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鐘鼎文拓片
-
2 # 獨自徘徊54
首先是身份地位,體制內出來的當然高人一等。其次有才,文韜武略都有點料。至於說反覆無常,請問如果是一根筋能搞得了政治?
-
3 # 星火辰
自唐朝開始官修史書以來,但凡亂世中與成功者爭奪天下的那些群雄,大多沒有好的評價。項羽之所以深入人心,那是因為《史記》是司馬遷的一家之言,而不是漢朝的法定史書。在編《舊唐書》、《新唐書》時,關於李密的資料都是從唐朝的官方記錄來的,可以想象與唐朝開國皇帝作對的李密會被描寫成什麼樣的人。
一、李密家族在北周時期實際高於李淵家族,進入隋朝後不受重用
李密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弼的後代,大家知道李淵的祖父李虎同樣是八柱國之一,好像這兩家在當時的地位是相同的。其實不然。李弼家族在西魏和北周的地位遠遠高於李虎家族,這是因為李弼是北周實際開創者宇文泰的親信,而李虎顯然跟宇文泰所取代的北魏(西魏)皇家走得更近。直到隋朝建立後,因為李淵是隋文帝皇后獨孤伽羅的侄子,這種地位才有所改變。
不知道為什麼,李密出身如此之高,卻在隋朝得不到重用,因此隱居讀書,被隋朝大將楊素湊巧給發現了,很看重他(按照李密傳記中的說法,因為李密在隋煬帝跟前當差時視瞻非常,因此隋煬帝讓人把他趕了出去,不再用他。呵呵,這有點類似於司馬懿鷹視狼顧的情景)。因此吧,他才和越國公楊素家族走得近,後來楊玄感造反,他成為了楊玄感的謀主(大軍師)。楊玄感不聽他的建議,遭遇失敗被殺,李密潛藏逃走。
二、李密的興起,憑藉個人才能更多,家族力量並沒有給他太大支援
李密為什麼不被隋帝重用,乃至於流落民間,後來還與楊玄感一起成了反賊,這其實是個很大的問題?此處不提。總之,李密在一段時間內成了隋朝的重大逃犯。直到天下大亂,李密投奔了翟讓,為他出謀劃策。瓦崗軍這才攻陷了洛口倉,擁有了天下最多的糧食,因此能夠積聚饑民而迅速壯大,成為天下最強大的一隻力量。沒有李密的見識與籌劃,翟讓不過就是個毫無目標的草賊而已。李密也並非依靠其家族勢力而崛起,而是憑藉著自己的才能,在瓦崗軍中異軍突起,乃至於翟讓要讓位給他。翟讓的家族不肯,屢屢與李密作對,造成瓦崗軍內部的分裂,李密殺了翟讓,更讓瓦崗軍內部動盪。
三、李密成為爭奪天下最強大的力量,卻最終失敗了,原因何在?
雖然殺翟讓使得瓦崗軍動盪了一陣,但李密很快將內部安定下來,在他的努力下,瓦崗軍成為了最強大的力量。但他到底還是失敗了,這是為什麼?其一,這當然有李密自己的決策問題,他將所有的經歷都放在了與洛陽附近的王世充以及與北上的宇文化及的爭奪中,沒有及時派軍佔據最為關鍵的關中,造成自己四面受敵;其二,他對李淵送來討好他的書信麻痺大意了,因此讓唐軍得以先佔領關中,這是唐書中的說法;其三,其實最重要的是,李密被他手下強大的勢力給“綁架”了,什麼意思?李密雖然是瓦崗的最高領導,但他的決策卻得不到執行。他想入關,但手下的人都不想,因為這些人做賊做慣了,沒有紀律性。只想守著洛口倉能吃飽飯,過得安逸。瓦崗的強大是因為有糧,瓦崗的滅亡恰恰是因為糧太多,讓這群人都沒有鬥志了。李密是很清楚的,他不至於被李淵一封信迷惑,他是想要入關的,可是前面有王世充在那兒梗著,關鍵是瓦崗的人都不願去。這才是關鍵。
四、李密投降唐朝,又再叛逃,是不是反覆無常?
李密後來戰敗,被迫跑到關中投降了李淵。關於他後來的叛逃其實大有疑問。此處不深說。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李淵雖然招降納叛,但是凡是投降他的,曾經與他爭奪過天下的群雄,幾乎都沒有好下場。李密的叛逃,難道看不出一點緣由嗎?恐怕和他反覆無常沒太大關係。
經過這些分析,這個問題就可以回答了:
李密身為八柱國的後代,出身很高,但在隋朝卻得不到重用,因此屢屢充當隋朝的叛臣。這個人起家其實更多依靠的是個人能力和出眾的智謀,而不是像李淵那樣,有強大的家族勢力以及隋朝原本交給他管轄的強大勢力為支撐,這一點,他比李淵要不容易得多。李密殺翟讓肯定很不應該,但翟讓及其家族的想法和意識顯然已經阻礙了瓦崗軍的發展,瓦崗軍在李密手下反倒更加強大起來。但瓦崗軍內部派系縱橫、小農意識很強、紀律也差,李密無力去整頓,導致他只能遷就,致使自己的戰略意圖無法實現,最終導致瓦崗走向失敗。說起來是瓦崗拖累了李密,而非李密的決策拖累了瓦崗。李密降唐又叛逃,其中隱情,唐書記載並不清晰,考慮到投降唐朝群雄們的下場,很難說其中就全是李密的錯。
李密顯然是一個胸有大志,而且能力很突出的人,他的最大失敗在於不能整頓瓦崗渙散的勢力和較差的軍紀,而不是他反覆無常。他其實在瓦崗軍中還是很有人緣的,得到了很多大將的尊敬(譬如說徐茂公),這一點光看電視肯定是看不出來的。因此,他手下有那麼多英雄就很正常了。
回覆列表
李密出身好、背景強,當時屬於門閥重點培養接班人。花了十多年時間養望,建立了龐大的關係網,手下有錢、有人。
但隋未時運不濟,不當心成了反賊!預備宰輔之人也成了反賊……你可以想見這在好漢(實際不過反賊)中造成的反響。加上李密的教育帶來的見識,自然有很多人捧臭腳了。
可惜其學的不是帝王之學,本人自身也陰沉而不堅,沒有鍛造美好人間的願景,只是一味權術,其敗也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