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雨軒1121
-
2 # 灤水流潺
所謂赤腳醫生,是指文革前後產生的不脫離農業生產的半農半醫。掙公分每月給三、五元補貼,農忙時也下地參加勞動。是適應了當時歷史時代的產物。那個時代,國家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解決了億萬農民就醫治病的基本問題。而今時代變了,國家為農民建立了醫保制度,但農村醫療基礎薄弱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農民因病負債,因病返貧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矛盾仍很突出?農民雖享受了醫改的紅利,但對居高不下的醫療檢查和高價藥品仍不滿意?身為農家子弟,願意就此問題發表點個人拙見。
一,醫改“不能按下葫蘆,起來瓢”?
醫改 目的是面向城鄉居民,人人享受醫療保障,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的衛生事業還存在著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不平衡,廣大農村由於居住分散醫療資源配置還比較薄弱,農民就醫還不能像城市居民那樣便捷順暢,儘管各村都建有衛生室,但有個“頭痛腦熱”“打個針吃個藥” 的小病小災,有些鄉醫的收費價格虛高,幾十元上百元的花費難以承受,有的鄉醫為眼前利益,放棄醫德,充當某些保健品和三無藥品的幫兇,助肘為孽!為了“錢”坑你沒商量!農民對誰是“李逵”?誰是“李鬼”?真假難辨!農民罵這些人是“白衣黑心”“掛有執照的劫匪”?對此,有的人認為醫改按下了農民看病能報銷的“大葫蘆”,起來半個瓢無礙大局?我覺得“按下了葫蘆就不能起來瓢”?國家應該對農村的醫藥市場進行全面的清理整頓,採取嚴厲措施徹底堵塞保健品和違法藥品的流通渠道。要嚴加管控鄉醫隊伍 ,嚴格控制他們的執業行為和收費。將他們的執業範圍納入公用事業管理。與鄉村教師同樣對待。
二, 要“大醫精誠”治未病。
前些年,陪老父住院時,曾看到一個腦血栓患者,“左手扎液,右手啃豬爪”的怪像。醫生多次好言相勸吃低脂清淡食物,患者就是不聽,照啃不誤,滿嘴冒油?生活好了,時代變了,農民群眾自我保健的意識也應該提高,我們的鄉醫,應該面向群眾,進門入戶普及醫療保健知識,對有慢性病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進行生活調理的指導,一句話,有病治病,無病防病。這要成為鄉醫工作的突破點,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我們不能讓農民在好日子裡吃出一身病! 要有“但願世間皆無病, 寧可架上藥生塵 ”的仁醫情懷,消除人間病痛,確保人民健康。(這位摘柿子的村民,每年都要上山挖不少草藥賣錢,因不懂醫術從未用草藥給自己治過病)
三,要發揚傳統 “懸壺救世”。
加強鄉醫隊伍的培訓和管理。目前,鄉醫遍佈廣大農村地區,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經過了專業培訓,達到了國家規定的專業技術水平,由於上游藥品價格的不斷上漲,他們賣給患者的藥品也難以下調,這也是造成農民群眾不滿意的主要原因,解決辦法就是嚴格控制藥品出廠價格的同時嚴厲整頓中間環節,把虛高的藥價降下來。在搞好國家醫院職業道德建設的同時,加強鄉醫職業道德建設。赤腳的醫生雖然走了,可他們的傳統不能丟!穿鞋的鄉醫,要繼承,要發揚!面對成百上千的患者,一個醫生沒有信仰?只為金錢,盯著患者的腰包去行醫,其後果讓人不寒而慄?非常可怕?近些年,農村的生態環境良好,野生藥材資源雄厚,在農村應該 (山鄉農民養蜂業的發展,促使許多農民食用蜂蜜保健身體)
大力發展中醫中藥進村入戶,允許有條件的中醫人士按規定標準採製中藥,用於治療,降低成本,便及群眾。 (注:本文六張圖片均是筆者拍攝注意版權) (加入醫保的奶奶帶著孫子去村衛生室量血壓) (農民的醫保建起來,山鄉的房舍一排排) 筆者在山鄉挖到的野生葛根和紅根(丹參)。
-
3 # user摩羯大叔
對於赤腳醫生的來歷,我還是有點發言權的,因為我在73—75年曾從事過兩年多的赤腳醫生。下面我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赤腳醫生的稱呼是有時間界定的,具體我不是很清楚。但我透過查閱得知,那是在1968年,當時中國有一個很權威的雜誌叫《紅旗》,那上面發表了一篇題為《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從此就有了“赤腳醫生”的名稱。
我為什麼說它是有時間界定呢?那就是到1985年《人民日報》又發表了《不再使用“赤腳醫生”名稱,鞏固發展鄉村醫生隊伍》一文,至此“赤腳醫生”的叫法就逐漸消失了。
正如大家所說的相似,“赤腳醫生”是沒有工資的,他們都是農民身份,也和農民一樣以工分為報酬。農忙時也要參加勞動,但如果真有病人也可以不去勞動,因為那時是生產隊集體種地,少那麼一兩個人也無所謂,因為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為鄉親們服好務。
當時我們村就我們倆個“赤腳醫生”,都是由村裡(當時叫大隊)推薦,再到鄉(當時叫公社)衛生院配訓半年,再回村從事“赤腳醫生”工作。雖然只有兩個人,但要負責衛生防疫.預防接種、小傷病診治等。而且不論白天或夜晚,都是隨叫隨到。其簡單的醫療設施和藥品都是由上級撥款,我們只管好好服務。
而離開這個時間段,村裡的醫生就叫村醫或鄉村醫生了。
回覆列表
赤腳醫生是文革中期開始後出現的名詞,指一般未經正式醫療訓練、仍持農業戶口、一些情況下“半農半醫”的農村醫療人員。當時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醫學世家;二是高中畢業且略懂醫術病理;三是一些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赤腳醫生為解救中國一些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