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離子

    中國歷史上出過很多壞太監,這些人要麼禍國殃民,要麼貪贓枉法,總之,太監幾乎成了變態、壞人的代名詞,但今天我們說的這個太監,確實一個憂國憂民的好人,他就是清末的太監寇連材。

    寇連材,為人耿直,少年時結過婚,有3個孩子,但家庭屢遭禍事,以至於生活難以維繫,最後去北京討活路,經太監介紹,被閹後入宮做了太監,最後討了一個為慈禧梳頭的差事兒,為人謹慎細微,精明能幹,頗得慈禧老佛爺的喜歡。

    伺候老佛爺,那可是很有可能成為太監中的霸主的機會,比如安得海,比如李蓮英。

    只要你肯對慈禧老佛爺阿諛奉承,投其所好,便是一份潑天的富貴。

    但寇連材沒有這麼做,他之所以被稱為“義宦”,是因為他和李蓮英之流有著本質的區別:他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當時的光緒皇帝,其實是慈禧太后的傀儡,慈禧為了掌握光緒皇帝的言行舉止,便派心腹去光緒皇帝那裡當差,於是寇連材被派到了光緒身邊。

    寇連材把侍奉的兩個人做了對比,發現慈禧太后貪圖享樂,追求權力卻無視國家百姓的安危;反觀光緒皇帝,則整日希望變法圖強,救民於水火。所以寇連材不但不把光緒皇帝的言行舉止彙報給老佛爺,反而把慈禧太后的行動告訴光緒皇帝。

    感覺寇連材不是當臥底的材料,慈禧又把他調回了自己身邊。此時,震驚中外的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失利,《馬關條約》的簽署,慈禧太后卻出奇的淡定,彷彿這場戰爭、戰爭後的割地賠款和她沒有什麼關係似的。

    寇連材失望透頂,強烈的愛國心讓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死諫。

    公元1896年二月初十清晨,寇連材跪在慈禧面前,痛哭流涕,慈禧太后被吵醒,罵道:“哭的哪門子喪?”

    寇連材答道:“國家已如此危險,老佛爺即使不替祖宗打算,也該為自己想想,怎麼還忍心玩耍,不怕發生變亂呢?”

    慈禧太后大怒,叫人將寇連材趕出門去。

    寇連材見自己這次勸諫不成,請了5天假,回到家與親人一一道別,然後給家人留下了錢財,回了宮,把自己早已準備好的奏摺上交給了慈禧太后,奏摺共有數十條內容,包括歸政光緒,不要挪用海軍軍費修圓明園,贖回臺灣等等。

    這份奏摺字字切中時弊,卻也斷送了寇連材的性命,慈禧太后看了之後,暴跳如雷,下令將寇連材抓來審問,因為她覺得,這個奏摺不可能是一個太監寫的,肯定是受人指使,但寇連材卻說,自己寫的奏摺,與任何人無關,並當場將奏摺內容背了下來。

    慈禧太后怒不可遏,以“內監言事者斬”,下令將寇連材送交刑部,立即正法。

    1896年二月17日,寇連材被押送至菜市口刑場處決,慷慨赴死,遺言:如此足千古了!

    所以,位卑言輕的寇連材,卻敢於用自己的生命去試圖喚醒昏聵的慈禧太后,雖然有人說他的行為莽撞了些,但他不畏強權,愛國憂民的氣節,當得起”義宦“二字。

  • 2 # 圖文繪歷史

    太監,一個為人不齒的群體,但不乏可歌可泣的人物,比如唐朝樞密使太監張居翰心地善良,冒死改詔書救下千條人命,留下一字耀千古事跡;明朝為人正派、樂善好施的司禮太監田義,其佳話載於史冊,至今仍有他的祠堂受後人祭拜;清朝也有一位,叫寇連材,因其憂國憂民,死諫慈禧,其報國之心遭來殺身之禍,讓世人佩服與感動,由於只是個小人物,清正史未記載,但民間記載頗多,稱其為“烈宦”。

    圖為現存西安碑林的唐朝張居翰墓誌,其內容與《資治通鑑》記載事蹟相同。

    寇連材(1868-1896年)北京人,15歲成家並生2兒子1女兒,還讀了些書能認得字,23歲時老家鬧災,又受鄉紳壓榨,一大家子沒了活路,於是半路閹割進宮當了太監,那年24歲,所以他不是從小就入宮的,而是在社會上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有見識有情感,不同於其他太監的這樣一人。而在慈禧身邊伺候的太監有幾人是絕對得寵的,分別是御膳太監、點菸太監和梳頭太監,而寇連材因為從宮外來的,見多識廣,又機靈,不久就成了慈禧的梳頭太監之一。

    圖為儲存最好,規格最高太監墓,明代田義墓。田義,萬曆時期司禮太監,賞蟒衣玉帶,死後萬曆停朝三日,親賜高規格墓地,築殿修祠。

    慈禧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叫梳頭太監,輪到寇連材時,必會邊梳頭邊講一些宮外新鮮事,逗慈禧眉開眼笑。時間到了1895年,由於甲午戰敗,知識分子公車上書,國內鬧的沸沸揚揚,而老佛爺仍沉浸在歡樂中不知國家危亡,寇連材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強烈的愛國心激起了寇連材,決心向慈禧進諫,他在替慈禧梳頭時哭訴道,國家危難,希望老佛爺振興朝綱,一旁宮女太監嚇壞了忙把他拉出去了。

    寇連材死後葬於老家昌平縣南七家莊,民國時還有人祭奠,現已消失,圖為南七家莊清代建築關帝廟,已被亂搭亂建圍繞。

    口諫不成的寇連材決心書諫,他寫下了與親人的決別書,把財物散給身邊小太監,然後寫下諫書共10條,大概內容是還政光緒、改革變法、興武練兵、與日備戰、勿修圓明園等,慈禧看後大怒,以私通宮外、干預朝政為由將其問斬,1896年2月17日寇連材在菜市口處決。此事激起了民間憤慨,維新人士梁啟超親自撰寫《烈宦寇連材》一書,是最早的“烈宦”出處,後來編寫的《清朝野史大觀》、《戊戌政變記》、《甲午戰爭有關摺奏史料》均記載了烈宦寇連材事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猴山鶴淚空什麼意思?出自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