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中國陶瓷發展的軌跡,到元代發生了歷史性轉變,這一時期出現了一種全新的釉下彩瓷器,稱為青花瓷。青花是指在傳統瓷器胎釉之間用一種含有鈷元素的礦物原料進行繪畫,經過高溫焙燒後呈現出的美麗藍色花紋。在這種藍色紋樣的裝飾下,傳統青白釉瓷器更加熠熠生輝。從此青花瓷品種以一種空前的傳播速度,迅速佔據了全國的主要瓷器市場,並且很快延伸至其他國家,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且經久不衰。

    煅燒後的鈷礦料

    而對於鈷礦料來說,其不但是青花瓷器唯一的致色原料,同時在其他顏色釉瓷的胎、釉及釉上彩瓷繪畫中都有相對廣泛的應用,可以說鈷礦料的發掘和使用對景德鎮瓷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明清時期,各地受不同環境不同風俗的影響,對鈷礦料並沒有統一的稱謂,景德鎮在元、明時期使用的是樂平料,由於它來自土裡所以叫“土料”;浙江的江山地區用鈷礦做釉所以稱為“釉子”,清代則改叫浙料;湖南地區按其顏色稱為“鐵加紫”;雲南宣威地區產的鈷料稱為“珠明料”,至今,“珠明料”仍是高檔鈷料的代名詞。

    隨著青花瓷器的風靡,需求和產量大增,景德鎮由此誕生了一個新的行業——料行。當地有句順口溜形容料行,叫“山上的石頭好掙錢,來來去去要半年”。說的是每年梅雨季節一過,料行的工人便從景德鎮出發,遊走在周圍的山區,尋找“雞窩料”,發現目標後常常叫放牛的牧童前來邊放牛邊採礦,然後將收集到的鈷礦料帶回景德鎮加工。

    瓜子片

    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對採來的原料進行篩磨,一般將其直接倒在水溪旁的石板上,用一塊直徑約20釐米、類似玉壁一樣的渣餅(燒瓷後廢棄的墊餅)反覆磋磨,邊磨邊用水沖洗,直到原料露出鈷礦料獨有的青紫色,篩磨工序才算完成。經過篩磨的鈷料形狀和顏色如同西瓜籽,所以又稱“瓜子片”。在磋磨過程中為了防止劃傷,手指都要帶上鐵製的護具,其形狀大致如古代女子用來養指甲時所佩戴的指甲套。

    燒藍指甲套

    第二道工序是將磨好的瓜子片裝在可二匣缽內,用黃草紙蓋嚴,再用黃泥封住,進行煅燒。先在地上挖好壠溝,將足夠量的木炭放入壠溝內,再把幾十個封好的可二匣缽放在木炭上,用泥土蓋嚴,點燃木炭,煅燒24個小時。這一工序主要是透過燃燒的方法來判斷原料中鈷元素的含量。熄火降溫後開啟封土,按顏色對鈷礦料進行分級,藍綠色的含鈷量高,黑褐色的含鈷量低含鐵量高。康熙時期最好的珠明料鈷含量約為5%,一般在3%左右。

    第三道工序是將分好級的“瓜子片”倒在容器內加水研磨,直至成膏狀,再把不同等級的鈷料繪在瓷胎上入窯燒製,觀其髮色,這一工序叫試火照。按燒成後的髮色最終完成對鈷料的定級,便可分級出售原料了。

    清 火照

    生產青花瓷的作坊購入鈷料後,也要請其僱的畫師再試火照,其目的有二:一是即便按等級購買的鈷料,因每批鈷料含鈷、鐵等元素或多或少會有不同,適合繪畫的內容也不盡相同,需要試出對應的顏色;二是每個畫師繪畫手法不盡相同,對料性的掌握也有所不同,他們需要透過試火照,觀察鈷料反映出的狀態,來決定繪畫的方法、力度等。透過對火照的分析及之後的繪畫,還能看出畫師的基本功。

    近代 青花大師王步的火照

    鈷料髮色的特點是在釉下使用時,高溫燒製成瓷後才會發出我們看到的藍色,如白地青花、豆青地青花、灑藍瓷器等。但鈷料如不施釉,無論是在700〜800℃的低溫,還是在1200℃的高溫下,都不會發藍色,只會呈現出鈷料原本沉穩的黑褐色。古代工匠根據鈷料的這種特點,結合葫蘆窯、鎮窯不同窯位不同窯溫的特性,研發出了五彩、素三彩刻花、粉彩、墨彩等釉上彩瓷品種;另外一些高溫顏色釉瓷器,如霽藍、粉青、天青、茶葉末等露胎處表現出的鐵骨泥特點,施彩所用的都是鈷料。

    50年代 王步畫的玉米

    清代景德鎮鎮窯燒製了大量的白釉瓷,一部分以白釉品種進行銷售,更多的則是用鈷料在白釉上進行繪畫。在釉上繪畫一般用等級較差的鈷料,這種料被稱為“生料”,使用時需加入樟腦油進行調和。繪畫時先在釉上繪所需圖案的線條,用此法繪出的線條為黑色,就是“生料”的顏色,然後再根據需要填入各種顏色,經過低溫燒製,五彩、粉彩瓷器就算完成了;而所謂墨彩瓷器,則完全是用生料繪畫後燒成。

    同治年款 黃釉盤

    再有如清官窯所燒製的黃地素三彩刻龍紋盤這類低溫釉瓷器,均先在胎坯上用生料畫好線條、寫好款識,再刻龍紋,不施釉,一切完成後裝匣入窯燒製,所在窯位多為不可控的位置,如獻位。等成瓷後,再在這些帶有褐色線條及款識的反瓷上施含鉛、鐵、銅、錳的釉子,二次入窯低溫燒製而成。這是工匠們靈活運用窯位、鈷料進行的創新之舉。

    茶葉末釉瓷圈足鐵骨泥

    由於景德鎮產的瓷土礦含鐵量低,燒製後胎泥呈白色,當燒製茶葉末釉、粉青釉等顏色釉瓷器時,圈足的露胎處呈白色,顯得反差過大,有頭重腳輕之嫌,觀感度變差。所以在燒製這類瓷器品種前,要先用毛筆蘸上生料,塗抹在圈足處,成瓷後露胎圈足處為黑色,俗稱“鐵骨泥”。這類品種常被人們誤認為是胎泥含鐵量高所至,稱其為“香灰胎”,實則未知其本源,將兩種表現混淆了。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產的“可變壓縮比發動機”和馬自達的“創馳藍天”技術有什麼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