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民日報11月5日報道,新東方聯合調研機構今年5月共同釋出的《2018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接受孩子在高中或高中以下階段出國留學。該《白皮書》資料顯示,中國家長對於小學階段留學的意向達27%,中學階段為29%,高中階段為24%。 新東方前途出國美國中學部業務總監趙耀認為,留學生年齡結構正呈下沉趨勢。她舉例說,在新東方前途出國,以前負責去美國讀中學的部門叫“美高部”,現在叫“美中部”,從用詞即可看出留學人群年齡的變化。從諮詢人群來看,過去到美國讀書的低齡中國學生多是讀高中,現在低齡留學生的年齡有所下降。
2
回覆列表
  • 1 # 安靜62063756

    那是一定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一樣的通才教育的書,卻有行萬里的閱歷,加上離開父母后的獨立成長,差的就不是一點半點了吧。

  • 2 # Daniel曾老師

    始終,我認為脫離中國的國際教育算不上國際。與此同時,低齡化留學,很容易讓學生有身份認知缺失,中不中,洋不洋。

    語言上當然有優勢,但對於我很多學生來說,只有努力學習,語言不見得有太大差距。

    美國以前很強調美國化,但現在也改變了,反而強調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所以,總體來說,我不認為低齡化留學與後留學者有太大差距。

  • 3 # 點點愛食

    留學之所以會拉大一些學生的差距,我覺得是因為給了願意學習,願意獨立自主的孩子一個更大的空間。他們能夠在陌生的地方迅速適應環境,能夠適應壓力,結交朋友,也可以學到更多想學的知識。

    從業七年,我對曾經有一個赴美的學生印象深刻。該生父母離異,和母親一起生活,母親經商,家庭條件優渥。從初中開始便去美國讀書,但是過程不盡如人意。最主要表現就是他幾乎每年都要求一次轉學,有時是因為逃課過於頻繁,覺得受不了課業壓力,有時竟然就因為氣候條件不喜歡,讀了一兩週又要求轉學。這樣的孩子,首先在家庭上存在很大缺失,平時又得不到關愛,所以導致有些厭學,有些叛逆,並不想以一個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學習,甚至面對人生。所以在他初中讀完之後想繼續申請高中,我們當時也是很頭疼的。因為他幾乎不能好好完成其中一個學校的學期成績,很難拿出一份完整的成績單,和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也無甚聯絡,後來不知道他具體如何發展了。

    正面情況的學生也有很多。在與他們的溝通交流中,就能明顯看出他們比國內的孩子享受到了更多的自由。學習上的自由,和興趣愛好上的自由。不用面對高考的壓力,他們可以更明確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和專業,體驗更多的課外活動。他們也比同齡的孩子更早地體驗到了如何適應異國的學習環境,並且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英語也似乎成為了他們的真正第二外語。舉一個前年的學生例子,他本身高中在學校成績也是不錯的,但是中國孩子在申請大學時,沒有美高孩子有競爭力,所以他雖然當時去的學校還不錯,但並不是他的最理想學校。後來讀完大一他就開始自己研究轉學的事,其間他的媽媽有些細節問題不太清楚聯絡我,我才知道他在轉學。然後看了他的新成績,SAT比高中時又高了許多,接近滿分了,而且大學的各科成績也都特別好,他們那個學校的老師也很願意幫他做推薦,申請很好的學校。他的媽媽特別開心,說感覺他換了環境,明顯成長了很多。許多她覺得自己兒子不會去做的事,他都做了,而且還做的不錯。

    其實不管是否出去留學,主要還是看孩子自己本身對自己什麼定位,對未來有什麼樣的追求。有條件孩子又願意的情況下,讓孩子出去多開闊眼界也沒什麼不好。即使有的家庭資金不那麼充足,選擇個暑期班或者一兩週的體驗課去國外學校體驗一下也是不錯的體驗。人生重在閱歷嘛!

  • 4 # 和mubai一起成長

    我說說美國留學吧。

    圖片為高中教室(一)

    第一,美國初中高中課程設定可以讓優秀的學生更優秀。

    美國的課程學習和國內不同,國內是7、8年級全部學一樣的教材,美國初中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把課程難度分為3個等級:普通班、重點班和超級班,超級班的學生在8年級就已經學習9年級的課程了,這樣的話將來這一批學生進入高中後、可以在高中階段學習大學預科課程。

    高中課程和初中一樣,也分為普通、榮譽和AP。普通課程4學分、榮譽和AP5學分,學分越高越容易申請好大學。低齡留學來得越早、越容易適應,特別是中國學生數理化好、又勤奮學習,很容易進入到超級班,或是在高中很早就可以修AP課程(大學預科),這種學生在高中階段就拉開了與同齡人的差距。

    圖片為高中教室(二)

    第二,課外活動讓學生更多參與社會服務。

    前一段,我在兒子做義工的中文學校,認識了一位去年來自北京的女孩,現在上12年級,和我兒子一個高中。她對我說,阿姨,我是去年來的,過去一年我只顧著適應學習和參加SAT考試了,義工只做了學校要求的最低時限,你兒子現在才9年級義工堅持的這麼好,我也想做好義工啊就是沒有時間了。

    為什麼這麼說?在過去,美國教育極其強調個人成就和個人貢獻,而未來,關心他人、關心社群、關心公益將被置於個人成就之上成為美國大學新的錄取標準之一。所以,美國社會似乎有一種共識:義工不僅僅能贏得社會尊重,更重要的是保持正能量的一種有效途徑。在這種氛圍下,大學招生官和學生無形中也形成了一種認知,志願者活動在學生的履歷背景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別是希望申請名校的學生。

    圖片為高中教室(三)

    第三,美國高中的啟發式教育。

    美國高中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能夠獨立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的人,併為申請大學做好準備,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思辨能力。美國高中與美國大學完全接軌,這就造成了低齡留學的增多、教育方式也拉大了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

    當然,低齡留學也有一些弊端,因人而異。

    孩子的教育對於家庭和父母來說任重道遠,分析利弊、結合自身情況,做出最有利於孩子進步和發展的決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羅如果成功轉會尤文,伊瓜因會被擠到替補席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