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從內心召喚

    要提高情商,辦法只有一個! 其他的都是扯蛋!而學會操作並不困難,難的是您每天必須堅持,形成習慣。

    先簡述一下理論。為什麼我們都對自己二、三歲以前的事兒沒有記憶?為什麼三、四歲的兒童對待性器官的態度,與對待鼻子、眼睛、胳膊、腿一樣沒有差別?

    在此我省去論證,直接給出結論。原因就是這個階段的兒童還不能說完整的話,不會連詞造句,即沒有掌握語言。而一旦孩子掌握了語言之後,就有了記憶,就有了分別。這種分別是由不同的單詞、概念,體現出來的。掌握了語言之後,孩子慢慢就會用“我要。。。”這句話,代替過去的哭,去實現目的。慢慢地“言”的範圍超過了“行”。而世界也逐漸在這個過程中向孩子敞開,即孩子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所以孩子充滿了好奇心,整天會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此同時,孩子也會用語言描述沒有發生的行為,即獲得了撒謊的能力。慢慢地“言”與“行”開始脫鉤了。

    剛剛掌握語言的時候,“言”就是“行”,“行”就是“言”,該哭就哭,轉過身可能又笑了。這個階段孩子的行動與情感是一體的,成人把它叫做“赤子般的熱情”。而當“言”能夠代替“行”之後,情感與行動就分離了。我們都知道:大人說“我高興”,不等於真高興,因為你可以假裝高興。本來在言行沒脫鉤之前,即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快樂”一詞就是跑、跳、笑等動詞。而當言行脫鉤之後,當孩子學會連詞造句“我考了第一,我很快樂”、“老師表揚了我,我很快樂”之後,“快樂”一詞又與某個目標的實現聯絡起來了,“快樂”又變成了將來時,那麼赤子時代的“熱情”,即行動與情感的統一,還在這裡嗎?

    大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成年後,一直到去世,都保持著赤子般的熱情。但他在18歲前卻不是這樣的。他回憶說他八九歲時候,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哲學問題“說謊對自己有利的時候,為什麼要說實話?”。他當時思考片刻,沒有答案,他輕易地選擇了不誠實。而當他有一次聽見媽媽問病倒在床的哥哥,是否不想上學?哥哥回答“是”的時候,他非常震驚。十八歲之前,維特根斯坦一直是家裡最聽話的孩子,遵照父親的意志學習理工專業。而他八九歲碰到的“那個哲學問題激起的強制傾向把他拽向了哲學”。“而成年之後的維特根斯坦身上令人既敬佩又敬畏之處——不留情面的誠實。這個事件意味著性格的變化,而非觀點的變化”(《維特根斯坦傳——天才之為責任》)。

    到此,您也能猜出我的辦法是什麼了吧?那就是爭取每天做到言行合一。

    只有這樣慢慢地您就能體會到熱情,慢慢地您的情商就會高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花蕙蘭價格】大花蕙蘭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