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瓜小於哥
-
2 # 梅筠松
關於專案的成本管理和落地實施,可以分為制定預算和監督預算兩個部分。詳細我下面會解釋。
1. 制定預算
預算是指為專案制定的財務藍圖或行動計劃。它將專案計劃轉換為可衡量的數字,預估一定時間段內的各項開支和預期收益。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透過是否在預算內完成專案,來衡量你作為專案經理以及專案本身是否成功。
預算要在專案管理初期的建設階段制定。但如果環境發生了變化,你也可能需要在實施階段對預算進行調整。
制定專案預算時,首先要問自己:要成功完成此專案,需要哪些資源?確定專案成本時,請將其分解成可預期的主要成本類別。
1.1 典型專案成本
明確與預算有關的成本類別,也稱為明細支出。典型的專案成本類別包括:
a. 人工。這幾乎是專案預算的最大部分,包括全職員工和臨時員工。
b. 差旅。員工可能要到異地執行專案工作。考慮每個人是否要在現場工作,或者團隊是否需要聚在一起工作?請不要忘記食宿費用的預算。
c. 培訓。如果要做培訓,確定是否要在現場進行,或是否涉及差旅費用。如果計劃外聘培訓師,務必在預算中體現其費用和支出。
d. 物料。除日常的電腦、筆、紙張和軟體以外,你可能還需要特殊的材料。
e. 空間。如果要將人員安置在其他辦公地點,則要估算需要多大的辦公空間和多少資金。
f. 調研。相對於由團隊親自執行此類調研,想一想是否購買與此專案有關的調研結果或資料更為划算。
g. 專業人員服務。如果需要聘請市場調查公司、顧問或尋求法律建議,請在預算中體現這些成本。
h. 資本開支。你可能需要裝置或技術升級來完成此專案,其中部分資本開支可能需要自行負擔。
回顧並完善專案計劃階段做出的初始成本估算。請牢記,無論計劃多麼周密,預算依然只是你的最佳猜測。做好預案,以防實際數字偏離原始估算太多。在有限的時間、質量和資金內,儘量保持靈活。
1.2 經常被忽視的成本
考慮那些經常被忽視的成本,它們可能會影響你的專案預算。例如:
a. 專案完成後有關如何執行專案的後續培訓費用
b. 專案完成後的後續人員和維護成本
c. 保險
d.許可費
e. 外部支援費用(如會計或法律顧問的費用)
1.3 應急資金
許多專案預算具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這是因為很難預測專案中的每筆支出。為使你的預算具有靈活性,請預留應急資金,例如你可以申請預估專案預算的 5% 作為應急資金。這樣的安排可以讓你在無需額外申請資金的情況下應對某些意外成本的發生。
2. 監督預算
將預算中指定的支出,與專案實施過程中特定期限內的實際支出進行對比。如果實際支出高於預算,請找出原因,之後採取糾正措施。
專案超出預算的因素包括:
a. 未考慮匯率波動
b. 長週期專案過程中意外出現通貨膨脹
c. 供應商和分包商未提供固定價格
d. 按照不同成本計算方法(如小時或美元)進行估算
e. 為保證專案如期完成而產生的計劃外人員成本,包括增加的加班費
f. 預料之外的辦公場地或培訓需求
g. 解決意料外的問題所需的顧問費或法律費用
總的來說,專案一旦啟動,請使用專案預算對進度進行監控。可透過將專案實際結果與預算結果進行對比來實施監控。基於你發現的結果及時對行動進行修正,確保專案重回正軌。
回覆列表
建立完善的資料庫系統,便於總部及時瞭解責任成本執行狀況。同其他一般生產性企業相比,施工企業的經營具有其特殊性,其生產的產品為施工專案,施工專案具有生產週期長,投入資金量較大,專案分佈範圍較為廣泛、專案資金回收慢、專案複雜多樣、露天作業較多等特點,為總部的統一管理帶來困難,因此企業要建立完善的資料庫系統,以促使總部能及時瞭解責任成本實施情況。企業應當將責任成本與責任中心相結合,定期對責任成本目標與責任中心實際發生成本進行分析,這就需要總部建立一個成本的記錄、計算、考核及評價責任成本執行情況的資料庫,使得總部及時瞭解責任中心的專案施工情況,以促使責任人員及時對實際成本偏離責任成本的情況及原因進行彙報,對於因責任成本制定不合理的,要對責任成本予以修正,防止挫傷員工積極性,對於因責任人員的原因致使實際成本較高,要及時促使責任人員進行糾正,降低施工成本。
完善企業績效考核機制,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為了保證責任成本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達到降低專案成本的目標,總部應當在計量、分析相關責任成本執行情況的基礎上對責任人員進行考評,充分發揮員工的主管能動性。對於節約差額,企業應當積極地給予員工獎勵,保護責任人員為降低施工成本而努力的積極性,對於超支差,企業應當首要分析超支差的原因,企業僅能對由於責任人員的責任導致的超支差給予處罰,對於因非責任人員的原因導致的超支差,不能將責任歸咎於相關人員,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體系時一定要做到只有責任人員的可控成本範圍才能作為其考核標準,對責任人員的工作成績作出恰當的評價,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