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他們的愛情史是:精神之愛最後破產之路 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追求真愛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因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骯髒的,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物件結合。因此,只有當心靈摒絕肉體,嚮往真理、追求真愛的時候,思想才是最純潔的、高尚無比的。 這就是被華人稱之為柏拉圖式的愛,也就是精神之愛。很久以來,這種愛情觀被認為是一種崇高至上的愛。因為唯有這種情感才是真正的愛,才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很久以來,人們談到柏拉圖之愛,便不得不想起十九世紀,俄羅斯著名音樂天才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之間的曠世情緣,這兩位終身沒有見過面的精神戀人,在書信中彼此袒露了純真的靈魂。他們精神上早已經融合在一起,卻又保持著絕對的純潔,讓後代千千萬萬人們嚮往和仰慕。 和世上所有精神愛情一樣,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也源於不小心的邂逅。在一個不期然的冬夜,梅克夫人聽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暴風雨》,心靈受到了極大震撼。於是,他們心靈之間便搭起了溝通的橋樑。自此,他們的通訊,猶如不滅的火焰,燃燒在莫斯科漫長的冬夜,以不懈的執著,期待著春天的來臨。 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裡,梅克夫人張開她溫暖的羽翼,為柴可夫斯基撐起一片明朗的天空。她定期給柴可夫斯基寄去數額不小的生活補貼,讓偉大的音樂家在充滿謊言、欺騙、偽善,氾濫著市井的卑鄙、馬群般的喧囂、野獸般巧取豪奪的社會中,得以保持一份寧靜的心態,讓他暢遊在神聖的音樂海洋中。她把柴可夫斯基當作她永生中最重要的摯友,和精神開支的物件,卻從不考慮從柴可夫斯基身上得不到任何物質的回報。 可以說,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之間的愛情,是世上演繹柏拉圖精神之愛的絕版經典。他們長達13年的結識,以及頻繁的信件交往中,並沒有尋求謀面的機會,雖然很多時候,他們近在咫尺。而僅有的一次,他們在義大利偶遇了。梅克夫人在散步的時候,經過柴可夫斯基居住的旅館,而柴可夫斯基恰巧走到陽臺上,兩人的目光相遇了,心靈受到極大的撞擊了,相互感覺到對方的存在。但梅克夫人很快摘下近視眼鏡,匆匆走開了。 也許正是這種精神的愛,讓他們心靈保持了長期的互相吸引,而不被世俗所侵蝕;也正如我們常說的,相見不如懷念,距離產生神奇之美。柴可夫斯基向梅克夫人傾訴道:一個鐘情的人之所以愛,並非因為他鐘情的物件以其美德吸引了他,而是因為出於本性,因為他不能不愛;而梅克夫人在一封末發出的信裡曾經自己對自己默默地說:我愛柴可夫斯基,作為一個女人,一個身心都很完美、有能力去愛的女人愛著柴可夫斯基,在我的一生中沒有比這更美的事物了。在另一封寄出的信裡,她熱烈地說:我愛你勝過其他任何一個人;我珍惜你勝過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如果這個訊息使你煩惱,那就原諒我吧,反正我已經說出口了。 於是,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沒有梅克夫人,就沒有柴可夫斯基偉大音樂天才的誕生;正如沒有華倫夫人,就沒有法蘭西民族先行者盧梭誕生一樣。我想,一個誕生不了梅克夫人的民族,同樣誕生不了柴可夫斯基。因此,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一樣偉大。不僅在俄羅斯,而且在全世界,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精神之愛已經成為一個傳奇,給人們提供無限想象空間的故事,那種極致的柏拉圖風格,猶如盛夏的果實,在充沛Sunny下的靜物寫生,雖然沒有變幻的色彩,但卻如此炫麗而悽美。 但是,從另外方面看,即使他們純潔脫俗的愛,延續了十三年之久,但最終還是繞不過世俗世界的風雨摧殘。1890年,柴可夫斯基接到了梅克夫人最後一封信,信中說,她已經快要破產了,從今以後,恐怕不能再寄錢給他了。於是,他們的愛情也隨之戛然而止,猶如琴絃在酣暢的演奏中突然斷裂。後來,柴可夫斯基打聽到的情況,並不像梅克夫人說的那樣,他由愛生恨,以為她從來沒有愛過他,當她厭倦了他的音樂,就藉口生意破產,永遠地拋棄了他。 雖然梅克夫人的實情,並不似柴可夫斯基想的那樣。據說,是由於梅克夫人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而她的子女們強迫她停止資助柴可夫斯基。而失去精神之愛的梅克夫人,深深地陷入憂鬱之中,最後,在精神病院裡走完了她生命最後一段淒涼的時間。她對於柴可夫斯基的愛,也隨著她理智的泯滅,埋葬在精神病院的病榻上。 由此,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的柏拉圖精神之愛,看起來多麼崇高無比,令人仰慕不已。但是,一旦遇上現實的殘酷和無奈,誰也無法逃脫此劫;多麼漫長的情路也將戛然而止,消失如煙,猶如《天鵝之死》中那柔美宿命的翅膀。從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精神之愛的最後結局,十載經營的愛情城堡,卻毀滅於旦夕之間,我們深深感受到,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如此脆弱不堪,動輒面臨著可怕的破產。開始總是閃耀迷離的理想之光,最後卻被現實折斷翅膀,頹倒在精神廢墟之上。 象這樣的精神之愛,在我們這個時代,更是普遍存在,不過,其浪漫方式已經由傳統的書信往來,青鳥傳情,變為虛擬世界裡的網戀;可是,君可見,有幾對網戀情侶能夠修成正果呢?所謂柏拉圖之愛,實際上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謊言,這是被無數愛情悲劇所證明了的。至今,我們似乎還可以聽得到,柴可夫斯基在臨終之前,用萬分痛苦、疲憊不堪的語調,反覆呼喚著梅克夫人的名字,最後卻咬著牙,心裡充滿絕望地說道:冤家……。
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他們的愛情史是:精神之愛最後破產之路 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追求真愛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因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骯髒的,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物件結合。因此,只有當心靈摒絕肉體,嚮往真理、追求真愛的時候,思想才是最純潔的、高尚無比的。 這就是被華人稱之為柏拉圖式的愛,也就是精神之愛。很久以來,這種愛情觀被認為是一種崇高至上的愛。因為唯有這種情感才是真正的愛,才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很久以來,人們談到柏拉圖之愛,便不得不想起十九世紀,俄羅斯著名音樂天才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之間的曠世情緣,這兩位終身沒有見過面的精神戀人,在書信中彼此袒露了純真的靈魂。他們精神上早已經融合在一起,卻又保持著絕對的純潔,讓後代千千萬萬人們嚮往和仰慕。 和世上所有精神愛情一樣,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也源於不小心的邂逅。在一個不期然的冬夜,梅克夫人聽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暴風雨》,心靈受到了極大震撼。於是,他們心靈之間便搭起了溝通的橋樑。自此,他們的通訊,猶如不滅的火焰,燃燒在莫斯科漫長的冬夜,以不懈的執著,期待著春天的來臨。 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裡,梅克夫人張開她溫暖的羽翼,為柴可夫斯基撐起一片明朗的天空。她定期給柴可夫斯基寄去數額不小的生活補貼,讓偉大的音樂家在充滿謊言、欺騙、偽善,氾濫著市井的卑鄙、馬群般的喧囂、野獸般巧取豪奪的社會中,得以保持一份寧靜的心態,讓他暢遊在神聖的音樂海洋中。她把柴可夫斯基當作她永生中最重要的摯友,和精神開支的物件,卻從不考慮從柴可夫斯基身上得不到任何物質的回報。 可以說,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之間的愛情,是世上演繹柏拉圖精神之愛的絕版經典。他們長達13年的結識,以及頻繁的信件交往中,並沒有尋求謀面的機會,雖然很多時候,他們近在咫尺。而僅有的一次,他們在義大利偶遇了。梅克夫人在散步的時候,經過柴可夫斯基居住的旅館,而柴可夫斯基恰巧走到陽臺上,兩人的目光相遇了,心靈受到極大的撞擊了,相互感覺到對方的存在。但梅克夫人很快摘下近視眼鏡,匆匆走開了。 也許正是這種精神的愛,讓他們心靈保持了長期的互相吸引,而不被世俗所侵蝕;也正如我們常說的,相見不如懷念,距離產生神奇之美。柴可夫斯基向梅克夫人傾訴道:一個鐘情的人之所以愛,並非因為他鐘情的物件以其美德吸引了他,而是因為出於本性,因為他不能不愛;而梅克夫人在一封末發出的信裡曾經自己對自己默默地說:我愛柴可夫斯基,作為一個女人,一個身心都很完美、有能力去愛的女人愛著柴可夫斯基,在我的一生中沒有比這更美的事物了。在另一封寄出的信裡,她熱烈地說:我愛你勝過其他任何一個人;我珍惜你勝過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如果這個訊息使你煩惱,那就原諒我吧,反正我已經說出口了。 於是,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沒有梅克夫人,就沒有柴可夫斯基偉大音樂天才的誕生;正如沒有華倫夫人,就沒有法蘭西民族先行者盧梭誕生一樣。我想,一個誕生不了梅克夫人的民族,同樣誕生不了柴可夫斯基。因此,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一樣偉大。不僅在俄羅斯,而且在全世界,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精神之愛已經成為一個傳奇,給人們提供無限想象空間的故事,那種極致的柏拉圖風格,猶如盛夏的果實,在充沛Sunny下的靜物寫生,雖然沒有變幻的色彩,但卻如此炫麗而悽美。 但是,從另外方面看,即使他們純潔脫俗的愛,延續了十三年之久,但最終還是繞不過世俗世界的風雨摧殘。1890年,柴可夫斯基接到了梅克夫人最後一封信,信中說,她已經快要破產了,從今以後,恐怕不能再寄錢給他了。於是,他們的愛情也隨之戛然而止,猶如琴絃在酣暢的演奏中突然斷裂。後來,柴可夫斯基打聽到的情況,並不像梅克夫人說的那樣,他由愛生恨,以為她從來沒有愛過他,當她厭倦了他的音樂,就藉口生意破產,永遠地拋棄了他。 雖然梅克夫人的實情,並不似柴可夫斯基想的那樣。據說,是由於梅克夫人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而她的子女們強迫她停止資助柴可夫斯基。而失去精神之愛的梅克夫人,深深地陷入憂鬱之中,最後,在精神病院裡走完了她生命最後一段淒涼的時間。她對於柴可夫斯基的愛,也隨著她理智的泯滅,埋葬在精神病院的病榻上。 由此,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的柏拉圖精神之愛,看起來多麼崇高無比,令人仰慕不已。但是,一旦遇上現實的殘酷和無奈,誰也無法逃脫此劫;多麼漫長的情路也將戛然而止,消失如煙,猶如《天鵝之死》中那柔美宿命的翅膀。從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精神之愛的最後結局,十載經營的愛情城堡,卻毀滅於旦夕之間,我們深深感受到,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如此脆弱不堪,動輒面臨著可怕的破產。開始總是閃耀迷離的理想之光,最後卻被現實折斷翅膀,頹倒在精神廢墟之上。 象這樣的精神之愛,在我們這個時代,更是普遍存在,不過,其浪漫方式已經由傳統的書信往來,青鳥傳情,變為虛擬世界裡的網戀;可是,君可見,有幾對網戀情侶能夠修成正果呢?所謂柏拉圖之愛,實際上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謊言,這是被無數愛情悲劇所證明了的。至今,我們似乎還可以聽得到,柴可夫斯基在臨終之前,用萬分痛苦、疲憊不堪的語調,反覆呼喚著梅克夫人的名字,最後卻咬著牙,心裡充滿絕望地說道: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