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講科學堂
-
2 # 來看世界呀
旅行者1號現在靠著慣性向外飛行沒辦法轉彎,但是否撞上小行星與旅行者1號的飛行速度關係不大,雖然小行星帶可能有50萬顆小行星,但分佈範圍很廣,碰撞的機率非常低。
太陽系小行星是非常多的,主要分佈於木星和火星之間廣闊的軌道上,少數繞著更扁平的軌道,繞著太陽執行,被八大行星的軌道扯來扯去的,有一些對地球有一定的威脅,可能撞上地球,也可能被地球俘獲成為地球的衛星。小行星的數量很多,已經觀測到的有12萬顆左右,科學家估計至少有50萬顆,大多數都是體積很小的,從直徑幾米到直徑百十公里,但是卻分佈在木星和火星之間寬2億3000萬公里的軌道上,這個寬度超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加上繞了太陽系一圈,分佈的密度是很低的。
旅行者1號經過木星的時候,主要是探測木星和它的幾顆衛星,也要藉助木星的引力加速,向更遠處的土星飛去。在從火星飛出去的時候,因為木星和火星體積差別很大,就需要旅行者1號的軌道和行星執行軌道面有一定的夾角,才能更好地進入繞木星的軌道,也不是從小行星帶直接衝過去的,再者飛過火星的時候,旅行者1號還是有燃料的,可以調節方向,幾個因素加起來,使旅行者1號撞上小行星的機率低到幾乎可以忽略。
太空廣闊的嚇人,渺小的旅行者1號在裡邊幾乎就像沙灘上的一粒沙子,這也是為什麼當年美國敢在旅行者1號上放金屬板,標記地球的位置和旅行者1號的發射方向,因為碰到外星人的機率幾乎為零。
-
3 # 嵩林嵩林
在二維平面,幾乎沒有平行的線。在三維空間,幾乎沒有相交的線。這就是旅行者一號沒有碰撞的原因。宇宙太空曠了。
-
4 # 奇點那些事
旅行者號探測器可以說是人類向太空發出的響亮的初啼,它們將孤獨地在太空漂流,直到有一天被捕獲或被某種因素摧毀。 目前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都已飛出太陽系,依然安然無恙,處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沒有和旅行者號探測器撞上。 這是人類的幸運嗎?實際上這種情況早在科學家預料之中。 幾十萬顆小行星在太陽和木星引力下,形成了一片密集的帶狀區域,聽上去有點嚇人,其實卻彼此相隔遙遠,撞上的機會很小。
我們來具體計算一下,50多萬顆小行星彙集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火星距離太陽不過2.2億公里左右,然而火星之外的木星卻遠在7.8億公里之外,如此廣闊的空間分佈50萬顆小行星,環形面積大概是 π * (100 * 10^16 - 2.2 * 2.2 * 10^16)平方公里 = π * 95 * 10^16平方公里,π 約等於3.14,那麼每顆小行星周圍大概有6 * 10^12平方公里。可想而知,小小的旅行者號要撞上小行星的機率有多小了。 何況最大的小行星穀神星直徑不過900多公里,直徑超過100公里的小行星只有大約200顆,其餘的小行星都很小,大多數都是塵埃。因此小行星帶物質稀薄,不必擔心有撞上的危險。 事實也是如此,旅行者號一路觀賞太陽系壯麗的景色,一路扶搖向外而去。它們為人類提供了太陽系的諸多細節,帶上人類的眼睛,伸展人類的胳膊,邁出了太空探索的第一步。 旅行者號的核動力電池將在2025年左右耗盡,那時它們已遠離太陽系,之後它們獨自很長時間漫遊在銀河系,直到永遠……
-
5 # 自然風57778401306
旅行者一號飛上天已經40多年了,雖然憑藉木星和土星的反彈引力能達到第三宇宙速度,過了土星軌道,旅行者一號飛行的速度會慢下來,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快,因為該航天器畢竟是核動力電池提供的能量,這種能量是非常有限的,沒有外在的作用力是達不到第三宇宙速度的。那麼再過幾年電池耗盡,旅行者一號將是漫步緋徊遊蕩在奧特曼星雲帶,可能是永遠走不出太陽系的邊緣。這不是有一種什麼神秘的力量限制了旅行者一號,還是它自身的原因,是它的發明創造者,人類的科技力量受到限制。
旅行者一號經過小行帶會撞向隕石嗎?這種機率也不會有吧,該航天器目標太小,隕石的體積也相對較小,運動的空間廣闊,排布的很稀疏,它們之間似乎有某種默契,像浮動的塵埃,互相沒有吸引力,所以旅行者一號也不會貿然撞向某個小行星。
回覆列表
旅行者1號發射於1977年,到目前為止已飛到了離太陽144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為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成為了離人類最遠的探測器。雖然已經發射了40多年,但它現在任然在工作中。
圖:旅行者1號
旅行者1號得益於幾次引力彈弓效應,速度已達到了第三宇宙速度,它將永遠的離開太陽系不再返回。
圖:引力彈弓效應
主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目前已經被發現的12萬多顆小行星中,有98.5%都在這裡被發現的。據估計,主小行星帶有超過50餘萬顆小行星。圖:主小行星帶
裡面最大的小行星為智神星、健神星和灶神星,它們的直徑在400千米以上。這裡還有一顆矮行星:穀神星,它的直徑有950千米。
圖:穀神星
這裡看似有著大量的小行星,但實際上分佈得極其稀疏。撞上這些小行星的機率是極低的。在天文學家的描述裡,這裡的小行星會發生頻繁相撞,但這個“頻繁”是指的天文學的時間單位。例如: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每1千萬年就會發生一次撞擊。
人類發射的先鋒10和11號、Nautilus1號和2號、伽利略號、卡西尼號、尼爾、尤利西斯號、新地平線號等探測器都平安的通過了這裡,沒有一顆探測器與小行星發生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