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61551590477

    很多人身體會出現一些矛盾的症候,上熱下寒是其中的一種,主要表現為上部火熱,而下部陰寒的寒熱錯雜的證候特點。

    上熱下寒不只是包括幾個簡單的症狀,其中上熱的表現很多,比如脾氣暴燥、咽乾口燥、口腔潰瘍、眼睛乾澀、牙齦出血、長痘、胸中煩熱,心煩多夢等;而下寒的症狀包括下肢冰涼、腰腿痠軟、性功能下降、尿頻、大便稀溏、女性痛經等。

    以上這些症狀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出現,當出現上面兩組症狀的兼雜,程度有不同而已,大體都可以稱之為“上熱下寒”。

    很多老百姓不明所以,見到上火的症狀,就開始使用清熱降火的藥物,而見到下寒的症狀,就開始盲目使用溫補藥,這樣導致的結果,有時候反而適得其反,就是清熱藥可能加重下寒的證候,而溫補藥可能加重上火的證候,這樣就頗為棘手,很多醫生也為此頭痛不已。

    本來熱往上走,寒往下走,是大自然的規律,但是正常的人體並不會出現寒熱兩極分化的現象,這就有賴於體內的氣血和中焦的運轉,使得寒熱調和。

    脾胃是人體的中樞,脾主升清,胃主降濁,靠著脾胃中焦的樞紐升降作用,能夠使得本來積聚在上的火氣下行,也能夠促使下焦的陰寒消散。

    所以,治療上熱下寒,調理脾胃中焦的方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思路,這是在反覆的臨床總結而來,也能得到驗證,當然,每個人的脾胃情況有所不同,每個人的寒熱證候特點也有所不同,用藥用方沒有千篇一律,我臨床常用附子理中丸、健脾丸、香砂六君丸、溫膽湯等方藥調理這類寒熱錯雜的症狀,總的療效還比較滿意。

    當然,調理脾胃並非唯一的路徑,另外有幾個技巧必須要考慮。一來,可適當加入一些引火歸元之類的藥,比如肉桂、附子、牛膝、細辛、骨碎補、砂仁等;二來,相對於清熱,要更重視溫陽藥使用和比例,因為溫陽藥多有促進脾胃的運化升降的功能,這也是治本的方法,而滋膩清熱之類的藥,有礙脾胃,損傷脾陽,對病情長遠不利,很多人使用滋陰降火,越滋陰越上火,也是上面的道理,這也就說明上熱下寒病機並不是陰虛火旺那麼簡單,完全是兩回事情。

    還有適當泡腳,用吳茱萸肉桂等藥粉敷貼湧泉穴,注意意守丹田,練習站樁等都是引火歸元的輔助方法。

    最後強調幾句,良好的心態和生活飲食作息習慣, 才是疾病恢復保健養生的基本法門,比如不熬夜都是顧護人體陰陽津液的基本方法,三餐規律節制有時,是保證胃腸升降出入有常的基本要求,節制性生活就儲存腎精腎陽腎陰的最好方法,這些都不能忽略,藥物只是輔助,病去七八分,剩下三成靠自己養,大體疾病如此,上熱下寒也不例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時裝攝影,如何拍出“有腔調”的文藝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