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野馬哥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曾用筆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出生於天津。現代主義詩人、翻譯家。

  • 2 # 256Miles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曾用筆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出生於天津。現代主義詩人、翻譯家。

  • 3 # 文史磚家

    兩年前,凡客CEO陳年在做客脫口秀節目《惡毒梁歡秀》時語出驚人,直稱“我覺得一百年後,大家肯定都還記得穆旦,周杰倫肯定就是垃圾了”。大家都知道,周杰倫的歌詞大都出自“大師”方文山之手,陳年這樣說,言下之意就是說穆旦的才華要狂甩方文山幾條街,至於才華不及方文山的“大師”們更是不在話下。那麼,穆旦是誰?他為何能得到陳年如此高的推崇?

    穆旦本名查良錚,雖然生於天津,卻屬於海寧查氏家族,跟金庸是同族堂兄弟,並且年長後者6歲。查良錚年僅11歲時便考入南開中學,並從那時起便開始創作詩歌。1934年,年僅16歲的查良錚將“查”姓上下拆分,取“木”與“穆”的諧音,開始將“穆旦”作為自己的筆名,寄寓“破曉”之意。

    次年,穆旦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半年後又改讀外文系。不久,“七七事變”爆發,穆旦被迫跟隨學校輾轉於長沙、昆明等地,最終在新組建的西南聯合大學繼續就讀。在此期間,穆旦有感於國家的殘破和日寇的侵襲,懷著憤慨激昂的心情,大量創作愛國詩歌,其中包括《合唱》、《防空洞裡的抒情詩》、《讚美》等,無不以規模宏大、激情澎湃見長。

    從1939年開始,穆旦在系統地接觸、學習西方現代詩派的風格後,將其與中國詩歌的傳統結合起來,使得詩風更加富於象徵寓意和心靈思辨,由此成為“九葉詩派”的代表人物。早在上世紀40年代初,穆旦便躋身於最著名的詩人之列,可與徐志摩齊名。聞一多在編寫《現代詩鈔》時,曾將穆旦的11首詩選入其中,數量之多僅次於徐志摩,由此可見對他的推崇程度。

    穆旦詩作的水平是如此之高,以至於研究其藝術風格、詩學傳統、思想傾向和文學史意義,成為當時詩人和評論家中趨之若鶩的工作,而他的眾多詩作也由此走出國門。1952年,美國著名詩人克里克莫爾在編選《世界名詩庫》時,曾將穆旦的兩首英文詩選入其中,而同時期入選的其他中國詩人,只有何其芳。

    1940年,已在詩壇聲名鵲起的穆旦在大學畢業,然後留校擔任助教,負責敘永分校新生的接收及教學工作。然而山河破碎、戰事方殷的現狀,哪裡能讓這個滿懷報國之志的青年人安心執教?所以在兩年後,穆旦便毅然投筆從戎,加入中國入緬遠征軍,並以中校翻譯官的身份隨軍進入緬甸抗日戰場。

    赴緬作戰期間,穆旦親眼見證了滇緬大撤退的慘狀,於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中扶病前行,並踏著累累白骨,才僥倖逃出猛獸成群、毒蟲遍地的野人山。這段死裡逃生的經歷讓穆旦永生難忘,事後還專門創作了一首名為《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的詩作,對長眠於此的戰友滿懷悽愴吊念之情。

    從緬甸戰場輾轉回國後,穆旦脫離軍隊,起初做過小職員,後來在瀋陽創辦《新報》。在度過幾年不安定的生活後,穆旦於1948年開始在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救濟署、美國新聞處工作,並於次年自費留學美國,在芝加哥大學攻讀英美文學、俄羅斯文學。在留學期間,穆旦與在生物系留學的周與良戀愛、結婚。

    1952年,穆旦在芝加哥大學畢業,獲得文學碩士學位,並得到在美國留校執教的機會。然而身處美國的穆旦,卻始終牽掛著大洋彼岸的祖國,於是在1953年,夫婦二人從美國經香港輾轉回國,並在南開大學執教。其中,穆旦擔任外文系副教授,致力於俄、英詩歌翻譯,而周與良則擔任生物系副教授。

    然而穆旦的詩歌創作、研究工作並未持續多久,便因為當年參加過遠征軍的經歷遭到審查、迫害,不得不中斷詩歌創作,改而從事翻譯工作。經穆旦之手被翻譯過來的著作很多,其用詞之典雅考究、內容之準確合理,達到極高的水平,以至於連王小波都由衷地稱讚穆旦的譯作堪稱“最好的文字”,視其為偶像。

    1975年後,穆旦被允許恢復詩歌創作,然而這過程並沒有持續多久。1977年2月26日,時值春節期間,穆旦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59歲,隨後葬於北京萬安公墓。2年後,穆旦被平反,但對他及其家庭來講,卻是為時已晚。

    臨終前,穆旦在一首名為《冥想》的詩中道出了自己的內心獨白:“而如今突然面對墳墓,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四顧,只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生活。”

  • 4 # 薛寶釵—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曾用筆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出生於天津。現代主義詩人、翻譯家。

  • 5 # 咩師兄娛樂

    穆旦本名查良錚,雖然生於天津,卻屬於海寧查氏家族,跟金庸是同族堂兄弟,並且年長後者6歲。查良錚年僅11歲時便考入南開中學,並從那時起便開始創作詩歌。1934年,年僅16歲的查良錚將“查”姓上下拆分,取“木”與“穆”的諧音,開始將“穆旦”作為自己的筆名,寄寓“破曉”之意。

    次年,穆旦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半年後又改讀外文系。不久,“七七事變”爆發,穆旦被迫跟隨學校輾轉於長沙、昆明等地,最終在新組建的西南聯合大學繼續就讀。在此期間,穆旦有感於國家的殘破和日寇的侵襲,懷著憤慨激昂的心情,大量創作愛國詩歌,其中包括《合唱》、《防空洞裡的抒情詩》、《讚美》等,無不以規模宏大、激情澎湃見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第六款終極面板烈焰鳳凰曝光,網友表示“這特效,出了必買”,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