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許寶萍
-
2 # 白sir讀書
《紅樓夢》裡的戴權,當然不是太監。
戴權的身份是“掌宮內相”,它並非是太監身份,我們不妨先看看“內相”指什麼。
《紅樓夢》小說中,寧國府的孫媳婦秦可卿亡故,算是一件大事,不但百官來祭拜,連宮裡也被驚動,來了一位重量極人物——掌宮內相戴權。
賈珍想到兒子賈蓉不過是黌門監,在靈幡經榜上寫時的確不好看,那可是門臉兒,因此他心下不自在。可巧這日有大明宮掌宮內相戴權,先備了祭禮遣人來,他次後坐了大轎,打傘鳴鑼,親來上祭。
這位戴權不僅來頭大,而且他能做到,用一千二百兩銀子就為賈蓉捐了個五品“龍禁尉”。既然他是“掌宮內相”,還有任免御前侍衛的大權,人們就很自然地將戴權認定為宮中的總管太監。
戴權身份為“大明宮掌宮內監”,太監在一般人心目中口碑不太好,可是,“掌宮內相”就一定是太監官名嗎?也不盡然,我們且來考證一番。
“內相”一詞最初源於唐朝,盛行於唐宋兩朝。它是指唐、宋時期翰林學士別稱。也就是說“內相”與“太監”一點關係沒有,雖然“內相”能夠值宿內廷,但仍是朝廷範圍內,和其它大臣一樣。或許因為太監更有機會掌宮,所以人們才把“掌宮內相”設定為太監身份。但太監的職責與“內相”工作沒有任何關聯。
再說了,《紅樓夢裡》從未稱太監為“內相”過。至少在前八十回中,從沒有把太監稱作為“內相”過。
《紅樓夢》第八十三回裡,有把“內相”作為太監之處,如“門上人進來回說:‘有兩個內相在外,要見二位老爺呢。’門上的人領了老公進來。”
這種說法,明顯不符合前八十回的描述方式。比如:
第十六回裡:太監通報元妃入選之事,後來還出現“夏太監出來道喜”。
第二十二回裡,有太監傳元春燈謎,賈府與太監有了頻繁的交流。其中有:只見一個小太監,拿了一盞四角平頭白紗燈...小太監又下諭道。
第七十回裡,探春過生日,大姐元春從宮裡送出禮物,是這樣描述的:次日乃是探春的壽日,元春早打了兩個小太監送了幾件頑器。
第七十二回中,提到過兩個敲詐錢財的兩個太監,稱呼均是太監。如,賈璉道:“昨兒周太監來,張口一千兩。”
再說了,太監能否“掌宮”是打問號的。
從《紅樓夢》中戴權的說話口氣上看,他來頭不小,確有“掌宮”權力。
賈珍忙接著,讓至逗蜂軒獻茶。賈珍心中打算定了主意,因而趁便就說要與賈蓉捐個前程的話。戴權會意,因笑道:“想是為喪禮上風光些。”賈珍忙笑道:“老內相所見不差。”戴權道:“事倒湊巧,正有個美缺,如今三百員龍禁尉短了兩員,昨兒襄陽侯的兄弟老三來求我,現拿了一千五百兩銀子,送到我家裡。你知道,咱們都是老相與,不拘怎麼樣,看著他爺爺的分上,胡亂應了。還剩了一個缺,誰知永興節度使馮胖子來求,要與他孩子捐,我就沒工夫應他。
看看嘛,御前“龍禁尉”要職,他說補一個吃空晌的就能補,簡直權利太大了,而且連節度使在他眼裡,不過是“馮胖子”。
在清朝,一個太監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權力的,清朝一統中原後,雖說繼承明代的太監製度,接收過一批舊太監,但從順治到康、雍、乾時期,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訓,對宦官的約束很嚴格,嚴禁宦官干預朝政。連吃酒賭博、當差懶惰、口出怨言、混亂行走、言語高聲等行為,也都是禁止的。
順治皇帝曾命令工部在交泰殿設立鐵牌“朕今裁定內官衙門及員數、執掌,法制甚明。以後但有犯法干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交結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否者,即行凌遲處死。”
如果戴權真是太監的話,他的行為則嚴重違反限令,他結交外官,私自外出,還敢乘“大驕”,“打傘鳴鑼”,幾乎是公開買官賣官和干涉朝政。試想,他膽子再大,也不敢這麼明目張膽吧?
所以說,戴權的身份並非太監,至於他到底是誰,您不妨見仁見智。
曾有一種說法,是揭密戴權身份,話說那官職大得能讓人跌掉下巴!因我個人尚不認可,就不再說出來了。
回覆列表
戴權是大明宮掌宮太監。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龍禁衛》,戴權露過一次面,“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宮掌宮內相戴權,先備了祭禮遣人來,次後坐了大轎,打傘鳴鑼,親來上祭,賈珍忙接著,讓至逗蜂軒獻茶”。
這“掌宮內相”就是掌宮太監,他一出場就是打傘鳴鑼坐大轎,權勢之盛可見一斑,賈珍趁機求情為賈蓉捐個五品龍禁衛的官,“既是咱們的孩子要捐,快寫個履歷來”,短短的幾句話中,字字見血,自然得體,極為值得玩味。既表明了自己“大權在握”,又不動聲色的將龍禁衛的“價格”報給賈珍,達成交易賺了錢,還讓賈珍覺得欠了一個人情,看來戴權深諳官場上的人情世故,當然,這買賣官職的勾當,肯定不是就這麼一次兩次了。
書中說戴權是“大明宮掌宮內相”,這大明宮是虛擬的,因為歷史上只有唐朝才有大明宮,這裡借“大明宮”喻指皇宮,戴權是“內相”,可以命令“戶部堂官老趙”,說明權力之大。戴權讓賈珍把1200兩銀子直接送到他家,一個太監賣官鬻爵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可見當時的官場,那是腐敗到了何種境地!
曹雪芹為了躲避文字獄,所以用“大明宮”喻指紫禁城,又寫了“永興節度使”這一個明清都沒有的官職,如此顛三倒四,春秋筆法,只是不想暴露出《紅樓夢》的具體背景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