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拾史事
-
2 # 秦右史
學而優則仕的社會觀念與選擇風尚是宋代之後才形成的。科舉制定型與規範化之前,大致就是宋代之前,做官的主要途徑是軍功,出身,門第,血統以及與此相關的如姓氏,郡望等其他因素。
至於如德行,孝道,才華這些因素,說你有你就有,說你沒有你就沒有。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官分清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漢代之後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察舉制,徵辟制或者九品中正制,基本都是貴族和門閥之間玩的,沒有權貴推薦給官府基本不可能。宋代之後,科舉制定型之後,以考試選拔為中心,形成一套程式複雜的晉升框架與程式,越來越公平,愈發看重學歷和出身。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考試的名次,考試的性質,考試的層級,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發展。
所以,經常會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等詩句,說明了當時讀書人的一種期許。
考試也只是相對的公平,一個普通人從縣試到會試,殿試,不僅花費很高,而且還有資質,運氣,教育水平等因素,慢慢的學額成為一種權力和商品。在小農經濟下,男人是重要的勞動力,維持家庭生產,所以能堅持下來的都是中產之家。即使考中了舉人,進士,分配到地方或中央擔任官吏。想要晉升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家族的關係網人際圈,經濟承受度,自己的情商人脈,這些古代也存在。
一個普通家庭的舉人,頂天干到州縣一級就不得了了,除非你是左宗棠那種神人。一個進士,上線有限,但下限不會太低。如果是三甲,而且運氣好,那麼出將入相等著你,至少三品以上。遇到了貴人的話,你就鵬程萬里了。然而,大部分人還是普通人,中人之資罷了。古代官員從地方調到中央六部,或者從中央調到地方擔任封疆大吏,都是程式複雜,而且上下疏通的狀態,不在其中,難以理解這些運作。科舉制成就了中國的超穩定結構和王朝迴圈模式的基幹。明清江浙科舉家族,構成了官員來源的主體。
除了考試,一些政治家族,天潢貴胄,恩蔭群體,還有很多種途徑當官,甚至升的更快。不過明清兩代,沒有功名的官員相對來說還是杯歧視的。不過家庭條件好的,考試也不會太差。
一些功名低的人,想方設法也得試圖買個功名身份,這是很大的利益鏈,乾隆時期甘肅案的導火索就是功名買賣。一個人的命運,不僅贊靠個人奮鬥,還要考慮到歷史的程序。總之,古代的官員遷轉與考核是一個哲學問題,玄學問題還有關係問題,理解了古代,也就理解了近代。
當然,也就理解了生活和當下。長路漫漫,大家加油努力吧。
-
3 # 楚邾
中國古代官員的升遷、降黜有一套完整嚴密的制度。以明代為例,明代官員一般有內官和外官之分,內官即京官(通常也包括直隸順天府和應天府的官員)。首先要對官員進行考核,確定是否能夠升遷,然後再針對不同的官員,確定其升遷,不同的官員都有不同的升遷路徑。
明代官員考核有“考滿”和“考察”兩種。“考滿”是對每一位任職到一定期限的官員進行考核,“三年給由,曰初考,六年曰再考,九年曰通考”,然後依據考核結果來決定升降,當然,不同品級也會有區別,比如四品以上,會將考滿結果呈給皇上。“考察”是所有官員,無論是否在職(像丁憂官員)都要進行考核,京官考察叫“京察”,通常十年一考,外官考察叫“外察”,三年一考,需要到京朝覲皇帝,所以也叫朝覲考察,另外,針對外官還有巡查,也是考察的一種。
如果考核結果優異,那麼就可以升遷。但不同官員升遷路徑不同,如科舉狀元、榜樣、探花一般為編修、修撰,他們的晉升路徑就是修撰、編修——翰林侍讀、侍講——侍郎(侍講可能還要經歷祭酒一職)——尚書,所以最為顯貴。相反,大部分舉人,甚至部分進士最開始授知縣等職,他們的升遷路徑就複雜的多,如果同樣是升到尚書,大致要經歷知縣——給事中——都給事中——布政司參政——按察使——布政使——副都御史——侍郎——尚書。當然,具體的官員升遷極為複雜,且升遷過程會有各種可能。
回覆列表
1.出身最重要 2.努力讀書。
還是以唐朝為例~從怎麼考上到怎麼升遷
在安史之亂前的唐朝,當官的主要途徑是拼爹拼運氣,唐朝後期,科舉制已經成熟,從教育考到編制考包括官員任命都逐漸成熟。所以,想當官,考科舉是最快的。
唐朝有規定,當官的最少也要是地主出身,住在中原關中附近的更好。唐朝的筆墨紙硯都很貴,書籍更是高價,一般孩子想要讀書也是供不起的。
一般的地主家庭,孩子到了十歲開始讀書,七八年學之後開始準備科考。主要考試內容是明經科目,這個比較容易,如果是考進士,就需要會寫詩作文。
唐朝中後期,考中明經和進士的,還需要在長安等三五七年,等到吏部有空位了,才能當官兒。
但如果考“博學鴻詞科”的話,考完可以不用等這麼長時間,能立即授官,但這個考試非常難。
士子第一次當官都是比較小的官職,如果能當上校書郎之類的,就是很好了。那些出身不好的則會被分配到偏遠地方做一個普通的縣尉。
唐朝的官員每年還有官員考課,類似於現在的工作考核,由吏部負責,考績高的升官兒,低的困難免官。每四年會有一次官員大調整。所以最好跟負責考核的官員和部門搞好關係。
對於大部分的唐朝官員,一輩子能夠做到六品就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