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音樂一般指西洋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具有厚重的織體,龐大的結構和規模,凝重的樂思,深刻的思想內涵,最主要的特徵是嚴肅端莊。輕音樂則相反,織體輕盈,結構小巧簡單,節奏明快舒展,旋律優美動聽。它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內涵,也不想擁有這種內涵,只想帶給人們輕鬆優美的享受,其主要的特徵是輕鬆活潑。因此,把這種音樂命名為輕音樂是非常貼切的。 古典音樂“高雅”,從表面現象上,臺上指揮家西服筆挺、冠冕堂皇的莊重模樣; 演奏這些音樂的樂團演奏家們整齊劃一、一絲不苟的裝束; 音樂廳典雅華貴、祥和隆重的佈置氣氛; 觀眾們衣冠楚楚、注重禮節。 其實,這些表面的“高雅”並不能體現出古典音樂的精髓所在,音樂的高雅氣質是從旋律中透出來的! 嚴謹而完整的結構、優雅而曼妙的旋律、豐富而深邃的思想內涵,這些才是古典音樂“高雅”的根源。其中我們可以聽到屬於人類最聖潔的情感、發自心靈最深處的呼喚和最崇高的理想。 表面的高雅其實只是長期以來西洋音樂發展中形成的定式與慣例,雖然我們可以將之看作一種“浮華”,但卻又很難想象,一群衣冠不整、裝束各異、甚至蓬頭垢面的演奏家、指揮家出現在觀眾面前,能夠演繹出好的效果。因為表面的堂皇正好可以烘托出西洋古典音樂中那獨特的嚴謹、莊重氣質。 其實當今的歐美古典樂壇也在力圖改變自己過於拘謹、與大眾較為疏遠的形象,著名的柏林森林音樂會就是很好的例證,在那裡人們可以無拘無束的以悠然自得的方式欣賞古典音樂,不必拘泥服飾是否得體,也不必正襟危坐,更可以隨心所欲的鼓掌喝彩甚至一邊野餐一邊聽音樂。 當今中國的教育界尤其喜歡把“古典音樂”稱作“高雅音樂”,原因很簡單,老師們看不慣學生沉迷於對港臺歌星的追捧,所以時常組織學生去欣賞一些所謂的古典音樂會,美名曰“陶冶情操、提高品位”、“讓高雅音樂進入校園”等等。 一些媒體把古典音樂和“嚴肅音樂”之間劃上等號,我覺得不妥。從某種角度來看,一部分古典音樂的表達形式以及旋律主題確實是“極其嚴肅”的,但同樣應該看到大部分西洋古典音樂的主題是歌頌、是讚美,擁有美妙明快的旋律以及無比歡暢的情懷。而且即使是某些主題嚴峻、思想深邃的古典音樂,也往往想要傳達出一種“嚴肅中的快樂”。譬如貝多芬著名的《歡樂頌》、勃拉姆斯著名的《第一交響曲》第四樂章和柴科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雖然這些作品都飽含著高尚而深沉的哲理,但最終無不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振奮之感。 周秦音樂文化是中國音樂高度發展的重要座標。這一系列成就,還在於從理論上奠定了中國古代樂律學的基礎。 隋唐時南北重新統一,社會安定及經濟的繁榮,為音樂藝術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唐代統治者在文化上較少保守思想,廣泛吸收外來音樂文化,相容幷蓄,更使音樂達到了一個發展高峰。 在這一歷史時期內,詩歌被入樂演唱的著名歌曲中,文學與音樂的融合成為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一個特徵。李白的《關山月》、杜甫的《清明》、劉禹錫的《竹枝歌》、王之煥的《涼州詞》、王維的《陽關曲》、《隴頭吟》、柳宗元的《漁翁》等。有的作為民歌在民間長期流傳,有的則被琴家所吸收,以琴歌形式被儲存了下來。其中尤以王維為送一位西出陽關服役的友人而作的七言絕句《陽關曲》,因以情景交融手法抒寫了依依惜別的哀怨情緒,成為當時及以後人們送別朋友經常演唱的一首歌曲。 宋代同樣是中國音樂與文學交融的重要歷史階段。宋代是詞體歌曲創作的黃金時代,人們常用詞調多達八百多首。如《憶江南》、《柳青娘》等;一部分來自唐代歌舞大麴的部分段落,如《陽關引》、《傾杯序》、《水調歌頭》、《聲聲慢》、《調笑令》等;以及少數民族和外來音樂,像《菩薩蠻》、《蘇慕遮》等。宋代文人創作的詞曲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按題材風格可大致分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兩類。宋人俞之豹在《吹劍錄》中曾將兩派詞風作了形象比較:“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五四”前後,梅蘭芳等人對京劇的創新和改革的成績也十分突出,使京劇藝術臻於完美。 在唱腔上他進行了新的發展創造,運腔演唱凝重流暢,脆亮甜潤,寬圓兼備,具有雍容華貴的風格,世稱“梅派”;此外他對京劇旦角的身段表演、伴奏樂隊也進行了有益的改革。 在1928年、1935年梅蘭芳率團赴美國、蘇聯演出,是使京劇贏得國際聲譽的第一人。梅蘭芳無愧於繼譚鑫培之後把京劇藝術推向更高峰的大師,他的代表作還有《宇宙鋒》、《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 因此中國傳統的著名劇目,一樣是高雅音樂。
高雅音樂一般指西洋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具有厚重的織體,龐大的結構和規模,凝重的樂思,深刻的思想內涵,最主要的特徵是嚴肅端莊。輕音樂則相反,織體輕盈,結構小巧簡單,節奏明快舒展,旋律優美動聽。它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內涵,也不想擁有這種內涵,只想帶給人們輕鬆優美的享受,其主要的特徵是輕鬆活潑。因此,把這種音樂命名為輕音樂是非常貼切的。 古典音樂“高雅”,從表面現象上,臺上指揮家西服筆挺、冠冕堂皇的莊重模樣; 演奏這些音樂的樂團演奏家們整齊劃一、一絲不苟的裝束; 音樂廳典雅華貴、祥和隆重的佈置氣氛; 觀眾們衣冠楚楚、注重禮節。 其實,這些表面的“高雅”並不能體現出古典音樂的精髓所在,音樂的高雅氣質是從旋律中透出來的! 嚴謹而完整的結構、優雅而曼妙的旋律、豐富而深邃的思想內涵,這些才是古典音樂“高雅”的根源。其中我們可以聽到屬於人類最聖潔的情感、發自心靈最深處的呼喚和最崇高的理想。 表面的高雅其實只是長期以來西洋音樂發展中形成的定式與慣例,雖然我們可以將之看作一種“浮華”,但卻又很難想象,一群衣冠不整、裝束各異、甚至蓬頭垢面的演奏家、指揮家出現在觀眾面前,能夠演繹出好的效果。因為表面的堂皇正好可以烘托出西洋古典音樂中那獨特的嚴謹、莊重氣質。 其實當今的歐美古典樂壇也在力圖改變自己過於拘謹、與大眾較為疏遠的形象,著名的柏林森林音樂會就是很好的例證,在那裡人們可以無拘無束的以悠然自得的方式欣賞古典音樂,不必拘泥服飾是否得體,也不必正襟危坐,更可以隨心所欲的鼓掌喝彩甚至一邊野餐一邊聽音樂。 當今中國的教育界尤其喜歡把“古典音樂”稱作“高雅音樂”,原因很簡單,老師們看不慣學生沉迷於對港臺歌星的追捧,所以時常組織學生去欣賞一些所謂的古典音樂會,美名曰“陶冶情操、提高品位”、“讓高雅音樂進入校園”等等。 一些媒體把古典音樂和“嚴肅音樂”之間劃上等號,我覺得不妥。從某種角度來看,一部分古典音樂的表達形式以及旋律主題確實是“極其嚴肅”的,但同樣應該看到大部分西洋古典音樂的主題是歌頌、是讚美,擁有美妙明快的旋律以及無比歡暢的情懷。而且即使是某些主題嚴峻、思想深邃的古典音樂,也往往想要傳達出一種“嚴肅中的快樂”。譬如貝多芬著名的《歡樂頌》、勃拉姆斯著名的《第一交響曲》第四樂章和柴科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的第四樂章,雖然這些作品都飽含著高尚而深沉的哲理,但最終無不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振奮之感。 周秦音樂文化是中國音樂高度發展的重要座標。這一系列成就,還在於從理論上奠定了中國古代樂律學的基礎。 隋唐時南北重新統一,社會安定及經濟的繁榮,為音樂藝術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唐代統治者在文化上較少保守思想,廣泛吸收外來音樂文化,相容幷蓄,更使音樂達到了一個發展高峰。 在這一歷史時期內,詩歌被入樂演唱的著名歌曲中,文學與音樂的融合成為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一個特徵。李白的《關山月》、杜甫的《清明》、劉禹錫的《竹枝歌》、王之煥的《涼州詞》、王維的《陽關曲》、《隴頭吟》、柳宗元的《漁翁》等。有的作為民歌在民間長期流傳,有的則被琴家所吸收,以琴歌形式被儲存了下來。其中尤以王維為送一位西出陽關服役的友人而作的七言絕句《陽關曲》,因以情景交融手法抒寫了依依惜別的哀怨情緒,成為當時及以後人們送別朋友經常演唱的一首歌曲。 宋代同樣是中國音樂與文學交融的重要歷史階段。宋代是詞體歌曲創作的黃金時代,人們常用詞調多達八百多首。如《憶江南》、《柳青娘》等;一部分來自唐代歌舞大麴的部分段落,如《陽關引》、《傾杯序》、《水調歌頭》、《聲聲慢》、《調笑令》等;以及少數民族和外來音樂,像《菩薩蠻》、《蘇慕遮》等。宋代文人創作的詞曲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按題材風格可大致分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兩類。宋人俞之豹在《吹劍錄》中曾將兩派詞風作了形象比較:“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五四”前後,梅蘭芳等人對京劇的創新和改革的成績也十分突出,使京劇藝術臻於完美。 在唱腔上他進行了新的發展創造,運腔演唱凝重流暢,脆亮甜潤,寬圓兼備,具有雍容華貴的風格,世稱“梅派”;此外他對京劇旦角的身段表演、伴奏樂隊也進行了有益的改革。 在1928年、1935年梅蘭芳率團赴美國、蘇聯演出,是使京劇贏得國際聲譽的第一人。梅蘭芳無愧於繼譚鑫培之後把京劇藝術推向更高峰的大師,他的代表作還有《宇宙鋒》、《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 因此中國傳統的著名劇目,一樣是高雅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