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目前已經被WHO認為是一種疾病,而不止是我們原先認為的一種身體狀態而已。因為肥胖會導致非常多的併發症,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腦血管事件等。
對於肥胖的判定,我們長期以來沿用體重指數(BMI)這個指標,但是這個指標並不完全符合肥胖的醫學認識。
在醫學上,肥胖是指因為體內脂肪過多導致的體重超過一定標準。它不是指單純的體重增加,而是體內脂肪組織積蓄過剩的狀態。體內脂肪積聚過多會造成體重過度增長並引起人體病理、生理改變或潛伏。
從醫學定義來看,肥胖的評估主要是對於體內脂肪的評估,而並不是僅僅評估體重。BMI這個指標是透過身高、體重來計算出來的,但是對於體內脂肪並不能很好地評估。比如說一個健美運動員,體重雖然很重,但是他的體重主要是由肌肉構成,體脂率很低,但是透過計算BMI依然很高,但這時候並不能認為他就是肥胖。
不過BMI這個指標由於計算簡單,測定也相對容易且標準化,在一般人群中採用BMI評價肥胖程度還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所以WHO依然採用BMI來對於人體肥胖度進行評價。國際上認為體重指數在25.0~29.9為超重,大於等於30為肥胖。由於東方人群天生體重會比歐美人群為低,因此評估肥胖的標準會有所不同。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組織了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對中國21個省市、地區人群體重指數(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24萬人的相關資料進行彙總分析,並據此提出了華人的BMI標準,BMI值“24”為中國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圍≥85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為腹部脂肪蓄積的界限。
因此在華人群中,BMI正常的人未必不是肥胖,如果他的腰圍超過了上述標準,那麼可以認為就是一種肥胖,應該進行相應的飲食、運動、藥物等干預來進行減肥,以減少降低因為肥胖導致的併發症風險。
肥胖目前已經被WHO認為是一種疾病,而不止是我們原先認為的一種身體狀態而已。因為肥胖會導致非常多的併發症,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腦血管事件等。
對於肥胖的判定,我們長期以來沿用體重指數(BMI)這個指標,但是這個指標並不完全符合肥胖的醫學認識。
在醫學上,肥胖是指因為體內脂肪過多導致的體重超過一定標準。它不是指單純的體重增加,而是體內脂肪組織積蓄過剩的狀態。體內脂肪積聚過多會造成體重過度增長並引起人體病理、生理改變或潛伏。
從醫學定義來看,肥胖的評估主要是對於體內脂肪的評估,而並不是僅僅評估體重。BMI這個指標是透過身高、體重來計算出來的,但是對於體內脂肪並不能很好地評估。比如說一個健美運動員,體重雖然很重,但是他的體重主要是由肌肉構成,體脂率很低,但是透過計算BMI依然很高,但這時候並不能認為他就是肥胖。
不過BMI這個指標由於計算簡單,測定也相對容易且標準化,在一般人群中採用BMI評價肥胖程度還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所以WHO依然採用BMI來對於人體肥胖度進行評價。國際上認為體重指數在25.0~29.9為超重,大於等於30為肥胖。由於東方人群天生體重會比歐美人群為低,因此評估肥胖的標準會有所不同。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組織了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對中國21個省市、地區人群體重指數(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24萬人的相關資料進行彙總分析,並據此提出了華人的BMI標準,BMI值“24”為中國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圍≥85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為腹部脂肪蓄積的界限。
因此在華人群中,BMI正常的人未必不是肥胖,如果他的腰圍超過了上述標準,那麼可以認為就是一種肥胖,應該進行相應的飲食、運動、藥物等干預來進行減肥,以減少降低因為肥胖導致的併發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