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日本”國家名稱的英語發音和日語發音都不是“日本”,為什麼我們叫它什麼,而不是像其他國家那樣音譯?
5
回覆列表
  • 1 # TonyDeng

    日本是他們自己寫出來就這樣的漢字,不是音譯,日語讀法跟漢語不同,但字型是這個,官方標準的。

    美國不是音譯,它的正式國名不是美國,而是“美利堅合眾國”,正規縮寫USA,不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國家,是眾多國家的聚合。所謂“合眾國”,是眾多國家之聯合的意思。西方政治術語的“國家”,是民族國家概念,英文country,美國有50個country,亦即我們稱之為“州”的,那些才是國家,有自己獨立的政府和憲法、立法機構和軍隊、警察。美國是聯邦體制(早期是邦聯,後來改為聯邦),所謂的美國政府是聯邦政府,是各州共同承認的聯合對外政治機構,聯邦議會是從每個州按比例推選代表組成的。美國聯邦政府比較鬆散,不如德國這類聯邦政府的管治力強,實際上跟中國周代的周王性質相近,美國總統不過是周王的角色,各州是諸侯國。美國甚至都未能完全成型“美利堅民族”,還在整合中,所以他們的意識形態宣傳,對愛國主義很重視,就是要培養和灌輸美國民族概念。

    英國也不是正式國名,不算音譯。英國的正式名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跟“英”字不搭邊,只不過大不列顛島裡面包含英格蘭島而已。

  • 2 # 李建秋的世界

    日本也是用漢字的啊,“日本”的漢字,就寫成“日本”,不需要翻譯。

    美國的名字歷史就比較曲折了。分為好幾個階段

    早期美國名字翻譯

    早期的美國名字不是華人翻譯的,是歐洲天主教的傳教士翻譯的,利瑪竇、艾儒略等根據音譯的原則,將美洲洲名“America”以漢語表述為“亞墨利加”。

    1602年,,由利瑪竇繪製、李之藻刻版的《坤輿萬國全圖》中寫道:

    “以地勢分輿地為五大洲,曰歐邏巴,曰利未亞,曰南北亞墨利加,曰墨瓦蠟泥加。

    後來廣東,澳門等沿海人在和傳教士的接觸中,將“America”用粵語說出來,稱之為“咪唎堅”“咪唎堅”也寫作“彌利堅”或“米利堅”,或直接簡稱為“米國”,後來日本人就翻譯美國的時候就用了“米國”這個詞。

    儘管美國不怎麼產米,而且基本上是以小麥為食的。

    在1844年中美沒有簽約之前,出於貿易的需要,華人需要分別美華人和英華人的區別,稱美華人為“新國民”,後來華人發現美國的旗子的特徵,又稱之為“花旗國”。

    魏源在寫《海國圖志》的時候,在介紹美國的時候說:

    “案粵人稱曰花旗國,其實彌利堅,即墨利加。又作美理哥,乃洲名,非國名也”

    這樣把美國和美洲給分開了。

    魏源接著寫道:

    “西洋稱部落曰士迭,而彌利堅無國王,只設二十六部頭目,別公舉一大頭目總理之,故名其國育奈士迭國,譯曰兼攝邦國”

    魏源所說的“育奈士迭國”實際上是“United States”的音譯

    第一個官方檔案裡面提到美國國名的,是在1844年的《望廈條約》,美國的中文落款為“亞美理駕洲大合眾國”

    而變成“美國”這個詞的,實際上是曾國藩搞出來的

    1860年,曾國藩上了一個奏摺《復陳洋人助剿及採米運津折》裡面寫道:

    美利堅人性質醇厚,其餘中國素稱恭順

    1874年,李鴻章上奏摺《籌議海防折》寫道:

    “陸路行仗小炮,則以德國克鹿卜四磅彈後門鋼炮、美國格林連珠炮最為精捷。

    自此以後,基本上都採用了“美利堅”“美國”這個手法。

    實際上自鴉片戰爭以後,“天朝上國”的迷夢被打破,中國對外翻譯的國名基本上是以褒義為主。

  • 3 # HuiNanHistory

    這些漢語外國名出現的時間都不同。

    日本(にほん)是唐朝時期確定的外國名,自然是從唐代起就沿襲至今;而其他國家是清朝才確定的名字。兩者顯然是不能簡單類比的。

    首先,日本的名字是武則天本人確定的。

    在武則天之前,日本被稱作是倭國(わこく)。然而,日本人不喜歡這個名字,所以向武則天請求改名,更正為“日本”。

    為什麼要改為這個名字呢?

    日本一詞,顯然不是音譯。日本,即日之本也,寓意太陽昇起的地方。這是日本人對自身的定位。

    就像隋朝時期,小野妹子呈給隋煬帝的國書中自稱的那樣: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

    日本人以“日出處”而自詡,所以向武則天請求更名為日本。自此沿用到今天。

    像是英國、法國、美國等等,都是音譯。不過,清朝早期的音譯可是一點都不優美。舉例而言:

    英國最早被稱作“咭利”、“英雞黎”,這個詞就是English。

    法國最早被稱作“咈囒哂”,這個詞是譯自France。

    美國最早被稱作“咪唎加”,這個詞其實就是America。

    清朝時期,廣州的行商在翻譯英語國名時,喜歡在漢字旁邊加口,以示對英語的音譯。

    不過,由於當時的人們視洋人為夷,所以在華夷之辨的背景下,這些翻譯一點都不雅觀,顯示出對異族政權的優越。

    道、鹹以來,情況發生了改變,清朝開始以文雅的翻譯稱呼外國的國名,這與當時的政治變遷有關。

    例如上面這張圖,就是晚清中國發給英國的國書,開頭明確寫道:

    大清國大皇帝敬問大英國大皇帝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橡皮樹可以和什麼花同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