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黎松祥
-
2 # 老粥科普
航天器不是鐵砣砣,它擁有一系列極其精密的感測器、控制器和姿態調整發動機,只有透過這些裝置的協同工作,加上地面控制系統的精確測控,才能使昂貴的航天器在太空中發揮功能、完成使命。
本文僅介紹受控的航天器,不包括印度人2017年2月在近地軌道播撒的那103顆“土豆衛星”(這些衛星加起來總質量為712公斤)。
航天器的控制系統一般分為星上系統與地面系統兩大部分。
地面系統航天器通常是受控的,其控制指令一般由地面系統發出。地面系統分為飛行任務控制中心、地面站、地面網路、遠端終端。
飛行任務控制中心處理、分析和分發航天器遙測,並向航天器傳送指令、資料上傳和軟體更新。對於載人航天器,任務控制管理與航天員的語音和影片通訊。控制中心也可能負責配置管理和資料存檔。與地面站一樣,通常有備用控制設施可用於支援操作的連續性。
(飛控中心)
地面站負責在地面與航天器之間提供無線電介面,用於遙測、跟蹤和命令,以及對航天器有效載荷資料傳輸和接收。地面站可以透過分時處理與多個航天器的通訊。
(地面站)
由於地面站要對衛星的跟蹤測距、資料的傳輸與接收,所以它通常擁有許多巨型的雷達天線,這些天線的設定需要考慮由於航天器的運動引起的RF頻率的多普勒頻移。
(設在巴西的Embratel地面站天線系統)
為了對衛星進行持續的跟蹤監測,在一些無法設定地面站的地方,還需要派出移動的航天測量船,來負責對衛星進行測距以及數控轉輸。
(遠望5號航天測量船)
總之,地面人員透過控制中心及地面站對衛星實施:任務規劃和安排、短期和長期的趨勢分析、軌道確定和機動計劃、路徑規劃、連線與防撞規劃、衛星感測器資料分析、發動機控制與操作、命令上傳和資料下載讀取等等。
星上系統衛星上設定有一系列的感測器和執行器,來負責對衛星姿態的感知和姿態調整製作。
航天器在太空中沒有指南針,它通常是以一些慣性參照系來確定自己的飛行方向和判斷路徑的。慣性參照系在衛星的設計階段就由科學家根據物理學原理以及航天器的任務性質進行計算與設定,它可能是天球中某些恆星的位置、某些場(比如磁場)以及附近物體的方向。
航天器上的感測器跟據衛星任務的不同,有陀螺儀、地平線感測器、太陽感測器、地球感測器、星跟蹤器、軌道陀螺羅經儀、磁強計等等。
陀螺儀:陀螺儀是一種相對姿態感測器。由於角動量守恆,無論陀螺儀外框架的方向如何,其轉子都將保持其旋轉軸方向。這樣就可以透過測定陀螺儀外框與轉子的角度變化關係,來判定航天器自身的姿態變化。航天器可以透過將陀螺儀的角度變化資料傳輸到星上計算機,計算出姿態調整引數,再透過控制衛星四周的調姿發動機噴嘴角度和力度來調整衛星姿態。
(陀螺儀原理圖)
地平線感測器:地平線感測器是一種地球感測器,它透過熱紅外感測,將比較冷的宇宙空間與比較熱的地球大氣進行比對,圍繞兩個正交軸提供相對於地球的定向。基於這個原理,相對於星感測器,地平線感測器的精度要差許多。
星跟蹤器:太陽感測器、地球感測器與恆星跟蹤器都屬於星跟蹤器,它主要是依據太陽、地球的紅外特徵,以及光學裝置與光電感測器來獲取資料,使用亮度和光譜型別的大小來識別遙遠恆星、計算周圍恆星的相對位置。依據三角關係計算出航天器自身所處的位置。
(星跟蹤器軟體截圖)
磁強計:磁強計也是一種姿態感測器。它透過感應周圍磁場強度和方向,將感測到的資料與儲存在機載或地面導航計算機儲存器中的地球磁場圖進行比較。再透過航天器位置比對,就可以推斷出航天器的姿態。
執行器衛星執行器由推進發動機、姿態穩定發動機和控制力矩陀螺儀等裝置組成,這些發動機會根據星上姿態控制計算機資料和地面遙控指令來調整衛星的運動方向和自身姿態,從而達到精確軌道控制的目的。
(阿波羅飛船登月艙側面的姿態穩定發動機)
回覆列表
靠陀螺儀確定自己的恣態,靠地球上定點觀察站或太陽和地球確定自己的位置方位。用帶動力的火箭調整位置。恣態的調整是動態的差不多每時每刻都要調整,因為太空中是沒有摩擦力的,只要調整就會糾往過正,不得已又要調回來,只有這樣反反覆覆,這種恣態調整是微調,不用火箭燃料,靠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電力,用電動機轉動飛輪,產生反作用力,作用於飛船。有兩組或好幾組就可以控制恣態。但必須隨時左轉右轉,時快時慢似的,維持動態平衡,不過消耗的電力是很小的,不用擔心。做過自動控制,例如溫度自動控制的恆溫箱,如果在臨界點頻繁控制可以很精確,如果在區間控制精確度將降低。我想位置控制也應該是這樣。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要維持在同步軌道上,一樣會糾往過正,必須在一個小區間內作動態調整。不像開汽車,要停在地面什麼地方都可以。因為有摩擦力的原故。是不是這樣?是我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