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圓峰詩畫
-
2 # 狂喜淡墨a
硬筆書法如何寫出輕重變化的筆畫線條?
硬筆書法相比較軟筆書法筆法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如頓挫軟筆明顯寫出,而作為硬筆就不會太直接,但是作為輕重筆畫急緩筆畫都是有一樣的用筆。
執筆方面,硬筆相應要比軟筆容易,因而輕重緩急筆力可以掌握充裕,達到筆畫輕盈,需要落筆輕而駛運,重筆畫,需要重按,提飛在書法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筆法,能夠運用好了,可以達到輕重緩急的筆畫效果。
何謂筆法“提飛”。首先了解“提”書寫時刻,筆鋒觸紙使墨下,墨聚後微引筆向上,稱之為“提”。“提飛”與“捺滿”相對。行筆將筆毫上提。以取筆畫勁瘦之筆勢。字之肉,筆毫是也,疏處捺滿,密處提飛,平處捺滿,險處提飛,捺滿即肥,提飛則廋,
分析之,以上是軟筆毫運用,而也可適用於硬筆問輕重筆畫的變化,提飛實則是輕筆,密處可輕提筆畫細瘦,捺滿實則重按筆而筆畫有肥粗。若此提飛則輕快,按壓則緩重。
書寫過程,漫漫而運,時時頓悟,才有體驗用筆之妙。
-
3 # 墨眉無鋒慕懷瑾
如何做到點畫線條有輕重變化
周午亭《臨池管見》中說:“作字之法,先使腕靈筆活,凌空取勢,沉著痛快,淋漓酣暢,不可思議。能將此筆正用、側用、順用、逆用、重用、輕用、虛用、實用,擒得定,縱得出,遒得緊,拓得開,渾身都是解數,全仗筆尖毫末鋒芒指使,乃為合拍。”
首先要明確輕重變化之法,然後依法行之即可。
書法中的輕重變化,也可以說是粗細變化,重為粗,輕為細。我們知道,輕重概念源於毛筆書法。在毛筆書法裡,粗筆是由毛筆向下頓筆鋪毫,使得鋒穎鋪開,運筆書寫過程留下的線條的自然粗。細的點畫線條則與粗畫相反,是由筆尖部分寫出的,也就是鋪毫幅度小於粗線條的幅度,點畫線條就會變細。具體的技法是提筆線條細,按筆線條粗。無論是各種書體和字帖,為使點畫線條變化豐富與字形內部空間不至於太過單一,高明的書法家都會採取不同輕重變化處理方式,當然這些輕重變化處理是配合其它的技法同時構成書法線條形質與空間美的。
在學習硬筆書法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之前臨摹學習過毛筆書法,並且已經掌握書法的提按技法,在硬筆書法中表現毛筆書法的粗細線條變化就非常容易了。當然,這只是表現線條輕重(粗細)變化的最基本的方法。
綜合上述,粗細變化在不同的字型中變化非常豐富,各有各的輕重變化模式或線條造型,也就是說要想完美表現書法線條的輕重變化,要從毛筆書法的線條輕重變化中汲取經驗和技巧,要知道毛筆書法在單字裡在什麼地方用輕,什麼地方用重筆畫或線條。
書法中的粗細變化幅度往往因字不同,因書法家不同而異形,在行草書中甚至是隨機的因勢生輕重變化。作品或字帖中一字或一家書法裡輕重變化部位不盡相同的特性,需要我們在臨摹時因地制宜,根據字形點畫線條造型需要採取不同的相應表達方法,當然也需要我們細微的讀帖來掌握具體的情況讀帖越細越精準,越有利於臨摹實踐時的表達。
一般情況下,如橫畫,起筆收筆處略重,中段有一個由重到輕,在由輕到重的變化過程。如果是撇捺的輕重變化就非常明顯,不過他們的粗細輕重變化恰恰相反,一個前半部分粗重,一個後半部分粗重,且變化幅度更加複雜微妙。
不過就具體到技法來說,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表現輕重變化的技法其原理是一樣的,就是粗畫用筆重,細畫用筆輕,之於硬筆書法也有細微的不同。硬筆輕重變化是由筆尖向紙面下壓的幅度來決定的,筆尖吃紙幅度不同而不同,用力下壓重,線條自然粗。用筆下壓幅度輕 ,線條自然細。值得注意的是,硬筆書寫為保證線條書寫的形質,特別是細線條部分不能象蜻蜓點水那樣浮光掠影,線條一定要實,戒虛浮。無論輕重都要象鋼絲一樣遒勁剛健,哪怕是針尖一樣的細筆畫。
其實,硬筆書法沒有必要刻意強調點畫線條的輕重變化,略有其意即可,過度強調硬筆書法如毛筆書法那般的輕重變化,反而失去了硬筆書法的特點。
而關於筆法,有一種書法,不可不說——瘦金體。
宋徽宗趙佶,他開創了“宮廷皇家美術學院”(翰林書畫院);培養出張擇端畫《清明上河圖》,王希孟畫《千里江山圖》;助推發展天青色汝瓷,如今單個價值數億元天價;更引領極簡風、時髦慢生活節奏,提升整個朝代的審美氣象,把宋朝人品味調教得非常高。
趙佶作為大宋皇帝,詩、書、畫三絕,書法自成一體,開創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瘦金體(又名“瘦筋體”),筆勢遒勁,有骨感美,結字至瘦,頗具筋骨之力,似鐵畫銀勾,字形誇張,線條豐腴,瘦硬卻不失其肉,耐人尋味。
宋徽宗把漢字書寫得鋒芒畢露,運筆直來直往,有種西式直抒胸臆的美學意境。相比先人儒雅的書法之風而言,不藏鋒、不妥協,寧為玉碎,直接得不要不要,是創新,也是特立獨行、傲慢倍倍的表達。
此外,“瘦金體”亦叫“天骨鶴體”,因其筆法漂灑,飄逸雋秀,看似瘦弱卻像鶴腿一樣有力、修長,疑若天仙。
宋徽宗不但擅長寫楷書,其一氣呵成的草書更大放異彩,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筆翰飛舞,奔放流暢,字裡行間全是唯我獨尊的霸王之氣。在我的眼下,他的這篇《千字文》可謂“天下一人絕世墨寶”。
(部分內容引自網路
回覆列表
需要靈活掌握筆尖與紙張間的接觸面來調節筆畫的粗細,線條的靈動感源於手指間的搭配,手腦眼三體為一線的運用,才能將線條流暢的完美度達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