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通史

    簡單的說,藩王一般要18歲左右才需要離京就藩,比如朱棣,20歲就藩。朱由檢沒到歲數,當然不用就藩,朱由校歸天了,兄終弟及,連個挑選餘地都沒有(朱常洛膝下,活到成年的就這倆)朱由檢就直接上臺了,時年16歲。

    朱棣靖難成功後,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封王卻不賜土封國,分頒爵位而不參與治民,享受著國家的俸祿卻不用管事。

    朱棣本人就是靖難起家,最終逆襲的,這方面他是非常擔心還有“後來人”的,所以扭轉了以往藩王權利過大的局面,細節不講。

    不單權利,連責任也一併打壓沒了,至少相對來說,藩王的地位已經比較低下了,更何況是朱由檢。

    明光宗膝下,活到成年的就兩個兒子,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倆感情不錯,自小一起長大,碩果僅存的2顆苗苗,並且還是同病相憐,因為在萬曆那裡朱常洛就一直不受待見,所以這兄弟倆也好不到哪兒去。

    而朱由檢比朱由校更悽慘些,因為他母親的出身不好,地位底下,死因-----“失光宗意,被遣,薨。”只有兩點,當時的朱常洛處於暴怒之中,結果是劉妃身死,史書上沒寫是朱常洛遣人打死的還是劉妃自盡的,但是宮內自戕的話,那是大罪,估計劉妃不敢禍及宗族吧,雖然有沒有罪還是皇帝說了算,但是就朱常洛這麼不受待見,萬曆要是知道這事,滅劉妃全族也不新鮮,連帶著朱常洛就一起辦了,當然不可能殺了朱常洛,但是太子失德草菅人命的大帽子一扣,然後另立太子,誰也沒法說話了。所以朱常洛把這件事蓋下去了,就說劉妃是病死的。

    身為兒子的朱由檢那時還小,也就五歲上下,即便成年了也不敢問什麼,以至於給劉妃上墳還要偷偷摸摸的-----

    《明史列傳——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二》

    失光宗意,被譴,薨。光宗中悔,恐神宗知之,戒掖庭勿言,葬於西山。及莊烈帝長,封信王,追進賢妃。時莊烈帝居勖勤宮,問近侍曰:“西山有申懿王墳乎?”曰:“有。”“傍有劉娘娘墳乎?”曰:“有。”每密付金錢往祭。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說朱由檢這個信王是天啟二年,由朱由校封的,那時候朱由檢12歲,只是受封,沒到離京就藩的年紀,而且朱由檢離不離京,是否就藩也沒人在乎,就一個沒人疼,沒人護的閒散王爺,存在感忒低。

  • 2 # 大國布衣

    說來說去還是因為熹宗天啟皇帝太疼愛他這個弟弟了,兩兄弟感情太好,天啟帝根本捨不得他就藩外地去吃苦。

    朱由檢與朱由校是同父異母的兩兄弟,兩人年齡相差5歲,是光宗皇帝朱常洛僅存的兩個皇子。光宗因為出身平平一直不受神宗的喜愛,直到19歲才在群臣的強烈要求下立為皇太子。皇父倍受冷落不得寵,朱由校朱由檢這兩兄弟的童年可想而知,堂堂皇孫不僅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整個童年也跟著皇父一樣在提心吊膽、擔驚受怕中度過。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皇帝駕崩,當了20年皇太子的朱常洛總算苦盡甘來熬出了頭。八月二十日繼帝位,改元泰昌。九月二十六日服食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的紅丸仙丹,於當夜突然崩逝。38歲的朱常洛才當了一個月餘的皇帝就不明不白的駕崩了。

    因為父皇的猝然而逝,16歲的朱由校匆忙繼位,改次年為天啟元年。一年之內皇位更迭三次,明朝開國二百餘年未有之。朱由校繼位後,立刻提拔自己當年東宮的伴讀太監魏忠賢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將乳母客氏封為奉聖夫人。這個童年並不幸福的小皇帝繼位後迷上了木匠活兒,天天在宮裡頭鼓搗著怎麼做出好看又無價的木藝品,皇權因此逐漸旁落,魏忠賢和他的“閹黨”得以逐漸操縱朝政,為所欲為。

    朱由校稱不上是一個好皇帝,甚至還有些“昏聵”,但是他對自己唯一在世的弟弟朱由檢那可是一點都不小氣,該封該賞一個都不能少。天啟二年(1622年),天啟帝晉封13歲的朱由檢為信王,且直接就藩京師,命工部於京城選址興建信王府,其規模規格都比一般的藩邸大很多。在信王府沒建好之前,朱由檢留居宮中陪伴皇兄。至朱由檢16歲,又親自為他的婚事擇選蘇州府周奎之女周氏。弟弟朱由校的封藩、潛邸、大婚哥哥朱由校都一手包辦了,說他們是史上最相親相愛的皇子應該不算過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沒有追求跟鹹魚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