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芳說芳語
-
2 # 牧蟲者說
題主問作物經常出現落花落果是什麼原因?該如何解決?
實際上,作物之所以落花落果無非是減少消耗,透過淘汰發育不良的和過多的花果,來保證果實(種子)能完成生物學使命。
不過,如果在這一過程中脫落量多大的話,勢必是會造成減產,所以保花保果歷來是作物栽培中重要的環節之一。
加重作物落花落果的原因①營養跟不上:包括礦質營養和有機營養兩個部分,前者與肥水不足、根系活力弱等有關,後者則與光合作用強度與累積、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間的平衡等關係密切。兩種缺一不可,否則會影響開花坐果。
②內源激素失調:如作物體內的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等是抑脫的,而乙烯、脫落酸等是促脫的,當內源激素失調時,會加重花果脫落。
③外界環境脅迫:如溫度、水分、光照等,如果是極端情況如長時間高溫乾旱、澇害等,作物會透過落葉、落果等減少消耗,儘可能的適宜脅迫,以求度過危險期;如果是不良的環境條件,如連陰天等,則會透過影響樹體光合效能、內源激素平衡等誘發落果。
④病蟲侵害:蟲害一般透過物理侵害的方式來損花毀果,病害的話則會透過改變內源激素水平或營養狀況等造成落果。
如何減少作物異常落花落果?我們要明確的是落花落果是自然現象,只能在一定範圍內儘量減少,並不可避免。
此外,題主這一句作物顯得太多寬泛了,比如果樹與瓜果蔬菜的保果方案肯定是有差異的,即便是同為柑橘類果樹,也要根據砧木、樹勢、是否有籽等進行調整。所以,筆者這裡只能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議。
①保證營養的有效供給:何謂有效供給?即保證樹體的礦質營養及有機營養能順利的供至花果,花前花後的追肥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花期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對壯花、穩果有明顯的作用,可噴施海精靈葉面肥。
②平衡內源激素水平:這個看上去很高深,實際我們都運用過,比如打赤黴素、細胞分裂素、2,4-D等,透過外源增施植物生長調節劑來提升抑落類激素的水平。這裡要提醒的是調節劑不具營養功能,但有引導營養的作用,所以和葉肥一起用才有效果。此外,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濃度很關鍵,一定要按說明來,以免產生藥害。
回覆列表
杏樹形成花芽容易,每年花期杏樹開花都很多,但所結果實並不一定很多,現分別以仁用杏品種龍王帽和鮮食加工品種山黃杏和串枝紅為例,說明其落花落果動態。杏樹花量很大,一般來講,高接後8~9年生長健壯的山黃杏按總花計算結實率為7.3%,平均每株花量1.5萬個左右,而所收穫果實在0.12萬個左右,90%以上的花果均在開花至採收這段時間落掉。龍王帽和串枝紅雖然結實率分別為31.9%和30.8%,但仍然有近70%的花果脫落。因此,研究落花落果規律,並找出造成落花落果原因,對提高產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王玉柱等研究表明,3個杏品種均有3個落花落果高峰,只是不同品種在不同高峰期的峰值不同。第一次落花落果(實際是落花)高峰是從盛花開始到盛花後7天,集中在盛花後3~4天。3個品種第一次落花落果在時間上是相同的。山黃杏和串枝紅第一次落花落果高峰值也基本相同,龍王帽第一次落花落果高峰值則較低,也就是說,在第一次落花落果高峰中,落花量佔總落花量的比例較小。第一次落花原因是由於花本身發育不完全,根本不能受精,從而造成落花。第二次落花落果高峰(實際是落果)是盛花後8~20天,不同品種也有不同。落果較多集中在盛花後9~11天,此時果實正脫萼,子房開始膨大,未膨大者在此期內陸續落掉。不同品種落果時間不同,峰值也不同。山黃杏這時期落果量佔總落果量的52.9%,串枝紅佔66.1%,而龍王帽佔81.4%。造成這次落果原因,主要是由於授粉受精不良。創造一個良好的授粉受精環境,尤其是合理的配置授粉樹,能有效減少這次落果。第三次落花落果高峰(實際也是落果),在盛花後20~40天,高峰期在盛花後30天左右,這次落果期內落果數佔總落果數比例較小,因此峰值也低。3個品種在此期間落果峰值也不同,龍王帽在此期間落果佔總落果數的6.0%,山黃杏佔2.1%,而串枝紅佔0.6%。許多研究者認為核果類果樹第三次落果原因是由於營養不良,作者認為這只是原因之一;對於杏來講,食心蟲為害也是造成第三次落果的重要原因。在對落果進行解剖後發現,其中有70%~85%落果中有食心蟲。在防蟲施藥措施上,試驗果園因山黃杏、串枝紅是鮮食、加工品種,果實生長期共打兩遍藥,而龍王帽是仁用品種,生長期只打一遍藥,而且打得不仔細,所以第三次落果高峰期內,龍王帽落果較其他品種多。雖然第三次落果高峰期間落果數佔總落果數的比例看起來並不高,但若比較一下第三次落果期間落果數與第二次落果期後所剩果數比的百分數就可觀了,串枝紅為3.5%,龍王帽為11.2%,山黃杏為19.6%。因此,有效防治食心蟲,山黃杏和龍王帽至少可減少近10%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