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營養百事通
-
2 # 健康中國
進入夏季,氣溫逐漸升高,冰箱成為防暑降溫之必備神器,從冰箱取出的冷飲、水果、冰激凌,來一個,透心涼,實在是痛快。
但是,有時候這種痛快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冰箱病”。
何謂“冰箱病”?“冰箱病”是指人以不適當的方式食用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後出現的腹痛、腹瀉、嘔吐等腸胃道不良反應。
為什麼會有“冰箱病”?一方面,冰箱取出的食品溫度與人體溫度相差較大,若快速進食,可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導致生理功能失調,誘發頭痛、上腹陣發性絞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另一方面,很多人習慣地認為冰箱就是“保險箱”,食物儲存其中是安全的,無論是生、熟食品,只要放入冰箱的食物就不會腐敗變質。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其實,冰箱記憶體活著種類豐富的微生物,一些嗜冷菌在低溫、低氧環境中都能生長,冰箱中存放到食品成為其重要汙染源,如果沒有正確食用食物就可能會導致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嗜冷菌的“傑出”代表就是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非常喜歡冷,冰箱冷藏室(4℃)存放5 天后,細菌載量可由10cfu/ml 增至107cfu/ml(請注意:我的數量級是千萬!),即便在冷凍的食品中(-18℃)也能保持其致病性長達數月之久。它汙染食品後,在冰箱中也能繼續生成繁殖,如果食用之前沒有加熱或者清洗乾淨,容易引起疾病,主要表現為腹瀉、腸炎等。重者可引起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的併發症。
如何預防“冰箱病”?放置一段時間
從冰箱取出的食物,如冷飲、冷食等,宜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再食用。對於能加熱的食物,如熟食等,應徹底煮熟後再食用。
免疫力低下人群少食
兒童、孕婦、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脾胃虛弱、消化能力較差的人尤其要注意,最好少吃或不吃冷飲、冷食。
定期清理冰箱
冰箱應定期清理、除菌,夏季建議每週一次。正確的流程是斷電、清空、用小蘇打或者洗潔精徹底清洗冰箱內部並風乾。注意:不留死角,冰箱門上的橡膠密封圈和縫隙也要記得清洗!
食品分割槽擺放
冰箱內的食品擺放應分割槽分類,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汙染。可用塑膠袋、保鮮膜或保鮮盒封裝。
食物不宜擺滿
冰箱內食物不要放得太滿,要留一些空隙,以保證食物內部達到理想溫度。
食用前檢查食品質量
冰箱不是保險箱!冰箱食品存放的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應檢查食品質量,儘量食用新鮮食物。
回覆列表
冰箱病”指的就是人吃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引起腹瀉或是腸胃疾病的不良反應。天氣越來越熱,當我們大汗淋漓的時候難免想要吃涼爽的東西解暑,吃冰箱冷凍的冷飲就很容易出現冰箱病。
想避免“冰箱病”就要了解冰箱病的原因
首先,溫差大導致頭痛、胃炎等反應人體溫度在37℃左右,而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食品溫度一般在零度或零度以下,溫度相差至少在30℃以上。
食物取出就進食會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頭部血管痙攣,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表現出頭暈、頭痛、噁心等症狀。
除了頭部不適之外,冰冷的食物進入到胃腸後,胃腸受強烈的低溫刺激,血管會收縮變細,胃腸道消化液也會停止分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表現出腹部陣發性絞痛或嘔吐等症狀。
有效避免的方法是不要貪圖冰箱拿出食物的涼爽,最好將其放置在常溫下一段時間(5分鐘以上),讓其溫度與室溫相差不大時,再食用。或者直接選擇常溫下水果、加上冷藏的酸奶解暑效果也不錯呀。
如果是可以加熱的食物,等其加熱之後再食用。
其次嗜冷性致病菌感染冰箱內的溫度一般在-18℃~10℃,雖然可以抑制多數致病菌活動,有些耐寒的細菌經過冷凍後,仍然存活。
這部分致病菌附著在食品上存活下來,一旦溫度適宜,就會繁殖吃了這樣的食物就很容易生病。建議冰箱取出的食物一定要煮熟之後再吃,這樣可以起到消毒滅菌的效果。
冰箱冷藏室裡食物擺放有講究冷藏室裡食物需要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汙染。
如果是即食性的食品,則使用食品袋或容器密閉好,防止食品串味。
食物之間應留有一定的間隙,可以實現空氣對流。
在食物的存放時間上,肉類產品冷藏一般不超過2天,
瓜果蔬菜類不宜超過5天。為了方便記憶,可以在冰箱旁邊掛個本子,記錄一下存放時間,避免食物放過久導致變質。
不是所有食物都適宜放入冰箱能夠在常溫下放置的食品就不需要儲存在冰箱內,如南瓜、蘿蔔、地瓜、土豆、香蕉等。此外,部分食物不耐低溫,容易被凍傷,如黃瓜、青椒等蔬菜以及香蕉、芒果、荔枝等熱帶水果。
註冊營養技師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健康管理師
遼寧營養師事務所食育部長
衡膳學院首席講師
80後寶媽,愛運動會飲食搭配,擅長兒童飲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