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尹禾
-
2 # 立志成蟲
我敢肯定的回答不會的!個人的看法是姜子牙和諸葛亮這兩位大咖都深諳“營銷廣告”,姜子牙直鉤釣魚誰聽了不覺得新鮮稀奇?口口相傳這不名氣越來越大了?正好西伯侯(周文王)從占卜得知會有能人異士來輔佐他,那趕快忙著尋找拜訪吧。劉備還沒見到諸葛亮就已經知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身邊就缺少這樣的大咖,當然要一心請諸葛亮出山了,“三顧茅廬”成了千古佳話。“直鉤釣魚”和“三顧茅廬”只是煽情方式手段之一,要是沒有效果,以姜子牙和諸葛亮的腦袋瓜子不可能就會一招兒吧?
-
3 # 手機使用者59120860879
諸葛亮就是沒遇見劉備,也不會在臥龍崗終其一生。一是當時諸葛亮還很年輕,只有27歲,機會還會很多。二是諸葛亮的家族背景,也不可能容許,諸葛亮平庸一生。三諸葛亮自己,有經天緯地之才且身在隆中,心懷天下,從隆中對中,不難看出,諸葛亮雖在隆中,對天下大事卻瞭如指掌,因此可以斷定,沒有劉備三顧,諸葛亮也會出山。
姜子牙如果沒有遇上週文王,他的後半生就會是另一種樣子,他的年紀決定他拖不起了,他見到文王時已經八十歲了。姜子牙如果和文王錯肩而過,那他也只好認命了。就象誰寫的“文王愛才如未遇,獨釣寒江一老翁。
有才華的人,就像高懸於夜空的明星,不會甘心平庸。
劉備“三顧茅廬”其實並非偶然,是諸葛亮選中了劉備。而劉備,是諸葛亮奇謀神算的第一位品嚐者。
同樣,周文王遇到姜子牙也並不一定是巧合。
我們仔細品味細節,可以窺見些許蹊蹺。姜子牙釣魚的故事是傳說,不好分解,我們主要以諸葛亮為例。
劉備如何得知諸葛亮?常規來講,大家都認為諸葛亮名滿天下,劉備慕名而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諸葛亮17歲時(建安二年,197年)到荊州(湖北襄陽)。劉備是建安七年(202年)戰敗投奔劉表。三顧茅廬發生在公元207年冬,也就是說劉備在入荊州五年後才聽說諸葛亮,我們都知道劉備長期處於創業階段,求賢若渴,到了荊州也經常與名士走動,如果諸葛亮真的名氣很大,劉備絕不會時隔五年才拜訪諸葛亮。
劉備第一次聽說諸葛亮,應該是向水鏡先生問賢的時候。司馬徽向劉備舉薦諸葛亮。
《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而司馬徽與諸葛亮什麼關係?司馬徽是諸葛亮的老師!老師推薦學生天經地義,況且諸葛亮對劉備應該是早有研究的。透過《隆中對》,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針對劉備的現狀,早就有制定了一套完整可行的發展戰略。諸葛亮想要透過老師,將自己拉入劉備的視線。
劉備是否被套路?事與願違,劉備聽完司馬徽的舉薦,並未去拜訪諸葛亮,因此第二位推薦者登場。
《出師表》: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最關鍵的一位就是諸葛亮的好友——徐庶。此人在正史之中生卒不詳,後期事蹟亦不詳。但是徐庶最關鍵的作用就是促成了劉備和諸葛亮這一對影響三國格局的黃金搭檔。關於徐庶的出現,歷史上有很多說法,其中一種就是諸葛亮請徐庶去劉備處考察,並且借極舉薦。這種說法的論據就是按照徐庶最初在劉備處的表現來看,有才華、受重用,後期雖然被曹操騙走,但是沒理由在那裡終老,並且自此默默無名。
都是猜測,誰也拿不出什麼真憑實據,所以說客說得通,聽客聽得懂即可,大家不要過於較真。我們要說的重點還是徐庶向劉備舉薦諸葛亮: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乎?’”至此,我們回憶一下,諸葛亮並非名滿天下,劉備得知諸葛亮完全是來自諸葛亮的朋友圈,諸葛亮對劉備的到來早有準備,並且根據劉備的現狀制定了戰略規劃。如此多的巧合,劉備是否是被諸葛亮套路了呢?
為何選擇劉備?這些套路成立的前提,是諸葛亮選中了劉備。那麼當時那麼多勢力,諸葛亮為何偏偏選擇落魄的劉備呢?
這個問題小編已經回答過不止一次,感興趣的可以向前翻看小編的問答。這裡簡單說一下:成熟的勢力謀士如雲,內部各勢力暗流湧動,並且已經有了一定成就,二十幾歲身為農民的諸葛亮並沒有足夠的底牌去打動那些諸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因此他選擇一支潛力股共同創業,這樣預期收益是最高的。
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大道無名,真正的智者不一定願意在亂世拋頭露面,安穩於道,不追名逐利。所謂為天下蒼生免於戰亂,都是冠冕堂皇的屁話,喊出這話的都是頭腦一熱,最終也都迷失於名利。真正的智者早已窺破歷史車輪難以阻礙,皇帝輪流做,輔佐誰又有什麼區別呢?不過是百多年的輪迴而已。
諸葛亮和姜子牙顯然也是閒不住的人,他們不是智者,但是確實當之無愧的聰明人。他們知道如何選擇,如何造勢。至於能不能釣到“願者”,這是一個自詡天下名士的第一課,如果連個中意的主公都套路不了,那還談什麼縱橫天下?
所以,像姜子牙、諸葛亮這樣既有才華又有野心的人,不會甘於平凡,以他們的智慧,也一定能到中意的集團去效力。
一顆不平凡的心,一定會帶來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