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串門,即走親訪友是必須的禮節。社會發展到現在,我們這裡還是興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串門大拜年。按照禮尚往來的傳統美德,走親訪友沒有兩手空空的去出門的,以前經濟條件差,走親戚拿著自家蒸的白饃饃,發展到拎幾包點心,現在提箱白酒、牛奶、八寶粥等禮品盒,檔次高了,招待的飯菜也很豐盛,魚、蝦、肉、油炸食品等應有盡有,人們喝酒、吃菜、聊天、天南海北地神侃,酒喝了一杯又一杯,話說了一大堆,人人興致濃厚,尤其聽老人們聊起幾十年前的事情,像是聽故事,那個年代發生的再荒唐再無奈的事情,現在說起來感覺很可笑,都已經成為歷史了。
我們這兒的風俗是:初二到姥姥、姥爺、舅舅家拜年,出嫁的女兒一般是不能走孃家的。尤其是沒有“送影”的村莊,出嫁的女兒絕對不可以去孃家,也就是說不能看到孃家的“家堂”。除夕下午各家各戶請回“老爺老媽”後,一般都在初二早上“送影”,也有初二下午的,就是把“老爺老媽”送回去,意思著年過完了,該回去看門了,全村人集中到一起,男士們放鞭炮為他們送行,那種場面甚是壯觀,鞭炮聲此起彼伏,持續好久好久,放了多少鞭炮無法計數。從初三開始,走姑家、串姨家、去孃家等親戚家拜年。什麼七大姑、八大姨,所有的親戚都要去拜年的。一直到上班,趁著假期看望了該拜訪的親戚、朋友、同學,一路走下來,也真夠累的,酒喝了不少,門轉了個遍,錢也花了不少,了卻了一年的心願,又該工作了。新的一年又從頭開始了。
春節串門,即走親訪友是必須的禮節。社會發展到現在,我們這裡還是興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串門大拜年。按照禮尚往來的傳統美德,走親訪友沒有兩手空空的去出門的,以前經濟條件差,走親戚拿著自家蒸的白饃饃,發展到拎幾包點心,現在提箱白酒、牛奶、八寶粥等禮品盒,檔次高了,招待的飯菜也很豐盛,魚、蝦、肉、油炸食品等應有盡有,人們喝酒、吃菜、聊天、天南海北地神侃,酒喝了一杯又一杯,話說了一大堆,人人興致濃厚,尤其聽老人們聊起幾十年前的事情,像是聽故事,那個年代發生的再荒唐再無奈的事情,現在說起來感覺很可笑,都已經成為歷史了。
我們這兒的風俗是:初二到姥姥、姥爺、舅舅家拜年,出嫁的女兒一般是不能走孃家的。尤其是沒有“送影”的村莊,出嫁的女兒絕對不可以去孃家,也就是說不能看到孃家的“家堂”。除夕下午各家各戶請回“老爺老媽”後,一般都在初二早上“送影”,也有初二下午的,就是把“老爺老媽”送回去,意思著年過完了,該回去看門了,全村人集中到一起,男士們放鞭炮為他們送行,那種場面甚是壯觀,鞭炮聲此起彼伏,持續好久好久,放了多少鞭炮無法計數。從初三開始,走姑家、串姨家、去孃家等親戚家拜年。什麼七大姑、八大姨,所有的親戚都要去拜年的。一直到上班,趁著假期看望了該拜訪的親戚、朋友、同學,一路走下來,也真夠累的,酒喝了不少,門轉了個遍,錢也花了不少,了卻了一年的心願,又該工作了。新的一年又從頭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