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狼
-
2 # 虛度的肖像
不是的,二戰時期德國戰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戰線過長,德軍在二戰前期攻佔法國後,戰線迅速拉長,不僅在北非戰場上投入兵力,而且在和英軍交戰的同時,還與蘇聯開戰,這樣一來從北非到蘇聯,東西線戰線過長,在後期被迫進行東西線作戰,導致兵力不足,士兵疲於奔命!而德國這樣的國家,無論是參戰人數和經濟都無法支援德國進行長期的兩線作戰!
2.德軍在攻佔法國時希特勒突然下令停止進攻,從而使英法聯軍順利從敦刻爾克撤退,使盟軍為日後的反擊保留了足夠的有生力量
3.美軍參戰,1941年12月7日軍偷襲珍珠港,重創太平洋艦隊,隨後德國迫於無奈對美宣戰,至此美軍正式登陸歐洲戰場,並帶有大批新式裝備
4.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慘敗,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慘敗後,德軍損失了66個師約150萬人,隨後不甘於失敗的希特勒在庫爾斯克進行了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大戰,此戰過後德軍損失大量的坦克和飛機,至此德軍徹底喪失對抗盟軍的籌碼
5.在於英軍的作戰中,由於德軍海上力量不強,在沒有於英軍分出勝負時,進而進攻德國
-
3 # 大師兄翡翠原石
天氣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具體來看,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閃擊戰失靈。德國之前橫掃歐洲靠的就是其強大的裝甲部隊搭配上閃擊戰術,讓對手沒有準備和反擊的機會。但該戰術大獲成功的前提是之前各國的國土面積都不大,戰略縱深太小。蘇聯則不同,作為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戰略縱深大,就算德國前期能取得巨大成功,但無法迅速消滅蘇聯。一但蘇聯緩過勁來,就能動員全國之力與德國對決。
第二,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法西斯反人類的罪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對,德國不僅要面對東線的蘇聯戰場,還要同時面對西線英國戰場、南線北非戰場,軍力已被嚴重分散。同時隨著美國的參戰,大量美國援助的武器物資源源不斷進入蘇聯,有效支援了蘇聯的衛國戰爭。
第三,蘇聯軍民的頑強抗戰,以斯大林為首的領導集團執行了正確的戰略方針。
第四,德國內部矛盾激化。希特勒的許多軍事決策受到了國防部及部分軍方高階將領的反對,這就使得軍事決定在執行時會受到一定的阻力,這也部分削弱的德軍的戰力。後期甚至發生了德國軍官刺殺希特勒的情況。
第五,德國國力耗空。德國以戰養戰的戰略,經不起拖。但蘇聯的頑強抗戰,使德國耗空了國力。沒有人力財力支援,德國戰敗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
4 # 金兔歷史
庫爾斯克太熱,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太冷,烏克蘭秋季太泥濘,白俄羅斯蚊子太多,高加索山地太高……這樣算下來,德軍大概只有每年的四五月份適合打仗了。
雖然俄羅斯的天氣算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大bug,卻從來不是影響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更不會起決定性作用。
二戰德國潰敗蘇聯,除了有天氣的因素,主要有這三個原因。
原因一,低估了蘇聯軍民的戰鬥意志。
德軍可以計算蘇聯的人口、工業資源甚至是蘇聯一些高層將領的資訊,可卻無法計算蘇聯人的戰鬥意志。
按照之前的戰爭邏輯,連續幾個集團軍甚至方面軍被圍殲,數百萬精銳損失殆盡,換一般國家早就投降了。
蘇聯不同於法國這些歐洲國家,在高度集中的體制下,蘇聯人可以把國家的一切資源都用於戰爭,在該體制的運轉下,一批又一批未經充分訓練的新兵在烏拉聲中無畏地衝向德軍。
蘇聯的體制雖然存在著不少弊病,但不可否認,它擁有一種最適合於戰爭環境的政治經濟體制,這種體制配合蘇聯人的鋼鐵意志,遠比蘇聯的冬天更令人脊背發冷。
原因二,德華人的後勤跟不上。
雖然在前期,德華人接二連三取得了勝利,可因為深入蘇聯腹地太深,這時候後勤的補給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德華人的坦克速度雖然打得對手措不及防,同樣也讓自己的後勤部隊頭疼不已,加上蘇聯人大量使用焦土戰略,使得佔領區內的德軍很難獲取補給,德華人以戰養戰的想法落空。
原因三:蘇聯地大物博。
蘇聯地大物博人還多,工業底子也不錯,即便一開始戰事節節失利,也可以依託遼闊的領土面積跟德華人打消耗戰。
即便各大戰役蘇軍的傷亡都比德軍多,但德華人卻耗不起,說白了就是德華人的綜合國力幹不過蘇聯。
-
5 # 怡風之音
其實說到二戰,希特勒一開始就知道最後會失敗,因為在一戰後的德國是戰敗國,被英法兩國控制國內經濟,政治,資源掠奪,可以說是國民生活民不聊生,水深火熱之中,失業率太高,通貨膨脹,希特勒上臺前,國內就業率不到百分二十,上臺後就業率百分百,但是他們如果不發動這場戰爭,他們的國家就完了,所以希特勒發動戰爭德國上下非常支援希特勒,是他讓他們吃飽了肚子,有了工作,德華人民發動這場戰爭,明知會輸,但是必須要打,世界格局才會變化。所以說一開始就註定了會輸,因為有個中立國美國。
-
6 # 歷史貼士
打敗德國的其實並不是蘇聯的冬天,而且他們自己的後勤補給跟不上,說白了就是德華人的綜合國力幹不過蘇聯,跟蘇聯耗不起。
回覆列表
根據歷史看是因為冬天的原因,要不是天突然變冷蘇聯就被德國佔領了,不過又說回來,由於德國的人數有現限,佔線拉的太長最宗還是要滅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