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宏燈詩話

    談談陽明先生的“不動心”

    這幾天一直在回覆陽明先生的話題。今天來說說陽明先生提的“不動心”。

    我在《談談王陽明的“心即理》中提到,陽明心學的核心和基礎就是心即理,即人之所想便是天理。那人該想啥,陽明先生進一步指出,不該想的別想;所以要格物,讓自己的內心修煉達到“致良知”的境界;然後“知行合一”,將自己所想必須按所想而落地執行。那讀者一定覺得奇怪,為何陽明先生又提出了“不動心”之說呢?

    不動心的說法出自《與王純甫》全書四,陽明先生曾與王純甫書信指出:“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

    其實這裡所指的不動心,不是說將心凍結,因為心還要去格物呢?因此,這裡所指的不動心,用另一句更好理解,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遇大事要淡定,不動驕燥慌亂之心,不使自己的感情破壞情緒、傷害心境的平衡與穩定,要“坐懷不亂”。

    這種意志和精神境界其實普通人是很難實現的,當人生遭受重創、困苦、屈辱之時,人的內心要不受外因所影響,這涉及到一個人的世界觀問題,也是一個人精神修煉的最高境界。用現在通俗的話概之,就是遇事不亂,內心強大。這讓我想起了某位將軍說的經典的一句話”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 2 # 張巖l詩海拾貝

    不動心即心不受物(外界)影響,王陽明認為心即“理”,心外無物,心是一切事物的判斷標準,為了不使判斷標準受“物”的影響,出現偏差,就唯有“不動心”,對於這個道理,王陽明用八個字做了概括: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這八個字,堪稱王陽明的“八字真言”,乃陽明心學的最高精華。

    理解“此心不動”,該從“心無外物”“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遞進中去領悟。所謂“此心不動”之“心”即私慾。去私慾的作用有兩個,一是在於有利於透過現象看本質,沒有私慾的侵擾,事物的內在機理和執行規律就清晰呈現了;第二就是快樂。樂是心之本體,人只有明覺良知,不虧欠良知,用王陽明的話說即是“自不覺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間更有何樂可代”!

  • 3 # 愛讀名著的小星老師

    首先,“不動心”在陽明心學中不是重要的概念

    “不動心”在《王陽明全集》(包含卷一《傳習錄》)中只在三次對話中出現過。

    其中有兩次來自《傳習錄》,而且是在解釋孟子和告子對於“不動心”的區別。

    第三次,來自於陽明大弟子錢德洪寫的《徵宸濠反間遺事》,文中引用陽明先生談到不動心的話。

    由此可以看出,陽明先生自己並沒有專門提到“不動心”的概念,他不過是闡釋孟子的“不動心”而已。

    其次,陽明先生對於孟子“不動心”的闡釋

    在《孟子 公孫丑上》中,學生公孫丑問孟子說:

    “老師你做了齊國的丞相卿相,可以施行學問了,你動心嗎?”

    孟子說:“否,我四十不動心。”

    公孫丑說:“老師你太厲害了。”

    孟子說:“這不難,告子比我還先不動心。”

    孟子的意思是說:連告子不懂道的人,都能先我不動心,可見不動心不難。

    這就是著名的“不動心”之辯。

    陽明先生是怎麼看的呢?

    陽明先生認為,告子的“不動心”明顯不如孟子,請看先生原文:

    先生曰:“告子是硬把捉著此心,要他不動;孟子卻是集義到自然不動。”《傳習錄》

    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電視上出現稍微暴露的鏡頭,一個爸爸立即捂住兒子眼睛。這就是告子的做法,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捂住再說,也即是先硬捉住心讓它不動。

    但是另外一個爸爸的做法不一樣。他讓兒子看,同時給他講男人女人的生理知識。

    他讓兒子明白,這些事很正常,不醜惡,所以見了不需要愧疚;也沒有那麼神秘,因此不需要偷偷摸摸去窺探。

    這位爸爸的做法就是孟子的“集義到自然不動”。

    他用科學知識驅散孩子對於兩性的愧疚罪惡感以及好奇心和神秘感,養成一顆光明的心,自然做到不動。

    最後,“不動心”不重要,重要的是養成方法

    據德洪寫的《徵宸濠反間遺事》記載,平定寧王后,錢德洪問陽明先生:

    “用兵打仗,有什麼方法?”

    陽明先生回答:“用兵哪有什麼方法,但學問純篤,養得此心不動,就是方法。”

    有學生很感興趣,問:如何養得此心不動呢?

    陽明先生說:“這種事想想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平時做功夫。”

    陽明先生的意思,“不動心”好比你的目的地北京,你想一想是到不了的,必須出門乘公交,到火車站過安檢,候車,換火車,經過好幾個小時,再下火車,再轉公交,一步步走才能到達。

    原文是:“若人真肯在良知上用功,時時精明,不蔽於欲,自能臨事不動。”

    一個人如果真的想養成“不動心”的境界,就是要在平時一點一滴的生活、工作、愛情、婚姻中磨練,克去私慾和惡意。

    一旦做到這一點,臨到有緊急情況,自然能夠“不動心”。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校園案件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