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樺姐談養育
-
2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我也許會讓孩子當,但不會當太長時間,更不會非要強求一個月收入多少多少。
如果我有一個漂亮可愛的女兒的話,我會把做“童模”當做一個業餘愛好,看孩子是否喜歡,就像畫畫、舞蹈一樣,如果喜歡,就去做,但不會要求一定要掙多少錢,當鍛鍊一樣孩子吧。如果不喜歡,就不會強迫。
這樣說是有根據的,我原來做過電視兒童節目編導,需要一些小主持人,有的孩子也就6、7歲,和現在做童模的孩子差不多大,剛做主持的時候,好多都不認識什麼字,有時,需要我讀一句,孩子跟著背一句。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做過主持的孩子,認字、表達明顯超出同齡人好多,可以說,進步神速,這都有賴於參加活動的鍛鍊。
因此,我覺得,如果有機會,可以讓孩子接觸一下兒童模特這個職業,看看是怎麼回事,體驗一下,人生重在體驗,至於是不是讓孩子以此為生,是不是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孩子還小,一切還是未知,看孩子未來的想法和喜好吧,父母不好強求和過分干涉。
-
3 # 因為是麻麻
其實之前我就有關注過童星問題,我感覺小小的一個孩子太早步入社會,進行商業包裝。她已經不像一個孩子了,少了童真少了稚嫩,我真的很心疼。
讓孩子在童年時好好當孩子我不贊成讓孩子去當“童星”,太早的曝光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
小小年紀就穿著高跟鞋、搽著厚厚的粉學當大人,卻不知在今後的幾十年你都是大人,已經不能變回小孩子了。
我覺得孩子的童真很重要,比金錢貴重百倍千萬倍。
-
4 # Tina育兒
要不要孩子去當童模,你如何看待?
這個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如果為了培養孩子的一些社交能力表演能力,等等媽媽們可能會選擇讓寶寶做一些透過這樣的兼職,一方面是提高寶寶的能力方面,也是讓寶寶透過這個方式去認識世界認識各種各樣的人。當然,這個前提不是以賺錢為主的,主要是培養孩子為主。
在2015年國慶節左右,我朋友曾經做過一個專案叫做萌娃車模。這個專案當時就是找了一個小寶寶四歲左右的女孩。女孩的媽媽很善解人意,當時跟我講就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能力,並不是為了賺錢,主要就是讓孩子體驗一下這種感覺。
如果孩子喜歡可以再繼續王這方面培養孩子,如果孩子不喜歡那麼家長在選擇其他的方式與那位媽媽跟我說的是現在給孩子報了很多很多的興趣吧,就是為了引導孩子,讓孩子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去發展。
而最近頗受爭議的通脈妞妞被媽媽踢了一腳的事情也引發了大家對童陸的更多關注。妞妞媽媽的行為受到了很多,很多網友的質疑,猜測還有否定批評。說實話我也並不認可她媽媽這樣做!
但是我覺得,適可而止就可以了!不能有過多的輿論指向妞妞的媽媽。
因為在一個家庭當中,尤其是對於小寶Bora說,媽媽是特別重要的一個人,當社會輿論的壓力過多的指責妞妞的媽媽,可能會造成他心裡壓力很大,那麼這樣,其實對妞妞自己也不會有好處的。媽媽情緒穩定很重要!
我兒子已經長大了!他不喜歡做模特也不喜歡過多表現,他喜歡數學和科技。我覺得以後他的方向可能會側重這些方面。
-
5 # 萌智
有利有弊,孩子做童模也是一種鍛鍊,但是還是不要去做童模。
孩子當童模佔據了孩子享受童年快樂的時間,適當的帶孩子出去玩耍,拍攝好玩有趣的照片,可以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 ,也可以作為一種攝影紀念成長。
但是把童模當做一種職業,用職業化的標準去束縛孩子,不僅剝奪了孩子享受童年的權利,而且抹殺了孩子童年真正的興趣和生活!
童模職業化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好,過多的灌輸物質觀念,影響孩子性格發展!
孩子在發展早期應該是接受早期教育,學會社交,享受同伴快樂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發展有助於孩子安全感的形成和認知發展。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重要的成長經歷,多多陪伴孩子成長!
回覆列表
我不會讓我的孩子去當什麼童模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孩子的世界有屬於他自己的東西,孩子有他自己內在的成長節奏。
每個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屬於他自己的生活體驗。孩子在童年,就是經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階段,憑什麼要去滿足大人那些所謂的虛榮心,一切聽從大人的安排?尊重孩子不?
孩子的心智還沒有成熟,怎麼可能理解大人世界的競爭,孩子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關愛,那些物質對他來說,不重要。
做不好,還要捱揍,寶寶心裡的委屈誰能懂?
人的一生,除了金錢,就沒有其它東西了嗎?能夠讓一個人走好人生路,快樂的過完一輩子,靠的不是金錢,而是精神財富。
我身邊有富人,但他們總說:“不知道為什麼,毫無幸福感。”,我身邊也有不算富裕的人,但他們的小日子過得總是那麼滋潤。
上班族怎麼了?自己沒有把班上好,就說上班族不好?其實,打工比當老闆輕鬆多了,老闆要操心的事太多了,煩心的事無數。打工把本職工作做好,有空閒時間,少玩遊戲,多學習,提高個人價值,以後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好。錢再多,都有花完的一天,不如把自己變成財富。培養自己一個不可代替的第一。
天氣越來越暖和了,不如帶孩子出去,親近大自然,在草地上打滾,和同伴過家家,做遊戲,讓他們自己定規則,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大自然中的不同之處。大人,做好陪伴就好。這才是屬於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