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牛8272
-
2 # 三農一姐
在2019年種大豆,國家有補貼嗎?對於大豆補貼2019年是必須得有的,而且也是國家正在大力扶持的一個種植的黃金產業,主要是因為中國大豆的消費量特別大,今年超過了1.1億噸,而國內的生產總量只有1000多萬噸,90%需要靠進口。國家為了解決大豆的消費需求,需要進口的這一個瓶頸產業,所以大力扶持和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對大豆加大力度補貼,減少玉米的種植面積和補貼來推動和擴充套件大豆的種植面積,以解決國內大豆需要進口的這種狀況。從2016年開始國家籌資35億元來發展大豆的種植面積,對大豆加大力度補貼,尤其是今年大豆的補貼力度加大了,東北地區大豆的補貼更高,平均每畝在300元以上,比如黑龍江地區的大豆補貼每畝320元,吉林省地區最高大豆補貼達到了560元。2019年大豆補貼是必須得有的,這也是國家現行的農業補貼政策做決定的也是國內的大豆市場行情所決定的,而且在五年內大豆補貼會持續增加,以解決大豆的種植面積,更緩解中國大豆絕大部分需要進口的現狀。總之,2019年大陸補貼還會持續增加,而且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補貼的金額也不斷增加,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對於適合大豆種植的區域,特別是東北地區,內蒙古地區大豆種植戶儘量擴大種植大豆,畢竟大眾的種植成本比較低,而且收益也比較高,但現行大豆消費市場不容樂觀,主要是因為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的衝擊,導致了中國大豆價格始終難以上漲。
-
3 # 鍾情三農
即便是來年的東北地區的玉米生產者補貼或將被取消,但是來年的大豆生產者補貼在內的補貼政策將會繼續存在。
而反觀明年的中國產大豆市場行情走勢,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還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和可能,不出意外的話,還會是以較低的價格和低迷的行情為主。
2019年,種豆效益只能靠補貼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目前官方尚且沒有明確的答覆,市場上所有的傳言都是不確切的!
可是,從目前業內的普遍反應來看,2019年將繼續存在“大豆補貼”一說,其中,東北以及內蒙古地區的大豆種植戶將繼續能夠領取到“大豆生產者補貼”。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以中國目前的大豆產業發展來看,如果沒有了大豆補貼來保證豆農的種植效益,那麼中國的大豆產業將會徹底的土崩瓦解,種豆將會徹底成為一種賠錢的買賣。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會去吃力不討好的種豆?
-
4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在2019年種大豆,國家有補貼嗎?
2019年得東三省種植大豆的豆農,還是有補貼的。而且聽小道訊息說黑龍江2019年得大豆補貼力度會更大,現在還不知道真假。但是補貼是必不可少的。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了大豆種植補貼,在現有的大豆行情基礎上,東北的大豆產業會是什麼樣?中國的大豆產業會是什麼樣?只能說是大豆會逐漸在東北消失的。因為沒有了大豆的補貼,大豆種植基本上就是保本或者賠錢的買賣,不賺錢的。
好在現在國家要重新振興國內的大豆產業,除了大豆種植補貼之外,據說還有玉米茬輪作大豆的輪作補貼;而且2019年黑龍江調減1000萬畝的寒地水稻種植面積,也是在為大豆產業的振興做基礎,鼓勵農民放棄產能過剩的水稻轉向種植大豆。我個人認為減少1000萬畝的水稻面積只是第一步,還會逐漸的減少水稻的種植面積的;而且據說2019年得大豆補貼會比2018年內的力度還要大。既然要振興大豆產業,在無法從市場盈利的條件下只能是依靠國家補貼來擴大種植面積了。因此,我認為2019年得大豆種植補貼是不會消失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5 # 六八年一線農民
大豆補貼一定會有,但多少錢不能確定,尤其是黑龍江,同時提醒一下,種地不能光看補貼,重要的是土地適合什麼作物。
-
6 # A隔壁王哥123
看你們種的量多大了!都是啥了!要全都是大豆!那就給玉米補貼!而且數額很大哦!反過來玉米量大,就多補貼大豆!
-
7 # 黑土農夫敏哥
馬上就到春節了,距離春耕時間越來越近了。很多農民都在觀望國家對玉米大豆的補貼情況。以便於及早調整種植方案,選購農資。
根據《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意見函介紹,中國將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安徽、山東、河南、四川等傳統大豆種植區實施新的大豆振興計劃。力爭到2020年,大豆自給水平提高1個百分點;到2022年,大豆自給水平再提高1個百分點。為確保充分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振興方案還明確提出,要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統籌安排東北地區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按照總量穩定、結構最佳化的原則充分考慮平衡玉米大豆植收益,合理確定玉米大豆具體補貼標準。最主要的是2019年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於春節前後向社會公佈!!!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2019年種植大豆有沒有補貼,這是國家決策層的事,當然是以國家的決定為準。我個人人認為,國家應該加大大豆種植補貼,鼓勵農民減少過盛產能的糧食類種植面積,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力爭做到大豆自給率佔到需求量的50%以上。從而達到減輕過盛糧食的收儲壓力。增加農民的收入。緩解大豆過度依賴進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