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蠻姐
-
2 # EmacserVimer
是的,阿里雲又宕機了,這幾年阿里雲基本上每年都要帶大家玩一下心跳,阿里雲宕機是正常的,筆記伺服器最終還是硬體裝置,但對於企業來說損失卻是巨大的,不是說阿里雲承諾補貼就能挽回的。
這次事件發生至少證明了一個道理,有錢還是要異地多活、還是要自建伺服器、還是要多重備份、還要養一堆靠譜的運維人員。當然這次事件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至少又讓一部分人意識到災備的重要性。
伺服器宕機損失是不可逆轉的對於創業公司、或者說一個企業需要上線新的專案,不管是App還是,尤其是剛剛上線的時候,尤其是你好不容易網站被Google等搜尋引擎收錄了,突然伺服器就宕機了,最終損失是巨大的,使用者不來了、搜尋引擎降級了,這種打擊是毀滅性的。
目前所有公有云廠商對單一可用區產品的可用性保障是99%到99.95%,達不到99.99%更達不到100%,這不僅僅是阿里雲,幾乎國內所有的雲服務廠商華為雲、騰訊雲等都差不多是這個資料。
2015年阿里雲大規模宕機、2016年阿里雲大規模宕機、2018年阿里雲幾乎全線崩潰、2019年1月、3月兩次阿里雲故障、阿里雲疑似造成企業原始碼洩漏......這些年阿里雲的故障就沒斷過,並且隨著阿里雲規模的增加,還有更加嚴重的趨勢。
混合雲、去中性化可能是未來最佳方案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公有云還是最具價效比的解決方案,不過企業到了一定的發展規模,還是強烈建議應該採取更加健全的解決方案,混合雲可能是未來最為靠譜的方案,純公有云、純私有云都是不太安全的解決方案。
有實力的企業應該儘可能自建伺服器,如果要減少成本依然要使用一定比例的公有云伺服器,畢竟公有云減少了大量的運維、伺服器成本,我建議自建伺服器應該用在刀刃上,核心資料、核心業務邏輯放在自己的內網伺服器上,前端模組等往公有云伺服器上放,這樣的話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分離。
此外還要跨區部署、儘可能的實現異地多活、分散式的設計方案,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畢竟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還是要安全很多。
伺服器宕機其實也是給企業敲響了警鐘,公有云不是萬能的,阿里雲也沒有大家想象中或者吹噓中那麼強大,每年雙十一阿里的伺服器其實都沒能扛住峰值那會兒。
出現了問題時而實習生經驗不足、時而一行程式碼問題、時而人為操作的問題......阿里雲在技術策略、管理策略其實都還是有很大問題的,這次春晚百度一戰成名,扛住了春晚流量洪峰,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去挖掘技術的本質,底層架構始終是基礎,很顯然阿里雲現在做得還不夠好。
-
3 # 薛之纖
不知道技術的就想 阿里雲怎麼能掛呢
知道技術的 這種 iohang死 其實就是簡單說 磁碟卡住了.
反正出了這個事 應用在阿里雲上的部分 直接掛了
-
4 # 小貴子碼農
任何一個網際網路公司也保證不了100%,只能隨著技術的發展無限接近99.99%,所以,偶爾來那麼一發,正常現象,不比大驚小怪,做好應對措施就OK
-
5 # 加加林難道也註冊了
出故障不可怕,怕的是沒通知沒提醒,在什麼不清楚情況,一般都認為自己裝置有問題,瞎忙半天才發現廠家有問題,瞎忙時有可能還會造成二次故障!通知真的很重要,登陸或者核心操作告知下就行!另外運維資料異地災備是核心
回覆列表
國內最大的雲服務商竟然出現人為操作失誤,這次失誤簡直是不應該的,也算是一次重大危機了。很顯然,阿里雲不管是技術策略還是管理策略都有很大的問題,每年雙十一,十數萬的峰值確實是行業頂尖,但是實際上阿里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每年雙十一凌晨開始的那段時間,至少有半個小時卡住,無法下單支付,簡直把淘寶卡死了。
再說去年6月27日阿里雲控制檯訪問出現問題也導致無法登入。
我覺得不管是安全策略,內部管理都得提升,技術選型的改變,很顯然阿里雲這不合理,未來的主力方向應該是分散式解決方案,並且逐步去中心化,加強異地備份以及異地控制,這樣出了問題也不至於全線崩塌。
所以說大家信賴阿里雲,才會把自己的重要業務放在上面,阿里有責任也有義務做好日常執行,維護工作,不要辜負使用者的信任和重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