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有六歲男孩一枚,感覺是不是最近到了叛逆期!比如,把不要媽媽掛在嘴邊,變的愛哭,跟媽媽較勁……這個階段孩子有哪些特點,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8
回覆列表
  • 1 # 魯南製藥安神補腦液

    孩子在五歲到六歲這個時間段是比較乖巧可愛的,與剛剛過去的3—4歲的叛逆期相比,他們已經開始明白要聽從大人的指令,大人的話在他們的世界裡是絕對權威的存在,而且這一年齡段,孩子熱衷於證明自己,透過聽大人的話、攀比等方式,來達到優於他人的目的。

    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對家長比較反感、叛逆,很有可能是家長傷害到了他的自尊心,導致他出現報復性疏離、詆譭家長的行為。這時候要做的是正視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悉心引導讓他學會透過正確的方式證明自己。在他經歷失敗的時候要及時鼓勵,並讓適時讓他明瞭以平常心看待得失。這些靠得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教育孩子,首先要做的是完善自身,其次要做的是足夠尊重,再然後是足夠了解,做到這三點,任何教育方式都是成功的。

  • 2 # 愛上當護士的姐姐

    你好,這是孩子情緒與情感發展的必然階段,情緒、情感是個體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體驗,不僅影響人的認知、行為和性格,還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能力,對個體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的行為和智力活動更易受情緒,情感的支配和影響,同時情緒、情感也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認識兒童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並施以科學的教育,必將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小案例:

    小班幼兒離園的時間,壯壯一看到來接自己的身媽媽,撅著嘴一副馬上要哭的表情。“婆婆呢?婆婆……”

    “婆婆的腳扭了,不能走路,媽媽來接你回家。”媽媽拉著壯壯的一隻手,試圖往門口方向領。

    “不要,不要,我要婆婆來接我!!”壯壯邊哭鬧邊推打媽媽。媽媽又拉又勸的哄了半天,壯壯還是沒有收斂的意思。

    老師走到壯壯身邊,輕輕地拍著壯壯,把他擁到懷裡,邊給壯壯擦眼淚邊說:“壯壯乖,壯壯不哭,讓老師來幫助你好不好?”

    “好。”壯壯抽抽搭搭的說。

    “壯壯現在很傷心吧,你告訴老師是什麼事情讓壯壯這麼傷心呢?”這話問到了傷心處,還沒等老師說完,壯壯又大聲的哭了起來,“我不要媽媽家,我要婆婆接!”

    “噢,老師知道了,壯壯每天跟著婆婆,最喜歡婆婆,幼兒園裡呆了一天,最想見到婆婆,是不是?”這可說到了心坎兒上了。

    “是。”壯壯忙點頭。

    “媽媽說婆婆的腳扭了,不能來帶壯壯了,我們先跟媽媽回家,快點見到婆婆,好嗎?”

    “不要,不要!婆婆腳沒扭,早上是婆婆送我來的,我要婆婆。”

    “噢,是這樣。那我們先給婆婆打個電話,老師也想知道婆婆的腳到底怎麼樣了,好嗎?”

    壯壯連忙答應“好!好!”同時,哭聲停止了,情緒也慢慢的平靜下來了。

    媽媽撥通了電話,壯壯對著電話說著,臉上陰轉多雲。

    通完電話,壯壯臉上竟然有了笑容,來到媽媽身邊牽起媽媽的手。“快回家看婆婆!”

    媽媽如釋重負,拉著壯壯輕快地走了。

    問題:歌中唱到“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壯壯為何是“我心只有婆婆親”?誰接都是回家,壯壯為何見了媽媽情緒大變,聽老婆婆的電話卻平靜如常?

    問題分析:被婆婆帶大,與婆婆感情最深的壯壯,見不到婆婆來接,感受到的是依賴感的落空、安全感受到威脅,所以會變臉、哭泣。但媽媽沒有找準孩子的情感需要,就不能緩解、平撫他激動的情緒。壯壯的表現是典型的“幼兒認知行為、社會交往深受情緒情感的影響”的表現,只有接納壯壯的情緒、引導他的情感表達方式滿足他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壯壯認識到媽媽來接的必要性、接受媽媽來接的事實,並滿懷期待、內心平和得回家見婆婆。

    嬰幼兒時期是個性形成的奠基時期,兒童情緒情感對其具有重要影響

    嬰幼兒心理活動和行為受情緒影響非常濃厚。情緒直接指導、調控制兒童的行為,在愉快的情緒下,兒童願意學習,做什麼事情都積極;情緒不好時,則不願意學習,活動也不積極。愉快的情緒有利於嬰幼兒的智力效果,積極情緒去推動、促進的作用;適中的情緒狀態下才能達到最佳的智力操作效果;痛苦懼怕強度越大,智力操作效果越差。

    因此情緒情感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有著深遠意義,長期擁有良好的情緒反應,能使兒童形成活潑、開朗、信任的性格特徵,而長期處於不良情緒中的兒童,易形成孤僻、抑鬱、膽怯、不信任人的性格特徵。所以重視對兒童情緒、情感的培養,是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成人應該撫養教育過程中,儘量滿足兒童的合理需要,堅持關心、愛撫兒童,對兒童表現出接納、欣賞、支援、包容的態度,使兒童的情緒情感基本穩定於愉悅、活潑、積極的良好狀態。

    3歲前生理需要是否滿足是引起兒童情緒反應的主要原因。吃飽睡足的兒童情緒愉快,精神飽滿。反之,兒童則情緒低落哭鬧煩躁。3-4歲的幼兒引起情緒變化的因素種生理需要的滿足向社會性需要是否滿足過度,不僅會巖吃飽睡足而歡喜,也會因老師抱了他、誇了他、小朋友們喜歡他、遊戲玩的很開心而歡欣鼓舞。4-6歲的幼兒社會性需要的滿足程度,對情緒影響的作用越來越大,幼兒非常希望被人注意、被人關注、被人關愛、重視,要求與別人交往,成人對幼兒的關愛、表揚,可以使幼兒信心百倍,情緒活躍、愉快。不僅與成人交往的需要制約幼兒情緒,與同伴交往的狀態也影響幼兒的情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乒乓球正手位拉球時揮拍怎麼揮是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