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512180465

    阿蒙:這是曾國藩深悟人生、洞察社會後的誠實態度,亦是自我解脫、自我安慰、自我完善的一種辦法。有缺點亦是美,無缺點是虛幻。有了這種心態,有了這種心理準備,遇難不悲不嘆,遇闕不嫌不棄。自我完善人格,可貴。

  • 2 # 空空杳

    求闕齋

    完美對應缺憾,但,這是一對矛盾,會互轉。

    【一】

    很多人說起這位晚清名臣,大概首先想到的是他年少時,學習很笨,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最初兩次重大考試中,耗費的時間比較長,復讀的次數比較多外,其後的他,無論是考試還是為官,那都是火箭一般的速度。所以,什麼是完美什麼是缺憾?如果,最初的他,就是完美的,那麼,會不會出現所謂的傷仲永?

    【二】

    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他還是志得意滿的,很喜歡討論一些事,但是,他又很不喜歡這種狀態的自己,他一直堅持推崇厚重的品質,這種興致一來就跑去跟人家論這論那,雖然當時是挺開心的,但卻讓自己怠惰了。正因如此,才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沉澱下來。誇誇其談是樂,樂到極致便是悲,如果一味追求高談闊論的快樂,那麼,在官場中的他,如何走下去?

    【三】

    建立湘軍,看著很威風,卻要面臨很多問題。那段時間,他行事風格很法家,雷厲風行,因此,才會被人稱為“曾剃頭”。這件事上,他做得太滿了,很多人反對他,於是,他退守。開始看老子,重新出山,他不一樣了,知道盈滿則虧,剛柔之理,行事風格不再那般激進。

    【四】

    別的官員,給子孫留下財富和作威作福,而他,給子孫留下來很多的書。因此,百年之後,別的官員的後代子孫已泯然世間,但他的子孫,卻在各種領域成為佼佼者。

    【五】

    如果一定要給求缺之心一個界定的話,那麼,就是,自制反省不任性。所謂的缺,是不滿,所謂的不滿,是不任憑自己任性過頭。因為,世間之理,滿則虧。

  • 3 # 文城觀點

    先引曾國藩《求闕齋記》(不長,引給讀者共賞):

    國藩讀《易》至“臨”,而喟然嘆曰:剛侵而長矣,至於八月有兇,消亦不久也,可畏也哉。天地之氣,陽至矣,則退而生陰,陰至矣,則進而生陽。一損一益,自然之理也。

    物生而有嗜慾,好盈而忘闕。是故體安車駕,則金輿鏓衡不足於乘;目辨五色,則黼黻文章不足於服。由是八音繁會不足於耳,庶羞珍膳不足於味。窮巷甕牖之夫,驟膺金紫,物以移其體,習以蕩其志,向所搤捥而不得者,漸乃厭鄙而不屑御。旁觀者以為固然,不足訾議。故曰: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積漸之勢然也。而好奇之士,巧取曲營,不逐眾之所爭,獨汲汲於所謂名者,道不同不相為謀。或貴富以飽其欲,或聲譽以厭其情,其於志盈一也。夫名者,先王所以驅一世於軌物也。中人以下,蹈其不實,於是爵祿以顯馭之,名以陰驅之,使之踐其跡,不必明其意。若君子人者,深知乎道德之意,方懼名之既加,則得於內者日浮,將恥之矣。而淺者譁然驚之,不亦悲乎?

    國藩不肖,備員東宮之末,世之所謂清秩。家承餘蔭,自王父母以下,並康強安順。孟子稱“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抑又過之。《洪範》曰:“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不協於極,不罹於咎,女則錫之福。”若國藩者,無為無猷,而多罹多咎,而或錫之福,所謂不稱其服者歟?於是名其所居曰“求闕齋”,凡外至之榮,耳目百體之嗜,皆使留其闕陷。禮主減而樂主盈,樂不可極,以禮節之,庶以制吾性焉。若夫令聞廣譽,尤造物所靳予者,實至而歸之,所取已貪矣,況以無實者攘之乎?行非聖人而有完名者,殆不能無所矜飾於其間也。吾亦將守吾闕者焉。道光二十五年五月曾國藩謹記。

    ——淺釋:

    第一,曾國藩強調:"凡外至之榮,耳目百體之嗜,皆使留其闕陷。"榮譽也好,慾望、嗜好也好,都不能過分去追求滿足,花豔盛則會枯萎,月滿盈則將食,運盛極而轉衰,曾國藩深諳此中道理,所以,曾國藩他堅守著:“禮主減而樂主盈,樂不可極,以禮節之,庶以制吾性焉。若夫令聞廣譽,尤造物所靳予者,實至而歸之,所取已貪矣,況以無實者攘之乎?行非聖人而有完名者,殆不能無所矜飾於其間也。吾亦將守吾闕者焉。”

    第二,留闕而不追求完美一直是曾國藩堅持的一個生存原則,在他一生的官場打拼中,之所以經常能越過急流險灘,屢敗屢戰,轉危為安,都是因為他有此“守吾闕”的觀念。曾國藩的成功之道的一個歷來受到頌揚的修養原則是善於自律,其實,自律正是曾國藩的“求缺”的修養手段,他寫日記,反思,總結經驗,時時警戒自己;他寫家書,教育學生,時時警戒親人和門生,他理解盈與滿可能帶來的災難,深知“守闕”的重要性。他一生始終保持著警惕心理,保持清醒頭腦,不因權大而霸道,不為受寵而驕橫,處事注意分寸,成功之後警惕轉化為失敗,盛時想到衰,功成名就是預測重大危機可能來臨。

    第三,他最成功的““守闕”便是天京城攻下之後的急流勇退,在太平天國威脅消除之後,曾國藩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他開始淡化曾氏家族的功勞,在上報有功人員名單時,讓湖廣總督官文位列第一,淡化他胞弟率軍攻進南京的曾國荃的功勞;在為他弟弟請功時,列上了左宗棠、沈葆楨等;他自剪羽翼,將湘軍的精銳部隊曾國荃帶領的吉字營裁撤了,並逐漸裁掉湘軍;他讓曾國荃請病假,向朝廷表明湘軍對朝廷沒有任何威脅,這可能是史上最為成功的消除功高震主局勢的妙招,避免了曾氏家族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悲慘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紅顏知己發晚安14句晚安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