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走吧逛逛
-
2 # 一葦渡江看潮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3 # 玲瓏漫步者
出自唐代孟郊的《遊子吟》。
1、原文;
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 創作背景
遊子吟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詩就寫於此時。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此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瑣瑣碎碎點點滴滴的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擔心兒子遲遲難歸,所以針針線線,細細密密,將愛心與牽掛一針一線縫在遊子的衣衫之上。
-
4 # 使用者5708161837795
出自《苕溪行》
苕溪行
吳松江頭田舍翁,年年苕溪搖飛篷。
沿溪楊柳舊相識,問翁何事猶西東。
心欲無言淚如洗,松楸正在西山裹。
餘生五十五番春,七十為期春夢耳。
追思疇昔謀親塋,雁行差差三弟兄。
伯兮季兮不可作,老來隻影嗟零丁。
手種青杉愈百尺,藤花闢蔓籠臺石。
一年一到一徘徊,此後徘徊幾朝夕。
九泉屬望天潛知,寸草難報陽春暉。
教子一經答先志,買山傍墓終焉計。
讀書可大吾門閭,沒世可從先大夫。
孟郊因此在《遊子吟》詩中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