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予人不倦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存在以下幾個層面:

    一、有事聯絡。多數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係都處在這樣的一個層面,平時沒有溝通,只有孩子出現了問題才透過電話、簡訊和請家長到校的方式聯絡。

    二、家長主動聯絡教師。也有部分家長(多數為孩子的母親)能主動透過電話或到校主動聯絡教師,來溝通孩子的情況。

    三、教師主動聯絡家長。部分責任心強的教師,在教育個別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能主動地去家訪或電話溝通孩子的情況。

    四、從不溝通。1.有些孩子犯錯太多,家長被多次叫到學校處理孩子而心生厭煩,就會不和教師溝通,對自己的孩子放任不管;2.有些家長事無鉅細的和教師溝通孩子的情況,提各種家長認為合理而教師認為不合理的要求,這時有部分教師會不願意和這類家長溝通。

    透過上面的幾種溝通方式,教師和家長溝通可分三個層面:

    一、關係融洽,溝通順利。

    二、關係被動,勉強應對。

    三、關係隔閡,不願交流。

  • 2 # 人生旅途在途中

    說話是門藝術,老師和家長溝通更需要技巧,分享以下幾句話,告訴大家老師如何和家長溝通!

    1.您的孩子最近表現很好,如果在以下幾個方面改進一下,孩子的進步就更大。2.請家長不要著急,孩子偶爾犯錯是難免的,我們一起來慢慢引導他。3.這孩子太可愛了,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他,繼續加油。4.很抱歉,孩子受傷了,老師也很心疼,以後我會更關注他。5.您有這樣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們冷靜下來再談好嗎?6.近期我們要舉行XX活動,相信有您的參與支援,會使活動更精彩。老師和家長進行溝通一定要把握好尺寸,這樣才有利於雙方更好的溝通交流,從而解決問題。

    供大家參考!

  • 3 # 教書匠石老師

    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除了依靠學校、教師正規、專業的教育外,還需家長全力的配合和支援,而且很多時候,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佔到很大的比重。但由於學生的家長來自不同地方,受不同教育水平,從事不同職業,教育意識有高低之分,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有些家長忙於生計,毫無家庭教育理念。因此,教師和家長需密切聯絡,並做及時、有效的溝通,使得學校和家庭教育兩者緊密結合,讓兩者發揮最大的效用,這樣學生才能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那麼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要著重在哪三個層面呢?

    首先,教師需秉持平等、尊重原則去對待每位家長,不能搞特殊,不可區別對待。“好學生”家長和“差學生”家長都是平等的,他們的性格都不同,能力不均但值得被尊重,教師需對他們一視同仁,用開放的溝通方式與家長交流。要如實地把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極其問題反映給家長且要做客觀的分析,不能帶入過多個人的主觀不滿情緒及悲觀評價。不能給家長打小報告,也不能以“教育專家”的身份自居去批評家長的教育方式,而以商量的,雙方探討的,正面、積極、正確的方式引導家長,讓家長深刻認識到孩子存在的問題並重視問題,在家庭教育中,慢慢糾正孩子的問題。

    其次,教師要和家長密切的聯絡 。教師定期向家長詢問孩子在家庭表現如何,一旦學生出現問題要及時電話通知家長,讓家長了解第一手情況。如果有必要,需將家長請到學校當面溝通,並尋找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法。另外,教師要定期去學生家裡做家訪,透過家訪這種面對面和家長溝通的方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讓家長、教師瞭解學生全面情況的方式。但切記,教師家訪前需提前做好計劃並和家長約好時間,不能搞突襲。

    最後,教師和家長溝通時,要注意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家長是最瞭解孩子性格的人,一般來說學生出現問題,常常與學生的性格密切關聯的,教師需向家長多瞭解孩子的成長環境,之前的教育背景,孩子和父母的日常交流模式等,以瞭解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並認真聆聽家長給出的有效建議。在家長表達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聆聽並做好相關的筆記,不能無故打斷家長的話,不能過多插話,需耐心地等家長說完,再做適當的補充或者換一種讓人接受的方式說出自己不同的意見。

    根據我多年的教書經驗,只要老師用平等、尊重的溝通方式,及時與家長溝通,在溝通中注意聆聽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那孩子的問題就能很有效的得到解決。

  • 4 # 貪狼星永不墜落

    第一 本我主意,家長很多人總是以成人的角度來看學生之間的問題,包括交際,溝通,以及交流。城市裡面的孩子,還能好一點,所見所聞之間能相互溝通,會有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培養,但城市之外呢,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老一輩的人的思想有的處於固化狀態,認為成績能代表一切,拼命的比分數,而偏遠地區教育資源的缺失,識的學習變成了一件苦悶的事業。

    第二:男性老師的缺失,由於9年義務教育階段,更多的紮根與基層的是,女老師,不可否認她們確實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但人性善惡之分,她們更多的宣揚善良的一面。惡的一面被忽視,逃避。男性老師的確實,使的這些孩子們缺乏陽剛之力,敢於挑戰惡的一面,而不是有事叫家長,喪失了,處置權。

    第三:心理方面的疾病,不可否認,很多孩子都具有心理方面的疾病,然而心理老師的缺失,以及以分數為價值觀的大眾理念,往往忽視心理方面健康的成長,因此會不斷有校園暴力的出現,實際上是宣洩內心的陰暗面。

    等等還有體育精神的缺失,挑戰精神的缺失,固定思維的僵化,等等都是影響教育的重大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地方最適合揹包客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