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努力的孩子

    人體體溫會隨著體內外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與多種因素相關,如血液、水分、運動。更關鍵的是人體內有產熱細胞,不斷地產熱,而營養素代謝生成的能量(ATP)也在不斷地產熱。

  • 2 # 淺淡之夢

    靠熱量維持。

    正常人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它透過大腦和丘腦下部的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和神經體液的作用,使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在正常生理狀態下,體溫升高時,機體透過減少產熱和增加散熱來維持體溫相對恆定;反之,當體溫下降時,則產熱增加而散熱減少,使體溫維持在正常水平。

    人體內部的溫度稱體溫。保持恆定的體溫,是保證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體溫是物質代謝的產物。

    三大營養物質在氧化過程中釋放能量,其中50%左右的能量變為體熱以維持體溫,並以熱能的形式不斷散發於體外;另有45%的能量轉移到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鍵中,供機體利用。機體利用的最終結果仍需轉化為熱能散出體外。這就是產生體溫的由來。

    擴充套件資料:

    36℃是健康警戒線:一天中,體溫最低的凌晨時段,往往也是死亡高峰期,哮喘、失眠、抑鬱症患者的早醒,也容易發生在這個時段。下午體溫較高,也是身心狀況最佳的時候,以下幾種體溫奧秘與健康尤其密切。

    36℃~37℃:免疫力最強。正常的體溫意味著基礎代謝率正常,血液中充滿新鮮氧氣和養分,能提升白細胞的功能,有助於抵抗病毒、細菌的入侵,增強免疫力。有資料顯示,體溫下降1℃,基礎代謝下降12%左右,免疫力會下降30%左右。

    低於36℃:身體出現危險訊號。體溫低於36℃時,身體就會顫抖以產生熱能,且伴隨黑眼圈,鼻頭、面色等問題。

    現代女性中,由於壓力增加、不愛鍛鍊、睡眠飲食不規律等因素,畏寒症患者增多。體溫下降造成血液迴圈不良,白細胞不能正常工作,免疫力降低。

    低於35℃:對老人最致命。體溫降到35℃時,被稱為低體溫症,患者自覺畏寒怕冷、面板溼冷、四肢冰涼、不願起床,走路困難,老年人和營養不良者最易出現,秋冬季發生低體溫的老人約佔10%。當老年人的體溫低於35℃超過24小時,容易出現心跳驟停。

    體溫降低至32℃時,寒戰消失並出現昏睡;降至28℃時會出現室顫,最終可致心臟停搏;降至25℃時,患者呈昏迷,反射消失,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應微弱;降至20℃時,心臟將停止跳動。

  • 3 # 感情二哈

    人體是可以自行調節體溫的, 比如 寒冷的時候 瑟瑟發抖 這就是身體的本能在調節,大熱天時 汗流浹背,毛孔張開, 突然遇冷是毛孔又突然收縮。這是外在溫度不穩定時的表現。

    體溫調節是指溫度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境溫度的刺激,透過體溫調節中樞的活動,相應地引起內分泌腺、骨骼肌、面板血管和汗腺等組織器官活動的改變,從而調整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保持在相對恆定的水平。 人體的體溫調節是個自動控制系統,控制的最終目標是核心溫度,以心、肺為代表。而機體的內、外環境是在不斷地變化,許多因素會干擾深部溫度的穩定,此時透過反饋系統將干擾資訊傳遞給體溫調節中樞,經過它的整合作用,再調整受控系統的活動,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體熱平衡,達到穩定體溫的效果。

    那什麼東西給身體提供能量保持體溫恆定呢。

    首先 人體是遵循能量守恆的 有輸出功,那就必須有輸入的功來保持持續消耗。

    外在的穿衣保暖,可以給人體保持一定溫度,但這只是輔助, 人體需要大量的吃喝東西,在肚子裡進行能量轉換,就是— 身體的新陳代謝。

    機體代謝過程中釋放的能量,只有20~25%用於做功,其餘都以熱能形式發散體外。產熱最多的器官是內臟(尤其是肝臟)和骨骼肌。內臟器官的產熱量約佔機體總產熱量的52%;安靜時骨骼肌產熱量約佔25%。運動或使役時,肌肉產熱量劇增,可達總熱量的75%~80%。冷環境刺激可引起骨骼肌的寒顫反應,使產熱量增加4~5倍。產熱過程主要受交感-腎上腺系統及甲狀腺激素等因子的控制。因熱能來自物質代謝的化學反應,所以產熱過程又叫化學性體溫調節

  • 4 # 清風點點

    人體能保持常溫狀態是因為新陳代謝的正常運轉。

    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全部有序化學變化的總稱,其中的化學變化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進行的。它包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兩個方面。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叫做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的作用

    1、從周圍環境中獲得營養物質;

    2、將外界引入的營養物質轉變為自身需要的結構元件,即大分子的組成前體;

    3、將結構元件裝配成自身的大分子,例如蛋白質、核酸、脂質等;

    4、分解有機營養物質;

    5、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一切能量。

    如上所述,提供能量的並不是某個器官,而是新陳代謝這個系統,透過從外界攝入的物質能量轉換成自身能量,繼而維持身體正常機能。

  • 5 # 焦仙QAQ

    人體體溫會隨著體內外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與多種因素相關,如血液、水分、運動。更關鍵的是人體內有產熱細胞,不斷地產熱,而營養素代謝生成的能量(ATP)也在不斷地產熱。但是,人體的正常溫度有調節機制,一旦體溫異常,迅速調節,所以一般都保持在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點。書、碗都不會自己產熱,而且碗的散熱係數高,而書本的導熱係數低,所以不能像人體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現在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怎麼做才可以避免?