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答疑官

    宰相制度在中國延續了千年,宰相被譽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丞相號稱百官之長,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

    內閣制度是明朝首創,永樂大帝建立者的。他出現的時候,僅僅相當於一個秘書機構。在大明宣德朝內閣權利急劇膨脹,張居正改革讓內閣成為政府運轉的中樞,而內閣首輔變成為實際上的宰相。

    在明朝中後期,首輔的權利跟丞相確實是不相伯仲。

  • 2 # 史公子

    明朝的內閣是從朱棣時期到崇禎時期的一個制度,最開始的權力並不大,只是相當於皇帝的參謀,到宣宗時期權力才慢慢加重。然而雖然內閣首輔聽著不錯,和宰相也差不多,但是確實沒有丞相的權力,只有和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權。

    宰相可以說是古代封建制度以下除皇帝以外最高的行政長官,歷朝歷代的稱呼不一樣,但是性質基本相同,宰相不是一個正式的官面稱呼,在秦漢的正式稱呼是丞相,丞相的權力是很大的,丞相為百官之長,很大一部分權力被宰相掌控。

    明清之後廢除宰相,皇帝的權力更大,但是面對的事情也是更多。所以說內閣首輔不同於宰相的原因就是他的實際權力沒有那麼大。

  • 3 # 連書文

    有意思的問題,感興趣的可以先看我另一篇回答,作為背景!

    https://m.zjurl.cn/answer/6682163719222345998/?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682163719222345998

    一會回答!

    那個公認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隱忍了七年,幹掉了從幹革命就追隨他的胡惟庸,也幹掉了在中國存在了一千多年的丞相這個職位。

    兩年之後(洪武十五年),這位最勤奮的太祖皇帝從翰林院招來一批低階官員到他身邊幫忙處理政務,級別只有五品,類似於今天的助理和秘書,無實權。

    一代雄主永樂大帝,成功逼得自己的親侄子“離家出走”後,處理政務沒幾天,他都恨不得也離家出走。

    “爹,不傳皇位給我,你對我是真愛啊!我快累死了!”

    永樂初,朱棣設立內閣,入閣者為大學士。

    洪熙皇帝即位後,內閣大學士成為朝廷最高等級的實職官員。

    隨後,內閣大學士開始兼任六部尚書,被同僚尊稱為“閣老”。

    宣德、萬曆年間,有史以來文官猛人前三名張居正入閣,併成為首輔,內閣的權力達到頂峰。

    這時候內閣權利是超過宰相的,因為猛人張居正不但搞定了內閣,還搞定了司禮監,野史說他還搞定了李太后。

    內閣主要權利是什麼呢?

    將大臣的奏章,彙總,拿出處理意見,寫在票簽上,稱為“票擬”,呈給皇帝批閱,後期皇帝懶,司禮監簽字蓋章,成為“披紅”。

    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內閣制,但是雍正時,設立軍機處,啟用奏摺制和密摺制,重要事項由奏事處上報軍機處,上報皇帝,慢慢的內閣就只能處理一些類似於“計劃生育”“優生優育”之類的工作了。

    這時候的內閣大學士,名聲和職級最為尊崇,但是權利不要說比宰相,連六部侍郎都沒法比。

    當然宰相的權利大小也不穩定,大的時候除了相權,宰相還掌握軍權,甚至可以廢立皇帝,比如諸葛亮、霍光,當然最突出的是曹丞相。

    所以整體來說,內閣分擔了一部分相權,但是比起宰相的權利,還是不如的。

  • 4 # 王義君

    謝謝!所謂內閣即官署名。明初為加強專制統治,廢丞相,另設華蓋殿、謹身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為皇帝顧問。成祖即位後,命官位較低的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入午門內的文淵閣當值,參與機務,稱為內閣。仁宗以後,內閣權位漸高,入閣者多為尚書、侍郎實際掌握宰相權力。所謂首輔,即‘首揆’。是明代對首席大學士的習慣稱呼。在嘉靖、隆慶和萬曆初期首輔、次輔界限嚴格,首輔職權最重,主持內閣大政。清代領班軍機大臣權位較重,一般亦稱為首輔。關於宰相,即中國封建時代以對君主負責總攬政務的人為宰相。明初時沿用元制,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丞相,由皇帝親攬政務。清雍正時另設軍機処於內廷,於是軍機大臣又逐漸成為清代事實上的宰相了。謝謝!

  • 5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這個問題應由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說起。朱元璋總結了歷史上長期治國經驗和教訓,花了很長時間處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問題。他的改革先從地方開始,然後才處理中央集權制的問題,到了洪武九年才考慮成熟,決定把所有大權都集中到朝廷。洪武十三年政治危機爆發,中書左丞相胡惟庸,專權橫暴,排斥異己,勾結蒙古、日本,妄圖政變。朱元璋消滅和打擊了與他爭奪領導權的淮西新地主集團,以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治國,每部設尚書一人,侍郎二人。丞相被廢除,朱元璋以皇帝兼行丞相的職權,中央集權發展到高峰,朱元璋成為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君主。為了控制大官,監察機關於洪武十五年改為都察院,長官是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下有監察御史一百十人。監察御史雖是七品官,但權力很大,朱元璋是利用他們以小制大,以內製外,控制中央集權。行政、軍事、監察三個機關分別獨立,各自對皇帝負責。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這種體制延續了很長時間,繼位者不敢違反。到了明成祖朱棣(1360~1424)時,由於政事繁忙,才建立內閣制度,屬於輔佐皇帝的議政機構,行政權分給六部。因此,明朝的內閣制度與初期的宰相制有根本的區別。內閣首輔(即首席內閣大學士)的權力,與宰相權力也不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蜜獾打得過鬣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