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凍結回憶436
-
2 # 梔子花開98599546
古代一天十二個時辰分別如下:
1、夜半
23:00-01:00丨子時
釋義: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燈火幽暗,夜色闌珊。
2、雞鳴
01:00-03:00丨丑時
釋義:
雞鳴,或曰荒雞。此時,輕風拂過夢境,萬籟俱寂。偶有幾點寒鴉驚起,繞樹三匝,飛掠皎皎明月。
3、平旦
03:00-05:00丨寅時
釋義:
平旦,又稱黎明、日旦。此時,天色朦朧,尚未破曉。大地漆黑幽暗,天上微微發白。
4、日出
05:00-07:00丨卯時
釋義:
5、食時
07:00-09:00丨辰時
釋義:
食時,亦稱早食、宴食。這一時段,正是古人”朝食“(吃早飯)之時。秦漢時期,民間一天兩頓,以”朝食“為主餐。
6、隅中
09:00-11:00丨巳時
釋義:
隅中,也叫做日禺。此時,臨近中午,大霧散去,豔陽當空。
7、日中
07:00-09:00丨午時
釋義:
日中,又名日正。此時,太陽行至中天,烈日當頭。上古時期,人們把這一時段作為到集市去交易的時間標誌。
8、日昳
13:00-15:00丨未時
釋義:
日昳,又名日央、日仄等。此時,太陽偏西,以中天為界,與隅中相對。
9、晡時
15:00-17:00丨申時
釋義:
晡時,或曰夕食、餺時。是古時漢人吃第二頓飯的時段。
10、日入
17:00-19:00丨酉時
釋義:
日入,又叫日沒、日沉。此時,太陽即將落山,夕陽西下。古人將“日出”和“日入”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
11、黃昏
19:00-21:00丨戌時
釋義:
黃昏,亦稱日暮、日夕。此時,夕陽沉沒,萬物朦朧,一更欲黑而未黑。
12、人定
21:00-23:00丨亥時
釋義:
人定,即人靜。也叫定昏、夤夜。乃一晝夜中十二時的最末一個時辰。此時,二更夜已深,人們安歇入眠。
中國古代十二個時辰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臺北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臺北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臺北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臺北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臺北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臺北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臺北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臺北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臺北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臺北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臺北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