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狂喜淡墨a

    金石氣,是謂傳統書法,泛指金文,石鼓文,碑刻文,所表現的一種蒼茫、渾厚、樸拙的表現樣式。

    一般指金為刻字工具,刀具或其它,石指石碑。因此我們拓碑之帖,有一種古樸典雅的金石味道,氣息有古雅,樸實無華,經過風化雨蝕,有歲月蹉跎之感。給人一種寒顫冷森之覺味,尤是從深埋之堆出來的碑,更有其蒼茫,渾厚之深遠之意。

    從書法的本體來看,這種“金石氣”的產生,一是碑石本身的緣故,體現了刀刻的趣味;二是拓片的視覺效果。黑白視覺反差,從心理有一種黑之冷色之嚴威。

    那麼如何寫出這種蒼茫渾厚朴拙,寫篆隸,具古雅樸實。

    魏碑,用筆切鋒,一如刀刻之法,而入筆,臨摹過程,學其用筆之規,清代興起碑學。因而學碑學清之書者筆法。鄧石如,趙之謙,何紹基等。

  • 2 # 國畫大叔

    先來看看蘭亭序碑刻電腦模擬圖以及與貼之間的不同。

    本碑刻版蘭亭序為本人電腦模擬,腐蝕風化感較為真實。我們來研究出金石氣的奧秘。

    金石氣指的是:古代在金屬、石頭上鑄造或雕刻的文字作品。如 銅鼎、碑刻。這類作品在歲月的流逝中不斷被腐蝕風化,導致一種書法審美趣味。

    世界中的物理學《熵增》定律表明:一切事物最終走向混亂。碑刻作品也由最初的精細雕刻走向混沌。但混沌中依舊能體現自然界對人工的干預而產生的變化無窮、神秘莫測的美感。

    金石氣源於碑學對古代碑刻拓印書法的研究成果,提煉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躍”、“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是金石氣的十大美感體現。

    1.從上圖的觀察中可以看出許多筆法細節已經腐蝕風化掉了,花哨的部分被歲月去除,導致了去巧存拙的美感。

    2.筆畫連線緊密的部分連成一片。造成了團塊狀筆畫,更具有力度和可想象空間,即:“魄力雄強”、“氣象渾穆”、“點畫峻厚”。

    3.某些筆劃因歲月風化造成斷斷續續。這種筆畫非常符合書法中:筆斷意連的美感,即碑學中的“筆法跳躍”。

    4.,腐蝕造成字型某些部分直接剝落丟失,碑學認為:“意態奇逸”

    5.腐蝕造成某些字型變形,變大或變小,成為碑學中的:“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6.以上這些最終合力促成碑學的美學核心:“興趣酣足”、“氣象渾穆”。

    當我們瞭解以上的原理後,我們就可以加以利用,不斷練習,可以在自己的書法作品中獲得金石氣。

  • 3 #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什麼是書法的金石氣?首先來看一下它的字面意思:金石氣中的金本意是指金屬。金分五金:白、黑、赤、青、黃。這裡的金指的是青金,即青銅器。石,指石刻(包括骨刻)。氣,是指金石經過腐蝕風化後所展現出來的古樸、蒼桑和厚重的氣韻。

    秦以前的文字因年代久遠,其金石氣較濃。因此,在書寫甲骨、大小篆和古隸時應注意表現金石氣。

    那麼如何表現金石氣呢?

    一是,用筆要老辣肯定,墨色稍濃。甲骨、籀文、鐘鼎要露鋒入筆,自然出鋒。甲骨要兩端稍尖。鐘鼎用筆要有頓挫,慢運澀行。小篆要逆鋒入筆,中鋒運筆,回鋒或駐鋒收筆,有時可適當出鋒,還可在豎畫的末端飛白,以表現厚重和蒼桑之慼。

    二是,在筆畫的適當處(多避開交接處)有意識地斷開,但這種斷開要自然、合理、適度。

    三是,在筆畫的交接處頓筆或添筆,透過墨的滲洇以表現不同的鏽蝕程度。

    四是,控制運筆時的速度,透過墨色的變化,展示線條的樸拙和厚重。

    具有金石之氣,書法作品會氣韻生動,從而使作品更有耐人尋味的意境。

  • 4 # 晉風

    如何用金石氣表現書法?

    大家知道,自從中國文字產生以後,歷朝歷代,為了把國家的政令制度、重大活動昭告天下,永久記錄下來,古人從殷商開始,就出現了甲骨刻字,金屬器皿鑄文,玉、石上刻字的文字載體和形置。

    而鑄刻在這些金石上的文字,經過千年的腐蝕和風化,使原來斧鏨刀刻的堅硬、方折、角銳、字口齊勻的人工字跡,逐漸蛻變成了帶有蒼茫、古樸、渾厚、殘缺的字跡。後人從這些金鑄、石刻的文物當中,發現和捕捉到了這種散發著鬼斧神工的審美意味,便把它稱為金石氣。

    金石文字與墨跡文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審美文字。它們為後人都留下了大量珍貴的精典作品。史上把它們分成碑與帖兩大型別,成為後人學習書法的兩個法門和路徑。

    那麼在書法中怎樣表現金石氣呢?

    我以為,學碑一路的,不管是金文甲骨,還是秦篆漢隸;無論是摩崖,還是北碑,只要你按照各體的書寫筆法去寫,日積月累,自能水到渠成地寫出充滿金石氣的作品。而學帖一路的,從書寫楷書作為切入點,在打牢楷書基礎上借鑑和吸取碑的一些筆勢筆法,豐富筆劃和結構的內涵,同樣能寫出帶有金石味的書法作品。

    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碑與帖融合成功的書法大師取法。比如趙之謙、吳昌碩,沈曾植及康有為等。他們既能把行草書寫得流轉優美、氣韻暢達,又能方折渾厚,古樸雄健。為我們後人留下了很多可以效法的帶有金石氣的作品。從中汲取,可謂是我們取法金石氣的一個可行捷徑。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利拉德和庫裡,當下誰更讓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