回覆列表
-
1 # 極客洪小優
-
2 # 張尬王
冰箱大概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電器之一了。
自從德國工程師林德在1879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臺人工製冷的家用冰箱之後,冰箱已經走過了135年的漫長曆程。
有誰能想到,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今天,冰箱這種看似古老的發明,竟然獲得了第二次的生命。
智慧時代,說是重新發明了冰箱並不為過。
更為神奇的是,中國最早探索智慧冰箱的,竟然是以售賣家電起家的京東。
誰能想到有一天,冰箱能夠自動提醒酸奶過期、自動續買蔬菜和調料,甚至能為你在廚房演奏一曲舒緩的音樂......
在50年前,這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而今天,京東冰箱率先啟動了批次的試用和服務運營。
真正使用過智慧冰箱之後,人們才驚訝的發現,用了幾十年,原來才第一次真正認識冰箱!
生活中不經意的細節,人生裡注意不到的角落,因為家電的智慧化,才綻放了光彩,成為珍貴的記憶。
有些在人們的意料之中,有些卻遠出乎人意料之外。
京東智慧冰箱釋出於2016年亞洲的CES上。這款結合了最新的IOT和影象識別技術的冰箱,是一款來自未來的產品。
2019年上半年冰箱市場量漲額降,用奧維雲網的形容來說這是一個“罕見”的現象,根據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冰箱市場零售額458億元,同比微降0.3%;零售量1631萬臺,同比增長2.0%。
在自今年以來家電行業大環境整體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冰箱市場上半年雖然發生了這一罕見現象,但整體發展勢態仍然向好。業界普遍認為,冰箱市場開始回暖的主要原因,在於當下國內冰箱市場進入了結構升級的換代階段,雖然產業持續保持緩慢的結構升級速度,但升級導致的更新換代也同時不斷地推動著消費者的需求。
其實自2018年以來,整個家電市場的發展環境就已經日趨惡劣。但單從冰箱市場來看,雖即使仍然面臨上游成本居高不下,換購需求釋放緩慢的局面,但受房地產等外部因素的影響相較於彩電等市場卻越來越小。
作為與人口結構有著密切關聯的產業,在中國近14億人口規模趨於穩定的前提下,冰箱的家庭保有量已經趨近飽和。資料顯示,早在2016年底,國內居民平均每百戶冰箱擁有量已達到93.5臺,受高滲透率和低人口增長影響,國內冰箱市場銷量增長開始趨向於結構升級下的更新換代需求。
根據資料顯示,2018年冰箱市場零售量規模3148萬臺,同比下降6.2%;零售額為930億元,同比微增0.7%,整體來看在擺脫了2014-2016連續三年出現量、額齊跌的態勢後,2017年以來則一直延續量穩額升的“新常態”。而在今年年第一季度,冰箱市場零售量規模678萬臺,同比下降3.6%;零售額為204億元,同比下降5.9%。再到上半年的量漲額降,可以明顯發現從2017年以來,冰箱行業那種以更新換代主導下的需求緩慢釋放階段,到了如今成本壓力的驟然釋放,讓冰箱行業迅速進入價格競爭的階段。
同時從連續月度線下市場表現來看,冰箱市場在促銷節點表現出色。1月處於春節前期,線上線下聯動促銷,大盤呈現短期開門紅,隨後的2、3、4月沒有促銷節點,整體市場零售額規模都處於下滑趨勢,2月的五級市場零售額規模同比下滑近50%。五一小長假吸納了一部分4月市場需求,節點促銷效果顯著,各級市場零售額皆有小幅增長。包括618在內為整體市場形成了較強的拉動作用,而從7月前三週表現來看,脫離促銷節點的刺激,市場表現也受到了抑制,足以看出促銷節點對於冰箱市場的重要作用。
從細分產品來看,冰箱產品結構升級進入穩定發展期,行業發展從門體結構的升級,轉向以功能性需求為主的結構分化。如今,冰箱產品的功能不侷限於延長食物可使用期限,儲存內容也日趨豐富,儲存環境更加專業化,功能也不再侷限於大容積。而且傳統冰箱笨重、佔地面積大的趨勢正在改變,由於消費者對於空間的需求,自由嵌入式冰箱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未來冰箱高階化肯定不只用於儲存食物,還逐漸變成一種室內裝飾,追求外觀簡約時尚。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差異化產品進入市場,但受限於當前冰箱市場的結構、企業投入、消費者引導、視覺審美的變遷以及差異化產品普遍高溢價等因素,暫時沒有有效開啟市場。
近兩年,中國冰箱市場告別了那個高速增長的時期,自2018以來冰箱市場整體規模還算穩定,高階產品如多門和對開門冰箱的市場處於上升階段。冰箱行業正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
“有人說今年的冰箱市場形勢嚴峻,但其實我們一直都會處在這樣一個緊張的過程當中。” 惠而浦(中國)冰洗產品總經理單泠璇認為,特別是國家層面從2018年開始進行宏觀經濟調控,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格局,冰箱行業也基本會維持一個相對持平,但上下略有波動的狀態。
在筆者看來,正如單冷璇所說,雖然冰箱市場每年的增量有所起伏,但整體變化不大。但是市場就像大海,表面風平浪靜,卻可能暗潮洶湧,我們永遠不能以最樂觀的一面看待市場。冰箱企業需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需要調整產品結構,增強中高階產品的佔比,不僅僅是要擁抱使用者的創新需求、提升產品競爭力,更要有出色的品牌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