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以

    自1922年12月30日蘇聯建國以來,以其主要領導人劃分的話,共經歷了“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爾巴喬夫“和蘇聯解體8個時期。

    列寧時期共和國剛成立不久,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外加帝國主義對其的封鎖與武裝干涉,當時國內各種物品匱乏,公共設施遭到破壞,連年的乾旱又致使國內糧食短缺,國民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924年,自列寧去世後,約瑟夫·斯大林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領導國家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使蘇聯一度成為全歐工業生產值最高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並在1941年被德國與其軸心盟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佔領了東歐大部分國家,扶持了衛星國。

    1939年蘇聯人口達到一億七千多,相比建國時期增長了兩千多萬人,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生產力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斯大林工業化發展到中後期,蘇聯基本屬於發達國家水平,人民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但與此同時,蘇聯仍存在著的饑荒與高度集中制帶來的政治問題也使得這一時期居民的生活水平不高……

    1953年9月3日赫魯曉夫當選為黨中央第一書記。在此時期內,蘇聯的軍事實力已經跟上甚至超過了美國;1964年,赫魯曉夫被以不流血政變方式被迫下臺,勃列日涅夫出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他在解除了謝列平等人的威脅之後,跟柯西金和波德戈爾內一起建立了“三駕馬車”的集體領導體制。蘇聯進入勃列日涅夫時期(停滯時代)。但是,蘇聯整體經濟水平依然落後於美國。勃列日涅夫透過推行蘇聯式的福利體系來提高蘇聯民眾的生活水平,但由於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作後盾,這種福利體系為日後蘇聯的崩潰埋下了伏筆。1982年11月10日,長期統治蘇聯的勃列日涅夫去世,原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繼任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大刀闊斧地進行人事調整,為發展國民經濟和提高人民福利事業方面取得的進展作出了貢獻。安德羅波夫去世後,接替擔任蘇聯領導人的是73歲的契爾年科。當時從契爾年科的年齡、健康狀況和威望來看,顯然具有過渡性質。他執政僅13個月,雖然未能改善蘇聯國內外面臨的困境,但保持了蘇聯政局的穩定,做了一些具體工作。在他執政期間強調政策的繼承性,因此基本上保持了安德羅波夫時期的對內對外政策,首先在經濟方面,主張對蘇聯的整個經濟體制進行認真的改造,給企業更多的權利,提高企業的責任感,擺脫中央過多的監督,提出完善經濟活動,改革管理形式和方法、將國民經濟變成一種高效率的有條不紊的機制。1988年戈爾巴喬夫宣佈蘇聯將放棄勃列日涅夫主義,減少對東歐國家內政的干涉(特別是停止了武力干預),他的發言人將這個政策戲稱為“辛納屈主義”。這個政策導致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於1989年內發生了一系列劇烈的“政治地震”。戈爾巴喬夫在經濟改革受挫,進展緩慢的情況下轉向政治改革,在國內實行經濟重建和開放性政策。但他的改革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隨著中央權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開始尋求更大的自主權力。隨著開放性政策的日益深入,最終導致了蘇共黨內和蘇聯社會的思想混亂。

    自60年代以來,全華人民的口糧消費量大體保持在4500萬噸左右的水平。基本解決口糧問題。除了口糧以外,1960—1985年蘇聯人民人均肉類、奶類、魚類及其製品的消費量都有提高。例如肉類和肉製品的人均消費量從40公斤增加到61.4公斤,奶類及其製品的人均消費量從240公斤增加到323公斤,魚類及其製品人均消費量由9.9公斤增加到17.7公斤等等。其次從穿的方面來看,1965—1985年,蘇聯人民人均消費量也是增長較快的:紡織品從26.5平方米增加到37.1平方米,增長了40%,其中棉織品增長了36%,絲織品增長了89%。但質量不高。再從住的方面來看,蘇聯人民的居住條件,1940年蘇聯人均住房面積為6.4平方米,剛剛超過1913年的水平,1950年也只有7平方米。1965年蘇聯人均住房面積上升到10平方米,1985年又提高到14.6平方米。最後從用的方面來看,在蘇聯工人家庭的消費結構中,用於購買傢俱、文化和生活用品開支的比重由1960年的5.3%提高到7.6%,用於文化生活服務的開支的比重也由20.7%提高到24.4%。據統計,蘇聯每百戶家庭耐用消費品的擁有量,已由1965年的每百戶擁有24臺電視機、11臺冰箱和21臺洗衣機的水平,提高到1982年的91臺、89臺和70臺。在1981年,蘇聯每1200名居民中平均還擁有25輛小汽車。但蘇聯有許多問題如市場供應緊張、肉奶等基本食品短缺,消費品質量低劣,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特別是1985年以來,由於經濟混亂,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更為降低。據統計在1989年的1200種消費品中,有1150種為短缺商品。在1991年,40—50%的蘇聯居民已處於貧困界限。1988蘇聯人民的平均工資可以買1250公斤土豆,1992年俄羅斯人民的平均工資只能買172公斤土豆。

  • 2 # 腳踏一枝梅

    列寧時代,吃糠咽菜。斯大林時代,生活艱苦。赫魯曉夫時代,小康生活。勃烈日涅夫時代,生活沒有提高反而下降。戈爾巴喬夫時代,生活動盪水平急劇下降。

  • 3 # 自由蔚藍的魚

    謝邀,這個問題不是太清楚,只粗略說說看,蘇維埃革命早期時,土豆片,黑麵包。待各地方共和國陸續加入聯盟後,由中央對一些地方物資實行互通調濟生活有改善。衛國戰爭時期國家一切資源優先保障前線戰鬥,後方人民生活肯定是困苦的,但有黨組織的領導,其國內人民沒有內亂而一致對敵。戰後冷戰時期,蘇聯軍工重工業發展優先,構成人民生活必須品的輕工業發展滯後,幾個農業糧食種植相對好些的共和國還要支援其它聯盟國家而有些不滿,但也還沒有動搖聯盟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寶寶專用的驅蚊花露水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