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佛陀普愛世間世人

    沒有什麼為什麼,還有最早說唱的還有說唱歌唱戲的,都是個人觀點,你喜歡什麼就是什麼,無所謂對錯,無所謂原因,分別心作怪,曲藝就是雜貨鋪,喜歡什麼都有,你把郭德綱當聖人也沒人攔你!

  • 2 # 四斤

    當你成為一個行業的碩果僅存的專家的時候,你說啥就是啥了。

    相聲體系也是最近這幾年才慢慢確立下來的,以前的相聲魚龍混雜,本身相聲嘛,當初就是撂地演出養家餬口的手藝勾當,街頭表演那回講究什麼藝術體系,能招人賺錢就行。

    而近代對相聲的體系加以規範和整頓也是從慢慢演化和適應觀眾的。

    說學逗唱中的這個唱,本身沒有準確規定,當年也沒個智慧財產權保護。

    現在公認的唱,是包括太平歌詞但不僅僅專屬於太平歌詞。

    因為當年老祖宗朱紹文窮不怕唱太平歌詞出身,所以他把太平歌詞帶進來相聲門,算是給太平歌詞落地生根了。

    郭德綱總說的

    “那時候,你要不會唱太平歌詞,就比別人少賺一分錢,因為你缺一門”“相聲本門的唱是太平歌詞,其他的都是學唱,比如京劇、大鼓、梆子都有專業的人士,我們唱只能是學唱,而唯獨太平歌詞是相聲本門的唱。”

    這些理論,也對,也不對。

    侯寶林大師在《一戶候》裡講的非常清楚。

    太平歌詞和白沙撒字是古時候招攬路人的手段,什麼叫白沙撒字,窮不怕的絕活

    他隨身攜帶一把笤帚、一副竹板和一個小布口袋,袋內裝白沙子(漢白玉的粉末)。在其使活時,蹲於場內,以地為紙,以沙為墨,右手撒字,左手擊打竹板口唱太平歌詞。

    便寫邊唱,互相不耽誤,這是手藝絕活。

    要單說太平歌詞,難麼?一點不難,一個節奏,來回來去翻,唱不好也唱不太差,難的是邊寫邊唱。

    郭德綱在談“唱”的時候,很聰明的把白沙撒字去了,我懷疑老郭可能不會。

    郭德綱也耍了個壞心眼啊,哈哈。

    而且侯爺在《一戶侯》書裡也寫了,相聲的唱,不上太平歌詞和門流,而是本門唱以外的東西。。

    印證這一說法的是相聲史承前啟後的老前輩羅榮壽在《相聲表演漫談》中說了

    相聲雖然佔有“唱”字,但它畢竟還是屬於“學功”,不論學用什麼戲曲的片段,都要選擇得當,是某個劇種或舉目最精彩、最明顯、最有特點的唱段或唸白,這樣選擇使用,才會給相聲的內容和情節增添色彩,切記避免生搬硬貼。

    “唱”還是屬於學唱,“學”是模仿個動物別的什麼的之類。

    之後到了馬季大師和現在的姜昆這一代,由於電視相聲的特色,這一代的大師都慢慢弱化“太平歌詞”的地位,畢竟在舞臺上不用招攬路人,而且太平歌詞是真不好聽,也比較俗氣。

    他們不唱是因為效果不好,而不是不會,時代變了,觀眾在進步,相聲也隨著在改變。不是我看不起太平歌詞,舉個例子馮鞏連吉他三絃彈唱都學會了,學個太平歌詞很難麼?沒必要而已。

    太平歌詞如果失傳了,不是因為主流演員學不會,而是因為不好聽不適合市場被淘汰了

    而郭德綱的“太平歌詞”說法呢,又是一種模式,德雲社立志弘揚傳統,要把老的東西拾起來,所以太平歌詞這種老活老郭屢次特意強調,加上德雲社現在火爆異常,話語權在郭德綱這邊,所以他說什麼是什麼,他說說學逗唱的唱是太平歌詞就是太平歌詞。

    換在十年前,郭德綱和師父侯耀文說相聲,師父說唱就是學唱,郭德綱一句反駁也沒有,老實站邊上聽著,沒辦法,那時候話語權在別人手裡。

    而高峰作為範振鈺的弟子,對相聲的理解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本來說學逗唱,唱包括的多了,梆子腔、二黃調、大鼓、蓮花落、太平歌詞、數唱來寶等等,說哪個都沒有錯,只不過高峰在娛樂圈影響力不如郭德綱,要是換個位置,高峰是德雲社掌門人,想在說學逗唱的定義又該換換了。

    下去十年,如果姜昆一派人氣超過郭德綱,德雲社關門大吉,那時候的唱,沒準就是唱流行歌曲,什麼太平歌詞,玩去吧。

    規矩是人定的,就看定規矩的人厚道不厚道了。

  • 3 # 摩森草舍淨海

    都對,老郭是定義的說法,而高老闆說的是寬泛說法!老郭的說法更具有具體性,相聲裡的唱就是太平歌詞。數來寶,有說有唱,以說居多。舊社會,廣泛被乞討者運用,不能說是相聲一門藝術裡的功課!

  • 4 # 藍風上行

    因為二人特長不一樣,所以側重點不同,好比語文老師說不學好語文,你註定沒前途,數學老師說學不好數學,你這輩子走不遠,體育老師球迷,你不學體育,你就是東亞病夫!郭德綱擅長唱,評劇,河北棒子,京韻大鼓都唱的不錯,高峰快板,數來寶活相當不錯,他們的心理和語文,數學體育老師是一樣的……

  • 5 # 旭日東昇38030061

    這麼講,舊時候民間藝人那真叫”民間”藝人,散落民間,不歸政府,吃飯憑各自手藝,那真叫打天一亮掙開眼就得琢磨自個一天伙食在哪兒?只要能掙上錢,各種手藝都得用上,然後取長補短一點點總結,漸漸地形成體系,學的時候也一樣,“說學逗唱”就是怎麼來的,非常嚴肅的事,盛行“嚴打”之說,所以,說相聲的瞧見自己的孩子跟著學相聲往死裡打心都有。

    後來,新中國成立,相聲作為一門曲藝迴歸人民的懷抱啦!原來流落在街頭的,上班領工資拿了,再加上“樹新風”,要“歌頌”,於是舊有的一些本門功課被認為是糟粕棄之不用了。知道侯寶林先生臨終念念不忘的是什麼嗎?他念叨是“砸掛”,但那時臺上能“砸掛”嗎?誰敢?當然,現如今可是真正解放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戀為何大多沒有結果?你和初戀為什麼沒有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