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騰蛇乘

      秦漢秦代已有關於驛傳的法律。漢承秦制,用車傳送稱傳,用馬傳送稱驛,步遞稱郵,3種稱呼常通用,也稱為置。漢代驛傳制度是在交通要道上隔幾十裡置一驛(一般為30裡左右)。驛有傳舍,可供歇宿。驛與驛之間或不設驛的一般道路上,則由主察奸盜的亭兼管文書傳遞。十里一亭,五里一郵。亭也可止宿。文書由驛及亭、郵傳送,有很具體的規定。不按規定失期失程的要依律受罰。驛傳所需人夫車馬由官府置備,但也有徵發民夫和民間車馬的。交通手段除人力外,主要是傳車和驛馬。使用時按官職高低、任務輕重和時間緩迫分為不同的等級。使用驛傳需持政府頒發的一尺五寸長的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驛路也是重要的商道。隨著漢代勢力的向外發展,漢武帝通南夷,沿途置郵亭。張 騫通西域後,酒泉亭障延伸到鹽澤(今新疆羅布泊)。驛傳制度不僅加強了內地與邊疆的聯絡,有利於國防,也對漢族與邊疆各族以及外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積極作用。  唐 自三國分裂迄於隋代,驛傳制度缺乏詳細記載。唐代 ,全國共置驛1643所。其驛夫(水驛稱水夫)徵取民戶承役,凡三馬給丁一人,一般給丁三人。驛馬、車、船由官府提供,驛館多建在州縣城內。諸州有專項稅錢以給驛傳經費,隨近撥給驛田以種植飼料。給驛的範圍,主要為奉差齎送公文使者、入覲蒞任官員及各種特遣使臣。給驛馬數依官品有差,給驛者自一品八匹遞減至七品以下二匹,給傳者自一品十匹至八、九品一匹,有特敕始可限外加馬。唐中後期,由於給驛頻繁,乘驛官員多違制騎乘及索要飲食、饋獻,加以經費不足,以致驛夫困苦、驛馬死損缺額、館舍破敗現象越來越嚴重。  宋 驛道四通八達,郊野都鄙之間,20裡有歇馬亭,60裡有館,水行州縣有水驛,需持驛券。驛券由樞密院發給。傳遞文書則有遞鋪,每18裡或20裡、25裡置一鋪。遞鋪有步遞、馬遞、急腳遞(又稱急遞鋪)和金字牌急腳遞之別,南宋復有斥堠鋪和擺鋪。各種遞鋪傳送文書種類和日行途程不同。入遞的文書又稱遞角。由於遞鋪組織的完善和普遍,驛館相對衰落,其職能遂為遞鋪所取代,或與遞鋪交織不可分。驛遞的服役者,北宋建隆二年(961)下令以廂兵代百姓為遞夫。這是宋代的定製,亦為驛遞制度的一大變革。  遼、金 遼有軍國重事用銀牌(鍍金),長一尺,上刻契丹字,文為宜速及敕走馬牌,由皇帝親授與使者戴在項上馳驛,並手札給驛馬若干匹。又有長牌,亦銀質鍍金,遣使赴諸道取索物色及進奉宋朝物品用之;木牌,用於遣使往女真、韃靼各部取要物色的抽發兵馬。兩驛間的距離,從五六十里至一百餘里不等,其間設有中頓,供使客午餐。初,諸縣人民承擔驛遞、馬牛之役,至遼末,始使民出錢,由官府募役。金太宗天會二年(1124) ,始自上京(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至南京(今北京)每50裡置一驛 ,又令置驛於上京至春州、泰州。後諸路並置。給驛用牌符。乘驛者按官品規定其隨從人數、給馬數和飲食錢數,泰和六年(1206)始置遞鋪轉送文牒,10裡一鋪。  元 元代驛傳又稱站赤,意為司驛者。成吉思汗時即仿效中原的驛傳制度,在境內設立驛站。元代建立後,全國遍設驛站。兩站之間的距離,從五六十里至百數十里不等;如相距路程較長,則於中間置邀站以供使者休息,每站當役站戶和所備馬、牛、舟、車數目,視其交通繁閒程度而多寡不同。乘驛憑證有圓牌、鋪馬聖旨和札子。圓牌也稱圓符,按規定專為軍情急事遣使之用,由朝廷鑄造、掌管。鋪馬聖旨也稱御寶聖旨,用蒙古文字書寫,每道聖旨上都分別標明起馬數目,頒發給諸王貴族以及中央、地方各官府,限定在職責範圍內使用。傳送公文的郵驛,稱急遞鋪(簡稱遞鋪),基本上沿用宋、金之制。中統元年(1260)置燕京(今北京)至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開平至京兆(今西安)急遞鋪,每10裡或15裡、25裡設一鋪。凡中央各部門及地方各官府來往公文均可入遞。公文用木匣封鎖,隨到隨送。  明 明代驛傳機構,在京城設會同館,地方分別設水馬驛、遞運所和急遞鋪。①水馬驛。馬驛60裡或80裡一置。水驛設船,使客通行正路每驛20只、15只、10只,每船設水夫10名。②遞運所。在陸路者設定車輛,在水路者設定船隻。③急遞鋪。每10裡設一鋪,專一傳送公文。公文到鋪,隨即遞送,無分晝夜。乘驛需憑符驗。傳送文書亦須蓋有印信,以防作偽,這種印信為加蓋騎縫半印,以憑板勘對合,故稱勘合。應合給驛的範圍,主要有:齎擎訟旨及奉旨差遣給驛者;飛報軍情重事者;親王進表奉賀及差人奏事者;各藩屬使臣之進貢及回國者;文武官員到任在1500裡以外者;職官病故,其屍體及家屬回鄉者。驛傳伕役,由各地州縣在本地糧戶內僉編應役。嘉靖年間,驛傳伕役計糧折銀,由官府僱役承當。  清 清代驛傳,以京城皇華驛為中心,通達全國。各省所設稱驛,通達西北邊疆軍報所設者稱站,西北兩路所設者稱軍臺,安西、鎮西、哈密所屬特設軍塘以通軍報,設宮塘以通尋常文報,統稱驛站。各站驛馬、驢、牛皆有定額。凡應給驛者,發給郵符為驗,稱勘合、火牌,其往來應供馬匹、廩給及跟役人數、口糧,按品級為等差,皆於勘合上填注。驛遞則驗以火票,定其遲速之限,按所達之路程計其時日。鋪遞亦同。咸豐年間,馮桂芬力陳驛站積弊,建議裁減,效西法設郵政局。咸豐、同治以後,隨著輪船、鐵路、電訊、郵政相繼發展,驛站逐漸變得無足輕重。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始特立郵傳部以掌輪、路、電、郵,在此前後,驛站相繼裁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個實況8妖人的陣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