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瀾說史

    其實英法同屬日爾曼民族國家(法國原是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而英國則是日爾曼人中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建立的國家),此外二國的王室之間還長期通婚,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絡。所以這兩國無論誰征服誰,都不能算異族入侵。相應地,這種入侵帶來的文化影響也幾乎為零。

    至於美國,從前在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這麼個國家。後來,來自英國的白人來到這片美洲新大陸,將原住民——印第安人殺死或趕到了西部邊遠地區,自己當起了主人,這便是北美殖民地的由來。因為該殖民地的人種主要以來自英國的白人以及在美洲出生的白人為主體,所以這個殖民地自建立伊始就非常民主化、有非常高的自主權,不同於英國在印度的殖民地。至於後來北美殖民地爆發獨立革命,實在是因為土生白人們覺得宗主國英國拿走的利益太多,想擺脫英國控制而已,並非壓迫所致。這場獨立革命之後,樓主所說的美國方才誕生。

  • 2 # 四海風清

    兩者關係比較複雜,法國曾經與十世紀征服英國,據說後來的英國國王都有法國血統,雙方皇族聯姻現象很普遍,在後來,雙方打了著名的百年戰爭,但說到英國被控制,可能只有百十年時間而已。

  • 3 # 燒死的火

    自十世紀,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在黑斯廷戰役中擊敗英王哈羅德後,就實現了對英格蘭的征服,建立了諾曼王朝。從此英吉利海峽兩岸的統治者都是法國貴族,英國宮廷中同行法語,偉大的獅心王根本不會說英語。

    由於英格蘭的貴族也多是法國諾曼人的後代,而英王愛德華三世自己正是法國諾曼人的後代,其母親法蘭西的伊莎貝拉正是法王查理四世的妹妹。因此愛德華三世在其法王舅父駕崩後,作為其最近的男性血親,宣稱自己擁有法國王位繼承權,並藉此發動英法百年戰爭。

    愛德華三世宣稱擁有“法蘭西國王”稱號直至1360年5月8日,英法兩國簽訂《布列塔尼和約 》,英王放棄法王稱號以換取更多法國的土地。但1369年愛德華三世再次啟用“法蘭西國王”的頭銜,後代英王將這一稱號一直沿用到1420年5月21日簽訂《特魯瓦條約》,英國承認法王夏爾六世的合法地位,但夏爾六世承認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為其繼承人,剝奪夏爾六世兒子王太子夏爾的繼承權。亨利五世便以“法蘭西太子兼攝政王 自居。

    由於亨利五世和夏爾六世在1422年的兩個月內相繼駕崩,亨利五世年幼的兒子亨利六世登基成為英法兩國的國王,成為歷任英王當中唯一一位真正名副其實法王。就在英法快要合併時,1429年聖女貞德聲稱她在夢中得到聖喻,要她幫助法王趕走英華人 。夏爾七世在聖女貞德的支援下,成功在亞眠登基,並將英國驅離。1435年夏爾七世結束了和勃艮地和阿馬尼亞克的內戰,次年順利返抵巴黎,於1453年攻佔英華人在諾曼地和吉耶訥地區的最後據點,至此英國在法國僅剩下加萊一塊領地,到1558年也被法國收復。英法兩國從此正式分離,走上各自的發展道路,英國宮廷中也不再說法語了。所以正真使英法分離的原因是百年戰爭。

    英法分離後,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強國,雖然有著你死我活的激烈競爭,但一旦出現第三方強大勢力,他們立即就會聯合起來共同對敵,歷史上出現過好幾次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揍俄羅斯是英法聯軍,在遠東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也是英法聯軍,在一次和二次大戰中與德國死磕的還是英法聯軍。一戰中法國危急時提出與英國合併,二戰危急時,英國提出與法國合併,雖然兩次都沒有合併成功,卻仍然可見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二戰後他們又組成英法聯軍欺負埃及,但這次他們遇到了崛起的美國,鎩羽而歸,英法殖民帝國的歷史從此終結。

    八十年代,馬島戰爭爆發,法國雖然沒有參戰,卻把飛魚導彈、Phantom飛機和超軍旗飛機的重要引數全部透露給英國,成為英國獲勝的關鍵,這其實是一次隱形的英法聯軍。

    進入新世紀,兩國財政吃緊,養不起航母,但他們卻動過合造航母的念頭,兩個強盜共用一把刀,這也只有在英法之間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

    如今英法兩國的國勢愈加沉淪,國內受伊斯蘭勢力嚴重侵蝕,真要是到了有滅頂之災時,英法頂層裡那些諾曼貴族後代一定會狗急跳牆,再一次組成英法聯軍捍衛他們最後的榮耀。

  • 4 # 吉月文

    嚴格的來說,英國並沒有被法國征服。當時英國和法國並沒有成行。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蘭。但英格蘭不等於英國。法國在當時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只是一個相對零散的貴族聯合體。

    英國從來就沒有成為法國的一部分。在威廉征服了英格蘭之後,英格蘭並沒有併入法國。威廉在諾曼底公爵的身份之外,又為自己加上了一個英格蘭國王的頭銜。準確的來說,英格蘭和諾曼底共有一個領主。這就是兩者之間的關係。

    至於文化方面的聯絡,由於法國發展相對較早,再加上當時英國有大量來自法國的貴族,所以法語一度在英國成為貴族語言。也因此對於英語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時至今日,英語當中還有大量來自於法語的藉詞。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隨著貴族日益本土化,英國的本土文化地位越來越高。為了對抗法國,在當時文化上的優勢,英國國王下令在牛津建立自己的大學,培養自己的貴族子弟,讓他們不用前往巴黎留學。從威廉入侵到這個時期,大概是200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在英格蘭剛剛開始成型的時候,確實在文化上受到法國的深刻影響,但是很快就實現了自我獨立發展。這個過程比日本從中國文化母體當中獨立出來的時間還要短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海賊王》中的凱多平白無故捱揍很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