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官渡之戰,赤壁大戰,夷陵之戰,三國時,關鍵的幾次戰鬥都是以少勝多,有什麼原因呢?
9
回覆列表
  • 1 # 品茗聽雨1982

    以少勝多的戰役在古代有很多,但不像題主所說,都是以少勝多。想要以少勝多,的有幾個前提條件。

    第一,多的那方必須是雜牌軍多,所謂的雜牌軍,比如剛剛收編的。強徵入伍的農民。這類軍隊,根本不能打仗。想一想,比如我和題主都在這隊伍裡,我敢說,我往後退一步,題主也會跟著我退一步,都知道衝第一排死得快,那麼都衝的慢點,而另一方悍不畏死的衝上前來,隨便砍兩個人,在一聽慘叫,一看血腥,不尿褲子也跑了。基本上一個衝鋒,就散了。前方往後一跑,後面的跟著也就跑了,這個時候人數是沒用的。

    第二,就是糧食。一聽說明天就要餓肚子了,那還有心思作戰?要知道三國時期諸侯紛爭,哪有真正好好訓練過計程車兵,都是強拉過來湊人數的,戰事也頻繁發生,導致沒有時間訓練士兵,就拉上戰場了。這樣計程車兵不仇視將軍就不錯了,哪裡會有歸屬感。

    綜合以上兩點,才導致人多一方潰敗,而人少一方必須做到,衝鋒時期,精銳部隊打頭陣,讓士兵有歸屬感。有一道天譴一樣的屏障防禦。

    以少勝多,基本出現在亂世裡,如果朝代建立,那麼這個情況基本會出現到傷亡五成以上才潰敗,而亂世,基本上傷亡一兩成就潰敗了,三國志裡記載董卓1000鐵騎衝散5萬黃巾軍,就是這個道理了。

  • 2 # 水潤兒2

    感謝邀請!通常來講,一場戰役的勝負,與兵力的強弱有著很大的關係,兵力強大的一方,往往更容易獲勝,但歷史上也有許多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比如: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以及東晉的淝水之戰。一、官渡之戰交戰雙方是袁紹軍團和曹操軍團,當時,曹操軍團依靠不到兩萬的兵力擊潰了袁紹軍團的十萬兵力,此戰曹軍的勝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間的戰爭,雖屬於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爭鬥,但實現地區性的統一,客觀上符合民眾的意願,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稱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役,正是由於這場關鍵性的戰役,曹操奠定了自己在北方的霸主地位。二、赤壁之戰也是三國時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當時,曹操志得意滿,想要討伐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中國,而孫劉聯合,由周瑜任總指揮,在長江赤壁一帶,火燒赤壁大敗曹軍,從而奠定了三國鼎力的基礎。分析來看,赤壁之戰曹軍大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1、曹軍士兵多為北方人,水性不強,不善水戰,而孫劉計程車兵基本都懂水戰。2、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殺掉了精通水戰的蔡瑁、張允,使曹軍損失兩員統領大將。3、曹操進攻孫劉時,全軍爆發瘟疫,使曹軍大量減員,曹操無奈只好撤退,孫劉乘勝追擊,赤壁之戰就這樣結束了。三、夷陵之戰也是三國時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當時,稱帝后的劉備率軍對東吳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雖然蜀漢在兵力上遠超東吳兵力,但蜀漢軍團仍被陸遜率領的東吳軍團打敗,經此戰,蜀國元氣大傷。四、淝水之戰是東晉時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當時社會正處於分崩離析的動盪狀態,前秦出兵於淝水於東晉交戰,只有8萬大軍的東晉居然戰勝了80萬大軍的前秦,此戰後,前秦逐漸走向衰敗並滅亡。

  • 3 # 煙火裡的故事

    你這種結果導向的問題,真不好回答,原因可能很多,但只有當事人才能真正知道。(我試著說一下)第一,只能說被逼的,你說別人幾十萬軍隊來攻你,比你方軍力多幾倍,在生死存亡之刻你只能和敵人鬥智鬥勇,萬眾一心,同仇敵愾,最後潛能被逼出來了,竟然勝利了。

    第二,結合天時、地利、人和來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官渡之戰,袁紹失了人和。袁紹不聽許攸的建議,也不聽張郃的建議。於是許攸投奔曹操,讓曹操燒了烏巢的糧草,袁紹頓時人心惶惶,無心戀戰,只能敗了。

    赤壁之戰,吳蜀聯手,看似弱小,卻佔盡了天時(東南風,鐵索戰船)、地利(長江)、人和(苦肉計,黃蓋假投降;反間計,殺了蔡瑁、張允),這幾點缺一不可,就這樣打贏了戰爭。

    夷陵之戰,劉備報仇心切,不聽諸葛亮勸阻,張飛虐待部下,被手下殺了,手下投降東吳,已失了人和。劉備小看陸遜,又把營寨紮在樹林中,失了地利,結果被陸遜一把火燒沒了。

    淝水之戰,前秦軍隊號稱百萬,前秦嫡系部隊30萬,其他都是雜牌軍,人心不齊,失了人和。苻堅又答應謝石讓軍隊後撤一些,想將計就計,等待晉軍渡河時攻擊。沒想到一退不可收拾,場面混亂,根本停不下來(烏合之眾太多,加上朱序擾亂軍心,大喊秦軍敗了)。東晉軍隊趁機渡河,順勢出擊,砍死了頭領苻融,前秦軍大敗。

    總之,面對強敵,抓住敵方弱點,要麼從內部分化瓦解,破壞其團結,要麼守方熟悉地形,利用地利優勢,防守反擊,團結一致,共御外敵,抓住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做到以少勝多。

  • 4 # 我也說該名字已存在

    是不是可以怎麼想,一切都是錯覺:

    說起來之前發生的每件事都影響著之後將要發生的事,以前的每一場戰役的勝負都決定歷史戰車的方向盤,沒有哪一場戰役是非關鍵的,只不過最強勢力的位置被取代的那一仗更引人注意,畢竟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以多數人都以為的大去吞併小,只會讓人感覺順理成章,沒什麼可說的,也就沒有“關鍵的”一說,只能說這時間段抽著把好牌卻不知道該怎麼打的比較多,

    另外也說明做事時的態度真的很重要:比如曹操面對袁紹和孫劉時的不同心態,袁紹面對公孫瓚和曹操時的不同心態,劉備面對曹操(和孫權組團)和孫權時的不同心態,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雲頂之弈中,不考慮裝備的前提下,單挑最厲害的英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