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貓身敏
-
2 # 愛歷史的三哥
馮國璋是直隸人,民國初期重要政治人物,直係軍閥的首領,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為“北洋三傑”,袁世凱死後繼任為中華民國大總統。他與袁世凱的關係,可溯到1896年初在天津小站的相識,此後十多年來,袁視馮為心腹干將,信任有加,馮對袁感恩戴德,唯命是從。然後從1911年冬兩人在是否攻佔武昌問題上產生了意見分歧,之後的歲月裡兩人之間的矛盾日漸增多。
那北洋三傑之一的馮國璋與其領導袁世凱之間有哪些矛盾?
一、辛亥革命時,清廷命馮國璋率北洋軍去鎮壓武昌起義期間,馮國璋一意主戰,對自己的老領導袁世凱與南方革命黨人的停戰談判很是不滿。
那馮國璋為何對武昌革命黨人一意主戰呢?
第一,馮國璋立功心切,想成就蓋世之功。
馮國璋曾經與北方和談副代表馮耿光參觀龜山時說:“敵方軍心不固,鬥志不強,我軍渡江,必能一鼓聚殲,膚奏全功,凱歌還京;惟屢次請求進兵,都不獲準,不知宮保其何用意?”身在前線的馮國璋雖然接受了停戰的命令,但還是隱約地表示對袁世凱的不滿。
第二,馮國璋對清王朝有一定的感情,受忠君思想的影響,欲保全滿清政權。
因為滿清貴族集團曾經有意拉攏馮國璋,在袁世凱被罷黜後對馮卻仍然予以重用。馮國璋曾經對袁世凱派來勸諭地人說:“只有精忠報國,不知其他。”
第三,由於袁世凱與南方革命黨人的和談沒有向馮國璋透露,導致馮一直被矇在鼓裡,這就導致馮無法察覺和領會袁的政治意圖,使其一直誤認為袁與清廷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徹底消滅武昌的革命黨政權。
袁世凱真實的意圖是利用馮國璋在武昌前線的軍事行動,創造出一種南北對峙局面,然後自己操縱這種局面,在清廷和南方革命黨人之間縱橫捭闔,採用軟硬兼施的手段,從容地實現自己的政治謀略,從而成為辛亥革命的最大贏家。當然這些重要計劃,袁世凱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告訴馮國璋的,此時袁更多的是把馮當成自己的棋子在用。後來當馮國璋得知真相後感慨“吾為豎子所騙,大勢去矣,”對袁世凱對自己隱瞞和談真相的做法,甚是不滿。
二、馮世凱當上大總統後,讓馮國璋出任地方大員,之後兩人在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問題上爆發了矛盾,馮國璋對袁世凱採取的中央集權措施持抵制態度。
袁世凱一當上總統,就讓馮國璋任直隸省都督兼民政廳長。但是,直隸省靠近政治中心北京,在馮國璋擔任都督 期間,直隸省厲實行軍民分治政策。直隸省的一切民事,“惟 民政廳長是問”;直隸都督雖轄有巡防營七、八十營,但只有 調撥之責,同時還有參謀長對其負完全責任,故直隸都督“甚是 清閒”。
當時,各省都督掌握本省軍民兩政,形成地方 割據勢力,嚴重威脅到中央的統治。馮國璋統轄禁衛軍,坐 鎮直隸,極有可能形成地方割據勢力。故袁世凱對馮國璋有所防範,從直隸軍政、民政兩方面入手,以民政長廳專管民政,以參謀長分管軍政,進一步限制馮國璋的權力。故與其他各 省都督相比,馮國璋的權力受到分割、限制,不免對袁世凱 心存不滿。
馮國璋就任江蘇都督後,袁世凱任命張勳為長江巡閱使,率軍駐防徐州,“蓋袁氏著著防馮,以張勳監視之也。”袁世凱既要用馮國璋鎮守江蘇,威懾江南,又要張勳來牽制馮國璋。
此外,袁世凱還方設法削弱馮國璋在江蘇的實力和影響。例如1914年5月按馮國璋編制的經費預算,江蘇督都府及其所屬部隊每月需用軍費65.5萬元,而袁世凱卻親自批減,每月只撥給40萬元,不到預算的三分之二,使馮入不敷出,不得不裁減軍隊。
馮國璋後來報怨說:“減其軍費,削其實權,全省兵力四分,統系不一,滬上一隅,復與中央直接,使急難之頃,舍國璋向日舊部外,無一可用之兵。”
三、馮國璋反對袁世凱稱帝,在帝制運動初期嚴守中立,後期看到全國反袁運動興起,公開反對帝制,遂成為“北洋派中反對洪憲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對袁世凱最終“放棄帝制”起了重要作用。
馮國璋之所以能在北洋集團內平步青雲,與袁世凱的大力提拔是分不開的。按理說馮國璋應該感恩戴德,支援袁世凱稱帝。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那馮國璋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袁世凱若保持大總統名義,馮國璋尚有繼任之望。而一旦袁世凱黃袍加身,帝位將由袁的子孫世襲,馮國璋將永為人臣。
第二,馮國璋同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隔
閡頗深,不願對他稱臣盡忠。
第三,馮國璋在清朝為官多年,對“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一套記憶猶新。馮國璋擔心袁世凱若稱帝,便對臣下握有生殺予奪大權,因為袁世凱對違背自己的下屬從來不心慈手軟,擔心自己有一天會步趙秉均(袁世凱部下,佈置特務暗殺宋教仁,案情敗露後被袁世凱毒殺滅口)、王治馨等人的後塵。所以無論是為了取得更高的權位,避免當一輩子的走狗,還是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馮國璋都必須要使帝制陰謀胎死腹中。
圖片從左至右:
圖(一)袁世凱
圖(馮國璋)
回覆列表
權力之爭,你想老袁稱帝,他人只能稱臣,也就是說,自己這一代做奴才,下一代還是奴才,如果輪流做莊,皆大歡喜。矛盾糾紛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