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典
-
2 # 水寒雅芙
竊以為,一幅畫非簡單的風景。一幅好作品,是畫家的思想與大自然踫撞後產生的靈感,一般人看畫家的技法,而有思想的人是看畫家透過畫筆向觀賞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膚淺庸俗之流,徒知悅目為美,工細為上,則又奉官學派為典型:坐井觀天,莫此為甚。清代書畫家鄭燮有一幅墨竹圖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當屬墨竹中上乘之作,他敢為人之先,打破古來竹家所忌,畫竹為桃、柳葉,取法自然而又透過構思取捨取其神韻濃淡相宜,雅趣橫生妙在不似之間。
姜子龍這幅寫意之竹與鄭燮的墨竹圖相比,冗繁少清瘦,凌亂少彈性,真似悽苦人生,令人悽悽然。題圖之字為悽風苦雨,只有風起凌亂之勢,無狂雨之態,書畫要相盎成趣才得書畫之韻。
真正的好作品,當讓人留連忘返,在觸眸的那一剎,畫家的畫要激起觀賞者思想的火花,帶來心靈的感動。真正的藝術品臻品可以穿透人的心靈,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去詮釋。每一個人的思維模式不一樣,對藝術的主張各有千秋。好作品只有讓時間導師去大浪淘沙,只要是金子永遠都會綻放光芒,無須你我綴言。
-
3 # 一木可03
竹之坤道易經解釋姜子龍中國畫墨竹作品
《易·坤》:“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坤道,謂大地的屬性,出自《易·坤》。
中國藝術家姜子龍老師筆下的墨竹,展現的是中國文化裡代表符號之一,竹子。這個在全球分佈廣泛的物種,在華人心中有著獨特的含義,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花中君子,雖曰卓爾,卻不似松,風能折松,卻不能折竹,原因在於,順乎天道,懷柔風雪。我們的竹子,雪竹墨竹毛竹君子竹,在姜子龍老師揮毫潑墨的酣暢淋漓之中,如同萬化的坤道,講述人的生命如何融入竹文化。那漫天遍野的竹子,如同沒有火焰的烈火,而且是厚德載物的君子,以深厚的道德承擔起負載人類文明繁榮的重任。君子之道生長,小人之道憂愁。竹子以深埋地下的隱忍,消散憂愁,而以雨後春筍的速度,征服一切阻隔。
【坤】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孔穎達 疏:“言坤道柔順,承奉於天以量時而行。” 宋朝的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雜說》:“西北,乾道也;東南,坤道也。東南奈何?曰:其土薄而水淺,其生物滋。”竹子柔中有剛,漢代時人們已用竹纜繩打出了深厚度達1600米的鹽井,在鋼鐵柔軟如柳的情況下,竹子的身軀依然剛強。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竹子橫著生長,發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如同奔騰的馬隊,需要強大的母親。竹子用了4年時間僅僅長了3CM,從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的生長,僅僅用了六週時間就長到了15米。其實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它的瀰漫沒有方向,它在地下的橫衝直撞,不過為自己的將來造就的德之載體。西南會有同伴,竹子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佈最集中;東北會遇到強大的松柏。安貞吉,是最好祝福,和無邊無際的坤道相應。
竹子是坤道在中國文化裡非常靈秀的體現,行走在坤道的君子怎樣詮釋自己的生命,姜子龍老師筆下又是怎樣演繹坤道的君子人生?
初六:履霜,堅冰至。
堅冰已至,傲雪凌霜的竹林,那就是最好的我,貼地爬行的君子擁有最美的背影,隱忍並不等於認輸,它只是在等待下一次機會,不畏嚴寒,等待春天。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竹子正直,四方生長,廣大擴張,沒有那麼多的枝椏,努力向上,無所羈絆。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竹子沒有絢麗的外表,只能保持自我的青色,不改枝換葉,四季的炫麗,沒有它的功勞,它只屬於挺拔青翠。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沒有彰顯沒有殘破,竹子不在春風裡招搖,不在夏雨裡零落,竹子是安靜的,享受自己的時光。
六五:黃裳元吉。
竹子倍受華人喜愛,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我們喜愛竹子,就像我們的鏡子,彷彿那個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的竹子,就像鏡子裡的自我。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當搖曳的竹子,如刀槍劍戟般,和狂風暴雨肉搏的時候,和當年的戰士一般,用自己的身軀迎接風暴的洗禮,我們為它流淚為它哭,竹子的綻放,是宿命,是抗爭,它選擇自我毀滅,把重任給以下一代,繼續傲雪凌霜。救世主只有自己,對於一隻勇敢的鯉魚,只有把自己的尾巴點燃了,照亮自我,渡劫化龍。
用六:利永貞。 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老六,大終,宿命。
這是宿命,君子的坤道宿命!
姜子龍老師,三十載以來,以墨與紙為載體演繹竹文化,形成自己邏輯體系,踐行君子之道的我們,深深感動。
回覆列表
中國藝術家姜子龍,山東棗莊人,畫竹三十載。1982年12月入伍,多年筆耕不輟,對竹子經過靜觀默察,長期實踐,得到了畫竹的真諦,傳竹子的神而遺其冗繁的外貌。
其筆下的墨竹,形神各異、風韻皆俱。或舒朗骨遒,或瘦勁挺拔,或纖柔飄逸,有的附著旗袍更添俊秀,有的風聲雨聲透紙而來。畫中,盡顯竹子的生動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