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合錄思之聲

    嚴格來講諸葛亮應該算作是評書,影視作品中的名相。其實,這個人物被文藝作品給神話了。細心的小夥伴們倘若喜歡歷史,細心研究這些所謂歷史名人,你會發現,古人也挺會炒作的。我才疏學淺,據我所知,諸葛亮除了一個《出師表》好像沒有什麼文字流傳下來。而且,出祁山老打敗仗。本身好戰分子就沒什麼可敬佩的。作為一個宰相應該輔佐國君把國家治理好,讓百姓安居樂業,總打仗勞民傷財。在冷兵器時代,生產力本身就不發達,老百姓種的糧食自己都不夠吃。哪有多餘的用作軍糧啊!再說打仗的那些士兵,本身就是出自老百姓。所以,百姓給一個好戰分子做臣民,肯定是苦不堪言。

    那些小說呀,評書呀,戲曲中的歷史人物,小夥伴們全當娛樂消遣消遣一下就罷了。別當真!這世界哪有什麼“千古名相”啊!

  • 2 # 湘中明珠Zxp

    我認為諸葛亮是一個千百年來由各個時期的人們透過口囗相傳而樹立的一個政治典型,是一個流量明星似的人物,不可否認他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繪熾人口的經典故事與話題,是歷史上一個大大有名的人物,也是我和我很多兒時的朋友頂禮膜拜的大神,但是要把他說成是“幹古名相”,我總感覺底氣稍嫌不足……

    縱觀中國歷史,沒有哪個割據政權的政治人物能達到“千古名相”的高度,我不認為諸葛亮就能夠例外。之所以今天有此一問,並不能說明他為蜀漢立下了不世功勳,或者說憑一己之改變了歷史程序(這個好像沒有),只是因為羅貫中一部流傳很廣且帶有明顯感情傾向的《三國演義》和一批又一批的說書藝人的造星成功,而這些,並不能成為他是“千古名相”的佐證。

    我們最早認識他是因為一個叫《三顧茅廬》的故事和兩篇流傳千古的文章(《隆中對》與《出師表》),感覺他神得不得了,可仔細想想,在先主劉備未死之前其實他沒有特別顯眼的地方,似乎沒有做出多少上得了檯面的大事,像鬥周瑜,借東風和草船借箭之類的的故事並不能證實他的才華,反而從側面說明了他其實一直在蟄伏著,要不羅貫中也用不著為他編故事撐門面。

    諸葛亮真正走上前臺是始於劉備白帝城託孤,對劉備來說這是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一方面正值敗亡危急時刻,另一方面是出於對益州本土集團的防範與牽制,不得不說諸葛亮確實起到了穩定時局的作用,但也僅僅如此!因為之後他在蜀國的施政並無大的亮點,甚至可以說是小事周全,大政有虧,特別是他引以為傲的六次北伐,一回回勞民傷財,耗損國力而無功而返,最後不但自己命殞五丈原,也將原本疲憊的益州帶上了一條不歸之路,讓人不勝唏噓呀……

    我覺得諸葛亮應該算是個中規中矩的政治人物,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後人推崇與學習的地方,但“千古名相”之說,個人總覺得有些太過牽強了。(個人愚見,不喜勿噴)

  • 3 # 陳陳說歷史

    諸葛亮是權臣,會演戲。

    因為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諸葛亮寫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但是我在這裡有不同的聲音。

    為了上位不擇手段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其實一直很想出名。為了傍上名流不惜取“醜女”,自古以來的男人都是愛美女,除非智商有問題。何況諸葛亮那麼聰明的人為什麼呢?厚臉皮請司馬微、徐庶包裝,成功打造出“臥龍、鳳雛得一人得天下”名片。在《隆中對》出來之前,魯肅早在7年前就提出了《榻上策》高度雷同有抄襲之嫌。為什麼選劉備,因為當時其手下沒謀士,還故意讓劉備走上三次,這樣才能讓諸葛亮有面子。

    佔據相位至死不放手(網路配圖)

    公元223年劉備病故白帝城託孤,最後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一直是蜀漢的政權的說話人,我們從《出師表》說起:

    尚書:東漢未政務歸尚書,向君主負責政令。

    侍中:皇帝近臣,負責皇帝日常起居,參與朝事,常務顧問。

    侍郎:宮廷的近侍,六部部長,負責國家政務。

    長史:朝廷的幕僚,相當現代的秘書長。

    參軍:相當總參參謀長。

    這些蜀漢關鍵位置,諸葛亮北伐時都安排好了人。先經過一系列的手段運作,打掉了當時的蜀地貴族集團領袖李嚴,統一了軍政大權。只要劉禪不聽話,諸葛亮就說這個是先帝的意思。(網路配圖)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蜀漢內部出現了讓諸葛亮代劉禪即位的聲音。甚至有人上書給諸葛亮加九錫,所謂的九錫指的是天子才用的九種重要的用品。歷史上被加九錫的人多半都稱帝了。 諸葛亮為了統一人心,拒絕稱帝,繼續輔佐劉禪。所以諸葛亮是個優秀的演員。

    不顧蜀國實力一再北伐

    為實現《隆中對》的夢想,諸葛亮不顧蜀漢的國力北伐,劉禪曾經勸過他罷手,長此以往,恐怕蜀漢國力不支。而繼續北伐,直到死於軍中。很多人面對諸葛亮的北伐,很多人會認為,諸葛亮一死蜀漢就一定完了。可是在劉禪治理下的蜀漢,三十多年發展,國家極為富裕,人民也很安定。所以北伐不見得是好事。(網路配圖)

    劉禪剛剛繼位,諸葛亮就被封為了武鄉侯、益州牧,並且可以開府治事。整個蜀國事無鉅細,全部都由諸葛亮決斷,上至朝廷百官、下到黎明百姓全都在稱讚諸葛亮,劉禪這個皇帝當的就跟一個傀儡。和曹操一樣是個權臣,只不過諸葛亮是個優秀演員。(完)不喜勿噴

  • 4 # 冥河25529453

    是,必須是,一定是。

    第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為歷朝歷代稱頌。

    第二,少數民族與漢族和諧共處的治理經驗,為歷朝歷代學習。

    第三,失荊州,敗夷陵,舊主新亡,主少國弱。諸葛主政治理蜀漢,使之短期內能基本恢復國力,且有餘力出征。魏國為之震驚。

    最後,自古為相者,以諸葛為典範。

  • 5 # 行走的小土豆go

    諸葛亮有卓越的軍事才能聰睿超人的才智,成功輔佐劉備拿下荊州南部四郡,讓劉備就此有了立身之本。但縱觀其政治生涯,凡事必躬親,沒有識人之明,統兵無功,導致幾次伐魏失敗。這都是為官為相之大忌。諸葛亮不是千古名相,只能說是千古忠臣,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證實:

    一、不善於培養人才,致使蜀國後期無人可用是名相的失職。《三國演義》的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道出了蜀後期缺少人才制約其發展的尷尬境地。諸葛亮雖然他本人是雄才大略,但是並沒有為蜀國培養幾個有用的人才,“五虎上將”也只不過是歷史罷了。諸葛亮掌權二十七年,特別是在公元223年劉備死後,不管朝中政事大小都交由諸葛亮判決。然而二十多年中,諸葛亮並不能栽培出蜀國的人才來。蜀華人才凋零是很明顯的,諸葛亮六出祁山,主將仍然是老將趙雲、黃忠等。

    二、不懂得適當放權,致使蜀國對諸葛亮的的過渡依賴是名相的失誤。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在指揮中華民族奪取抗日戰爭勝利時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諸葛亮作為一名宰相,凡事親力親為,並非為官之道。為官重在善用賢能,官階越高,越要學會任用賢人揚長避短。但是諸葛亮卻是“自校薄書”,“罰而是以上親覽"。雖然他給朝臣們展示了鞠躬盡瘁的典範,但是卻導致其下屬能力難提升。

    三、缺乏戰備野心,致使蜀國在諸葛亮死後迅速滅亡是名相的悲劇。劉備臨死託孤時就告訴諸葛亮:“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劉備的話是真是假我們暫且不論,但是作為一個皇帝,能把話說成這樣確實難得。這樣一來,諸葛亮若執政的話也是奉詔執政,光明正大,並不算是篡權奪位。但他顧念自己的名譽,一直沒有取而代之。雖然劉禪被俘、蜀國滅亡是在諸葛亮死後發生的歷史事件,但生前常以相父目居的他是難辭其咎的,應負有主要責任。

    諸葛亮雖然為自己留下了“鞠躬盡瘁 死麵後已"的千古美名,但是他在當宰相時執政能力上的缺失,讓他只能成為千古忠臣,而非千古名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女兒出嫁還需要送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