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眾所周知,今日四川自貢、儀隴、邛崍、蓬溪一帶的製鹽業十分發達,在抗戰時期的自貢更是承擔了大後方主要的食用鹽和工業鹽供給,對抗日戰爭的勝利有重要的貢獻。那在古代,尤其是三國時期的蜀國政權的製鹽業究竟如何呢?對蜀漢政權的鞏固有何意義呢?

    (自貢舊式製鹽一景)

    西晉左思在《文選·三都賦·蜀都賦》中曾對蜀地的製鹽業有過十分生動的描繪:“火井沈熒於幽泉,高焰飛煽於天垂。”“火井”就是“鹽井”的意思,左思深刻描繪了蜀地製鹽業的發達。張華也在《博物志》中描繪了蜀地的製鹽業:“臨邛火井一所,縱廣五尺,深二、三丈。井在縣南百里。昔時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諸葛丞相往視之,後火轉盛。執盆蓋井上煮鹽,得鹽。入於家火即滅。”相比於左思,張華的描繪顯然更為生動和完整,對製鹽的產地和製鹽過程進行了詳細介紹。二者所描繪的蜀地製鹽都表明了蜀地製鹽業的繁盛,成了蜀地的一個代表特徵之一。

    (《三都賦》)

    鹽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工業上的重要原料,鹽是維持人體活力的必需品,更具有重要的醫用價值,對國計民生具有重要意義,那製鹽業就需要作為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重中之重的基業。也因為鹽是生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鹽的商業價值非常巨大,可以想象蜀地製鹽業背後所隱藏的巨大產業鏈和經濟價值,為蜀國政權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若是沒有蜀地製鹽業的發達,諸葛亮的多次北伐無法得到有力的經濟支撐,蜀國政權更無法存在如此之久。三國時期的蜀國政權的製鹽業還待考古的進一步發掘和相關研究,以期還原蜀國政權的製鹽業的全貌。

    (三足鼎立形勢圖)

    參考文獻:

    1、【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2、【晉】羅貫中著:《三國演義》,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3、呂思勉:《三國史話》,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年。

  • 2 # 南門太守

    諸葛亮治蜀期間,經過對益州民情的深入考察,又與益州本地一些熟悉實際情況又有才幹的人士深入交談,把鹽業生產作為發展經濟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出了“較鹽鐵之利”的經濟政策,這項政策通俗地說就是實施鹽鐵官營。

    秦朝在蜀地設立鹽官,全面管理井鹽生產和交易。修建都江郾的蜀郡太守李冰,曾修建了廣都的鹽井和許多製鹽的陂池。西漢有個叫王孫的人,以冶鐵煮鹽而致富,《史記》中描述此人非常富有,家財數千萬,家中有僮僕上千人。

    由於官方的介入,鹽業生產技術也以蜀地領先。當時一般是一灶五鍋,而蜀地可以達到一灶十四鍋,據《太平寰宇記》記載,當時還有兩灶二十八鍋的,一天一夜,可以生產鹽四石,色白如霜,質量上乘,是優質產品。

    《華陽國志》記載,臨邛縣有一口“火井”,夜裡此井能發光,照亮周圍,人們要想得到這種光,先以火投入其中,過一會兒,下面會發出雷聲,火焰便出,能照耀數十里。有人甚至用竹筒把井裡面噴出的東西盛起來,可拿著走而終日不滅。火井旁邊還有一口有水的井,取井火煮井水,一斛水可得五斗鹽。不過,要是用普通的火去煮,就得不到多少鹽了。

    所謂火井、井火,就是天然氣,蜀地不僅遍佈鹽井,還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晉人劉逵為《蜀都賦》作注時說,煮井水還得用井火,一斛水可以煮出四五斗鹽,用普通火煮,只能得二三鬥。

    至於冶鐵,是與製鹽業並重的另一項重要產業。蜀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冶鐵也是蜀地的一項傳統產業。據《史記》記載,西漢時蜀地卓氏、程鄭在臨邛冶鑄,成為億萬富翁。漢文帝時把蜀地嚴道的銅山賜給鄧通,鄧通便專門經營鑄造業,成為富翁。

    漢武帝以後蜀地鹽鐵主要還是官營,至東漢中後期,官營漸解,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和帝時,撤銷了鹽鐵官營鼓勵民營資本進入煮鹽和冶鐵,這兩項重要的產業逐漸被一些大地主、大商人所壟斷,他們個個富可敵國,生活奢侈,政府反倒財政吃緊。

    在諸葛亮主持下,蜀漢把鹽鐵兩項收歸官營,設立司鹽校尉、司金中郎將兩職負責鹽鐵事務。這是兩個非常重要的職務,必須選熟悉基層情況又懂經濟的人去擔任。

    諸葛亮向劉備推薦的司鹽校尉是王連,當初劉備在葭萌起事,進軍梓潼,縣令王連閉城不降,劉備無奈繞城而走。劉璋投降後,王連也歸順了劉備,被任命為什邡縣令,又轉任廣都縣令,皆有政績。

    劉備升王連為司鹽校尉,此是武職,說明其管轄權不在州郡,而歸軍方的左將軍府。司鹽校尉下面設有典曹都尉等職,校尉的品秩通常為二千石,與郡太守同級,都尉的品秩稍低,也有比二千石,這說明司鹽校尉是一個很大的機構。

    王連推薦了呂乂、杜祺、劉乾等人為典曹都尉,在各地推行鹽業專營。這些人都很能幹,取得了豐厚利潤,極大地改善了益州的財政狀況,“利入甚多,有裨國用”。

    在鹽業官營中諸葛亮也發現了一批人才,王連、呂乂、杜祺、劉乾等人由於政績突出,後來都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其中王連以後擔任蜀郡太守、興業將軍,但仍然“領鹽府如故”,諸葛亮擔任丞相後,調王連為丞相長史。

    呂乂後來升任巴西郡太守、漢中郡太守等職,他長於經濟事務,善於做保障後勤工作,是諸葛亮北伐期間負責軍需糧草供應的主要官員之一,受到諸葛亮的稱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樣第6年,超巨表現大不同,字母哥到底如何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