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unflower沉默的愛
-
2 # 90後聊育兒
寶寶到了2到3個月時,隨著大腦皮質的發育,嬰兒學會了兩個動作,一個是用小手在眼前搖動,眼盯著自己的小手看,這是看手遊戲;
另一個是吸吮手指,因寶寶最初是以甜頭感知外界物體的,些時寶寶就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認識自己的身體各個部分.
當發現寶寶吮手指,首先不要緊張和擔心,因為超過一半的寶寶在7個月左右就不再吃手指了。您所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沒有必要強行制止。若強行制止,則易起到負性強化作用。
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寶寶保持小手乾淨,以減少手口傳播疾病的風險。保持口唇周圍清潔乾燥以免發生溼疹。
可以參考一下。
-
3 # 一隻小牛哥
看法一:對於剛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多數都會有啃手指頭的習慣,家長不用太過於擔心,但如果孩子八個月或者一歲還是這樣,就要引起重視了。可以找一個東西代替寶寶的手指,比如可以選擇奶嘴兒,至少這個要比啃手指乾淨很多,但這只是權宜之計。
看法二:親自告訴孩子,啃手指是不對的,這是一種治標又治本的方法。具體來說,媽媽要用溫柔直接的語言提醒寶寶,手指是不乾淨的,啃手指也是不對的,下次不要再往嘴裡放了。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久而久之,寶寶的腦海裡就形成了一種意識,自然就改掉了這個習慣。
-
4 # 成長樹下
寶寶總是要吃手的!兩個月大吃手也是正常的,最好不要阻止孩子!
排除是寶寶餓了的因素,如果寶寶吃手,說明寶寶進入了“口欲期”,需要用吃手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以及認知需求。“口欲期”是人類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不可避免,家長不要去阻止,你越阻止可能越厲害。
心理需求寶寶吃手是一種心理需求,吃手可以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如果你試圖阻止孩子,可能會對Ta的心理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就算你成功阻止了寶寶吃手,Ta也會透過別的方式來獲取滿足感和安全感,比如,有的孩子長大了還特別鍾情於某個東西,害怕或者睡覺時需要這個東西才能得到安慰。
有的家長可能想用奶嘴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但這樣做的後果可能是孩子對奶嘴更加依賴!
認知需求一歲前的寶寶都是透過嘴巴來認知世界,隨著寶寶慢慢長大,你會發現Ta不只是吃手,所有Ta感興趣的東西都要用吃,而且還會沾上一灘口水。
我家寶寶11個月,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就要吃一下,不感興趣的就隨手扔掉,喜歡用小手拍拍打打,把所有東西搞得滿地都是。
對於寶寶吃手的現象,美國心理專家認為,吃手的孩子更少得病,而且吃手的孩子情感上更加獨立。
所以,寶寶吃手就讓Ta吃去吧,家長只要勤給寶寶洗手,保證寶寶的衛生問題就可以了!
-
5 # 嘿呦喂哦
少家長們都發現,寶寶時不時的把手往嘴裡伸,總愛啃手指,爸爸媽媽們都擔心病從口入,會把細菌吃進去,還會肯壞了手指。其實寶寶啃手是一種的常見的現象,是寶寶用來感知外界的。那麼寶寶兩個月啃手怎麼辦?
寶寶為什麼要啃手指?1、餵奶方式不當。媽媽的餵奶方法不正確或速度太快,未能滿足寶寶吸吮的慾望。寶寶的肚子雖然飽了,但心理上還未滿足,便會以吸吮手指來代替。2、嬰兒感到寂寞。有些嬰兒並不愛整天睡覺,如果媽媽過分忙碌,以至於忽略了嬰兒與外界交流的需要,嬰兒便會自然地玩弄自己的手指和吸吮手指來解悶。3、有些嬰兒的吸吮慾望較強,卻又得不到注意和滿足。
3招搞定吸手指寶寶如果家中的寶寶已經有過度吸吮手指的傾向,那又該如何幫助他去戒除呢?建議家長嘗試如下3大妙招:妙招1:多給寶寶玩具多讓寶寶用手去拉、扯玩具,例如懸吊玩具、手搖鈴等,可提升寶寶的手部能力。他會自然而然地明白,手不是隻能放進嘴裡,還可以拿、抓、扯,而且做這些動作會比吸吮手指來得更有成就感,於是慢慢就會減少將手放在嘴裡的動作。妙招2:提升認知能力讓寶寶多接觸各種不同型別的東西,比如看看花、樹、車子,同時跟他說說話。一方面可以帶著寶寶牙牙學語,另一方面也能讓寶寶多接受周圍事物的刺激,增加他對其他方面的注意力,以免有事沒事只想著去吸吮手指。妙招3:用生動表情來糾正在和寶寶進行溝通時,注意要使用孩子所能夠理解的表情、姿勢和語言。當寶寶開始出現不好的行為時,要用比較嚴厲的語氣、表情和手勢來矯正寶寶的行為。例如對寶寶說:“不可以把手手放進嘴巴!”同時還可做出搖手或搖頭的動作,以表示這是不好的行為。未來寶寶的早期教育不要忽視哦~學齡前的兒童推薦用“貓小帥學漢字”這款識字軟體,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回覆列表
我家寶寶已經一歲三個月了,小的時候也經常啃手指,我覺得這個是正常的啦。我媽媽總說小孩手上有三兩蜜,所以寶寶喜歡啃自己的手指呀。我家寶寶小的時候可以整天抱著自己的小手啃,大人不用去幹預,其實寶寶也可以透過啃手指感知事物。等寶寶大了就不啃自己的手指啦,就喜歡看見什麼都往嘴裡拿,什麼都要咬一下嚐嚐味道。我覺得寶寶的成長階段不同,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表現,人家總說三翻六坐九爬,遵循規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