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喜洋洋初中物理
-
2 # 趙可可說小事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研學旅行要求知行合一,研學是目的旅行是方式,絕不能顛倒。我校高2018級於2019年10月27日~28日組織了一次走進漢人老家"漢文化研學"的研學旅行,為達到知行合一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一:前期準備 首先由年級管理人員及全體任教老師一起確定研學地點,研學目的_確定到陝西漢中進行"漢文化"研學,弘揚中華文化,同時安排班主任和語文老師設計研學途中活動。 二:精心組織 班主任按家長同意學生自願參與的原則組織本班參加研學旅行的學生,學校負責聯絡旅行社安排研學之旅行程。學生所乘車輛,住宿房間,生活安排由班主任負責登記造冊,安排分組負責老師指定小組聯絡人。 三:活動安排 活動安排分途中活動和營地活動進行安排。途中活動由班主任和語文老師負責,古詩欣賞,成語接龍,分組問答,說文解字等。營地活動由營地安排,穿漢服,學漢禮,習漢字,觀演出,看山水等。 四:研學總結 本次活動歷時2天,320多名學生參加,研學旅行安全園滿完成。年級對本次活動的組織安排效果進行總結並上報學校,學生對本次研學旅行的收穫進行總結,要求寫一篇研學旅行為題材的作文。 本次活動開闊了學生視野,既欣賞祖國大好河山又瞭解了燦爛的中華文化,達到了知行合一的效果。
-
3 # 輔導員手記
1、中國目前的研學旅行機構正規的不多,需要慎重選擇。
2、研學旅行的核心價值在於知行合一,因此,參與研學旅行,首先要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踐,也就是說,首先要把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學習好,其次才是實際體驗。
所以,不提倡重旅行輕研究的導向!
回覆列表
教育家陶行知在《行知行》一文中寫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由古代遊學、近代修學旅行逐步演變而來的研學旅行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旅行形式,隨著近年來中國教育制度改革以及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作為行走在路上的新課堂,以研促學、知行合一的研學旅行或將迎來發展熱潮。
儘管研學旅行市場發展勢頭良好,但目前中國研學旅行尚處於發展初期。如何讓研學更深入地結合現代旅遊地體驗屬性,如何透過文化和教育賦予旅遊更豐滿的靈魂,值得教育界、文旅界和全社會研究、思考。
在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成人教育培訓機構工作委員會研學發展中心主任趙洪貴看來,研學使教育和旅遊成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研學旅行是帶有教育內涵、旅行元素和品德素養等體驗性、探究性的綜合課程。從旅遊角度講,它的特殊之處在於為人們的旅行注入了具有深厚教育意義的內涵,使研學旅行涵蓋的領域更加廣泛、更具生命力。
研學旅行因體驗式教育理念與文化旅遊跨界融合的特性,被列入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的重要內容。在2018年舉辦的全國研學旅行教育融合與傳播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研學旅行並非一般的旅遊,要有課程的開發,特別是可以到富有教育意義的革命傳統基地和文化基地,讓學員充分感受革命精神和當地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研學旅行的開發需要充分利用區域內的文化資源,透過旅遊資源與文化資源的融合,提升景區的整體文化品位。
從旅遊角度出發,旅遊與研學的深度結合,要求涉及旅遊範疇的適配景區結合中小學生學習目標和研究計劃,進行自身調整。中國青年旅行社研學旅行事業部史善峰認為,景區需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滿足新時代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需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從課程線路開發、互動專家配備、講解內容重構、安全風險防控、價格普惠政策等多方面發力,打造適宜廣大學生前往的研學目的地。文旅界不能透過換換標籤、蹭蹭熱度、做做包裝等簡單方式敷衍應付,研學旅行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透過紮實、有針對性的專案開發才能獲得中小學生的青睞。與此同時,旅行社也要密切配合學校,形成自身的課程研發能力、成本控制優勢和安全保障體系,形成核心競爭力。
目前,由於研學旅行市場並沒有統一的准入門檻,中國眾多旅行社和教育機構紛紛快速切入市場。但市場紅火的背後,“假大空”現象仍然存在。趙洪貴認為,從業者需要弄清楚研學旅行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相關部門及有關單位和協會需進行市場引領,做好研學師資人才隊伍建設。
針對目前中國研學市場仍然存在的產品同質化、研習特性不明顯等問題,趙洪貴表示,研學課程不具有複製性,課程的開發要明確主題、符合教育規律,按照不同季節、不同專案、不同文化分類,滿足學習者的需要,避免區域內研學課程過多過濫、無鮮明主題。此外,還需對廣大家長和學校進行正確的宣傳引導,幫助他們明晰研學的目的、方式和成效。
史善峰認為,研學旅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牽頭做好頂層設計,出臺實施細則、指導意見,推出清晰明確、可操作性強的行業執行檔案,實現課程設定有本可依、師資配備有標可查、安全管理有章可循、評價監督客觀有效的制度化體系,使研學旅行活動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