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36867717565

    此典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辱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胯下之辱”是說一個人從別人兩腿之間處爬過去,這被視為是奇恥大辱。

    這是漢朝開國功臣韓信早年親身經歷的一件事。韓信是今江蘇淮陰人,當他還是一個貧民百姓時,家境貧寒,本人由於既不能為官,又不會經商,經常吃不飽飯,時不時地要靠別人接濟飯食,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為當地人所瞧不起。

    一天,城中殺豬賣肉的幾個人圍住韓信。其中,一人用手指著韓信的鼻子說:“看你雖然長得身材高大,還揹著刀劍,其實,你卻是一個膽小鬼。”據史書上講,韓信身長八尺五寸,當然那是舊尺寸。因是韓王的後代,所以經常帶著佩劍出沒於市井之中。在那些圍住韓信的市井無賴中,有一高個子,扯著嗓門喊叫:“你小子要是不怕死,就來刺我一刀;你小子要是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說著他叉開兩條腿,用手指指自己的胯下。周圍的那幫人在一旁起鬨:“爬過去,爬過去。”韓信聽了,一聲不響,他仔細地看了看那個高個子無賴,又看了看其他幾個人,便伏下身子,從那高個子的胯下慢慢地爬了過去。看熱鬧的人圍了一圈,大家都哈哈大笑,譏笑韓信是一個十足的膽小鬼。韓信仍然是面無表情,默不作聲,心裡卻牢牢地記下了這一奇恥大辱。

    後來,各地起兵反秦。韓信先是投靠西楚霸王項羽。項羽只給了韓信一個微不足道的官職——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由於在心裡看不起他,都沒有采納。於是韓信轉而投奔漢王劉邦。劉邦開始也對韓信不以為然,常拿韓信“胯下之辱”的歷史來搪塞舉薦韓信的人,意思是說,這種人還能成大器嗎·丞相蕭何慧眼識人,認為韓信是個奇才,極力向劉邦推薦,還不顧年邁,月下追回懷才不遇,又想出走的韓信。劉邦無奈,懷著試試看的心理,拜韓信為破楚大將軍。拜將後,劉邦認真地與韓信作了一番對話,這才對韓信有了新的認識。韓信果然不辱使命,幫助劉邦最終戰勝了項羽,建立了漢朝。

    劉邦統一天下後,封韓信為楚王,淮陰是他的屬地。韓信回到家鄉,把當年那些曾侮辱過他的人嚇得半死,特別是那個高個子,自認為必死無疑。沒想到韓信卻把他召來封了個軍職——中尉,韓信對眾將說:“當年他侮辱我時,我所以沒有殺他,是因為殺了他並不會帶來好處。現在也是如此,而我正是忍了,才有了今天。”

    此後,人們就用“胯下之辱”比喻有才能的人,能暫時忍受恥辱,並終成大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CBA球隊不像NBA球隊一樣起一些有代表性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