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範

    清朝是北方滿族部甍在努爾哈察帶領下先滅了北方小國後,利用李自成打進北京明皇自溢的機會,打入山海關,進而佔領明土,成立清政權。

  • 2 # 使用者7301000333548

    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初清明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清明節將寒食節取代後,掃墓、冷食、盪鞦韆、郊遊等活動也被收歸所有了

  • 3 # 使用者9311548442999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到了之後氣溫就開始升高,而且清明前後都會下雨,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這才有了“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俗語。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非常接近,寒食正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寒食與清明在後來逐漸合二為一了,而寒食就成為了清明的另一種叫法,也變成為了清明節的一個習俗。在北方,老百姓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比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

  • 4 # 使用者9131295045120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青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然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儀和習俗的主題。這兩大傳統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5 # 使用者4006026447407

    清明節的由來與春秋時期的介子推有關。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時飢餓難耐,正在大家萬分焦急時,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割腿肉熬湯於公子食用,重耳從振精神,事後發現肉是介子推的肉時,流下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即位。即位後文公重賞了當初伴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他卻打好行裝隱居綿山。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

    火熄後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曬黑了怎麼快速變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